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 > 第434章 隋唐平行世界1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业十四年,江都。

凌晨的皇宫,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宇文化及发动兵变,隋炀帝杨广在寝殿中自缢,隋朝,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混乱中,一道身影如同鬼魅般穿梭在宫墙之内。

正是陈阳。

他并非孤身前来,而是带着数名九合会中最精锐的护卫,乔装成叛军,冒着天大的风险潜入了江都宫。他来这里,不是为了争夺什么,而是为了“君臣一场”这四个字。

他是大隋的臣子,虽然早已远离权力中心,但杨广终究是他的君。如今君死国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这位荒唐却又可怜的皇帝,保全一丝血脉。

凭借着对皇宫地形的记忆和护卫们的精湛技艺,陈阳避开了四处劫掠的叛军,一路杀到了后宫深处。

此时的后宫已是一片火海,宫女和太监们四散奔逃,哭声、尖叫声此起彼伏。陈阳在一处偏殿找到了萧皇后。她穿着一身素衣,抱着年幼的赵王杨杲,眼神空洞,脸上满是泪痕。在她身边,还有杨暕之子杨政道。

“皇后娘娘,快走!”陈阳压低声音,冲到萧皇后面前。

萧皇后一惊,看清来人是陈阳后,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随即化为绝望中的希望:“陈太守?你怎么会在这里?”

“臣是大隋的臣子!”陈阳言简意赅,语气却无比坚定,“陛下已崩,臣愿拼死护娘娘和皇子们周全,为大隋保留一丝血脉!”

他示意护卫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萧皇后怀中的杨杲,又让另一名护卫抱起杨政道。

“可是……”萧皇后看着熊熊燃烧的宫殿,眼中满是不舍与悲凉。

“娘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陈阳沉声道,“这是臣作为大隋臣子,唯一能为陛下做的事了!”

萧皇后不再犹豫,点了点头,在陈阳和护卫的掩护下,沿着宫中早已废弃的密道,一路向外突围。

陈阳带着萧皇后、杨杲、杨政道以及几名护卫,悄然返回了蜀郡。

他没有将他们带回太守府,也没有安置在任何官驿,而是一路南下,来到了成都县郊外的一个僻静村落。

村口,一户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便是他们的目的地。院子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姓赵。

“娘娘,皇子们,这里就是为你们安排的地方。”陈阳推开院门,示意众人进去。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萧皇后看着眼前简朴的农家院落,眼中闪过一丝茫然和失落,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她知道,能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赵姓夫妇早已在院中等候。见到陈阳,老赵立刻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大人,您来了。”

陈阳点了点头,对萧皇后介绍道:“娘娘,这位是赵大哥,这是赵大嫂。当年我初到成都县时,曾与赵大哥有过一面之缘,恰好救过他一次性命。他为人忠厚老实,是绝对可以信任的人。”

萧皇后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陈阳将老赵夫妇拉到一旁,低声吩咐了几句,又留下了足够他们生活数年的银钱和粮食。随后,他转过身,面对萧皇后,语气诚恳而郑重:

“娘娘,我知道您心中的苦楚。但事已至此,还请您务必放下过去的身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们就在这里安心生活,对外就说是赵大哥的远房亲戚。我会让人暗中照看,确保你们的安全。”

“至于将来……”陈阳的目光落在了年幼的杨杲和杨政道身上,“如果有一天,大隋真的有复兴的希望,那时你们再出来,自然名正言顺。但如果……”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我只希望娘娘能为杨家着想,好好抚养两位皇子长大成人,为杨家保留这一丝血脉。这,或许比什么都重要。”

萧皇后静静地听着,眼眶微微泛红。她看着陈阳,缓缓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沙哑:“陈太守的心意,哀家明白了。你放心,哀家会的。”

陈阳不再多言,他知道自己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小院,转身带着护卫,悄然离去。

小院的门轻轻关上,将一段王朝的过往,暂时隔绝在了这片宁静的蜀地田园之中。

王朝更迭,尘埃落定。李渊在长安登基称帝,国号为唐,年号武德。

武德元年,长安太极宫,盛大的开国大朝会正在举行。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山呼万岁。陈阳身着崭新的官服,站在列卿之中,神色平静。

李渊高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陈阳身上。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陈阳,你在蜀地经营多年,保境安民,又在朕起兵之时倾力相助,功不可没。朕封你为开国公,赐号蜀国公!”

“臣,谢陛下隆恩!”陈阳出列,跪拜谢恩。

李渊满意地点了点头,话锋一转,又道:“蜀地乃天府之国,战略要地。朕意已决,蜀地的军政大权,一并交予你执掌!”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将一整个大郡的军政大权完全交给一个异姓功臣,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几乎等同于裂土封王。

陈阳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既是李渊的信任,更是对他的试探。他绝不能接这个烫手山芋。

他再次拜首,语气诚恳而坚决地推辞道:“陛下万万不可!臣乃陛下的臣子,为陛下治理地方,是臣的本分。蜀地是大唐的疆土,军政大权理应由朝廷统辖。臣万不敢承担此等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他的态度十分坚决,没有丝毫犹豫。

李渊脸上露出一丝讶异,似乎没想到陈阳会如此干脆地拒绝。他沉吟片刻,又道:“你不必过谦。朕知道你的能力,只有你才能稳住蜀地。”

“陛下,臣并非过谦。”陈阳依旧坚持,“臣在蜀地多年,蒙陛下信任,已是感激不尽。若再手握军政大权,恐招人非议,不仅对臣不利,也有损陛下的圣明。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还请陛下三思!”

他把姿态放得极低,既表达了忠心,又点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李渊看着陈阳,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要的就是这个态度。一个有能力、有功劳,却又懂得进退、不贪恋权位的臣子,才是最让君主放心的。

两人一番推让之后,李渊“终于”松了口,说道:“好吧,朕便依你。蜀地的军政要务,你仍需多费心。但官员的任免权,还是交还给朝廷吧。”

“臣遵旨!”陈阳心中一松,再次叩谢。

这场君臣之间的博弈,以一种双方都满意的方式落下了帷幕。李渊展现了他的皇恩浩荡,陈阳则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与识时务。

最终达成的协议,表面上是朝廷收回了人事权,实际上是陈阳以退为进,成功地避开了权力的锋芒。他依然是蜀地实际上的掌控者,但头上却少了一个“拥兵自重”的罪名,更加安全了。

陈阳从长安返回蜀郡,一路风尘仆仆。当他踏入太守府后宅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家人立刻围了上来。

妻子裴秀快步走上前,接过他手中的行囊,眼中满是关切:“回来了?一路辛苦。”

陈阳笑着点头,目光落在了孩子们身上。大女儿陈奇已经十五岁,出落得亭亭玉立,看到父亲回来,脸上露出羞涩而喜悦的笑容。儿子陈景行今年十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立刻扑到陈阳怀里,大声喊道:“爹爹!你可算回来了!”

陈阳抱起儿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心中满是暖意:“景行,有没有想爹爹?”

“想!天天都想!”陈景行用力点头。

一家人正说着话,院外传来了脚步声。只见陈佳和她的夫君王管事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正是他们的女儿王慧。

陈佳如今已是一位温婉的妇人,看到陈阳,笑着说道:“哥,你回来了。”她的夫君王管事也上前见礼:“参见大人。”

“都来了,快坐。”陈阳示意他们坐下,目光落在了王慧身上,“这就是慧儿吧?都长这么大了。”

王慧怯生生地看着陈阳,小声叫道:“舅舅。”

陈阳笑着应了一声,心中感慨万千。想当年,他刚穿越过来时,陈佳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如今都已经为人母了。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其乐融融。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都是陈阳爱吃的。大家边吃边聊,说着各自这些日子的生活。裴秀讲着家里的琐事,陈奇说着想要求学的愿望,陈景行则兴奋地说着自己学到的新知识,陈佳夫妇也分享着商会和家里的趣事。

陈阳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话,脸上一直挂着温和的笑容。经历了朝堂的尔虞我诈和乱世的血雨腥风,此刻家人的陪伴,才是他心中最珍贵的港湾。

他知道,外面的世界依旧不太平,李渊虽然建立了唐朝,但天下尚未完全统一,战乱仍在继续。但在这里,在蜀郡,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里,他找到了片刻的安宁。

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要守护好这份安宁,守护好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