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吴三桂称帝 > 第217章 里应外合,拿下通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7章 里应外合,拿下通州

夜色如墨,寒风卷着细沙,拍打在通州城的青砖城墙上,发出呜呜的声响。北门城头的火把忽明忽暗,守军抱着武器缩在城垛后,脸上满是疲惫,时不时抬头望向城外漆黑的旷野,眼中带着几分警惕,却更多是麻木的倦怠。

城门下,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队伍正缓缓靠近,马蹄裹着厚布,落地无声,如同暗夜中潜行的猎豹。纳兰沁一身清军正黄旗参领的服饰,银甲在微弱的月光下泛着冷光,她勒住战马,目光平静地望着城头守军,手中紧握着那封伪造的多尔衮军令。

“来者何人?深夜擅闯城门,莫非是逆贼奸细?”城头守军厉声喝问,弓箭已搭上弓弦,对准了下方的队伍。

纳兰沁抬手示意队伍停下,朗声道:“我乃镶黄旗参领纳兰沁,奉摄政王多尔衮之命,率援军前来协助阿济格将军镇守通州,抵御逆贼吴三桂!这是摄政王的军令,速速开门验看!”

说罢,她将伪造的军令交给身边的亲兵,亲兵会意,举起军令,借着城头火把的光芒,让守军看清上面的印章和字迹。

城头守军头目眯着眼打量了半晌,又看了看纳兰沁身后整齐的队伍,个个身着清军服饰,装备精良,不似伪装。但他深知阿济格将军军令森严,不敢轻易开门,沉声道:“既是援军,为何深夜抵达?请稍候,容我通报将军知晓!”

“放肆!”纳兰沁眉头一挑,语气陡然严厉,“军情紧急,逆贼随时可能攻城,摄政王特意命我星夜驰援,延误了战机,你担待得起吗?”她翻身下马,大步走到城门下,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父亲乃纳兰明珠,与摄政王同朝为官,你若不信,可进城询问军中将士,谁人不知我纳兰沁的名号?再敢拖延,休怪我以军法处置!”

这番话半真半假,却恰好击中了守军的软肋。纳兰明珠在清军将领中颇有声望,守军头目自然听过他的名号,又见纳兰沁气势凛然,不似作伪,心中的疑虑顿时消了大半。他犹豫片刻,终究不敢承担延误军情的罪责,咬牙道:“既是纳兰参领亲临,且待我验看军令!”

守军放下吊篮,将军令吊上城去。头目仔细查验,只见军令上盖着多尔衮的摄政王大印,字迹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还标注了援军的人数、粮草补给等细节,处处透着严谨,丝毫看不出破绽。他再也不敢迟疑,高声下令:“打开城门,迎接援军入城!”

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如同巨兽张开了獠牙。纳兰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不动声色地率领队伍入城。走过城门洞时,她刻意放缓脚步,目光快速扫过城门内侧的防守布局,将守军的位置、人数牢记在心。

入城后,守军头目连忙上前见礼:“末将不知是纳兰参领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将军正在府衙议事,末将这就带您过去拜见?”

“不必了。”纳兰沁摆了摆手,语气平淡,“军情紧急,我先率军驻扎城外营地,待休整片刻,再去拜见阿济格将军。你只需派人引路即可,不必惊动太多人。”她深知此刻不宜张扬,需尽快安顿下来,联络内应,以免夜长梦多。

守军头目不敢多问,连忙点头应是,派了两名士兵引路,将纳兰沁的队伍引向城北一处闲置的营地。这里离城门不远,又相对偏僻,正好方便他们行事。

安顿好队伍后,纳兰沁屏退左右,只留下几名亲信。她压低声音道:“按照计划行事,立刻联络城中内应,约定今夜三更,在城头放火为号,同时控制北门城门,迎接大军入城。切记,行事务必谨慎,不可暴露行踪!”

“是!”亲信们齐声领命,各自乔装打扮,悄然离开了营地,融入了夜色中的通州城。

纳兰沁独自站在营地中,望着远处阿济格将军府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自幼在清军军营中长大,如今却要亲手颠覆这座由清军镇守的城池,心中难免有些感慨,但一想到清军入关后的残暴行径,想到百姓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她的眼神便再次变得坚定。她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只有推翻清廷的统治,天下才能恢复太平。

与此同时,北伐大军的营地内,灯火通明,将士们早已整装待发。吴三桂一身玄甲,立于高台之上,目光灼灼地望向通州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忐忑。沈落雁站在他身边,轻声安慰道:“将军放心,纳兰姑娘聪慧果敢,计划周密,定能成功。我们只需耐心等待信号,届时一举攻城,必能拿下通州。”

穆青岚、慕容雪等将领也都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战斗的渴望。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只待城头火光燃起,便会率军冲锋,与城中的纳兰沁里应外合,攻克这座久攻不下的重镇。

通州城内,纳兰沁的亲信们很快便联络上了内应。这些内应大多是阿济格麾下的清军士兵,或是不满阿济格的残暴统治,或是看透了清廷的腐朽无能,早已心生叛意。得知纳兰沁率援军入城,并计划里应外合攻克通州,他们纷纷表示愿意配合。

其中一名叫多隆的清军百夫长,是纳兰明珠的旧部,对纳兰沁十分信任。他悄悄来到营地,向纳兰沁禀报:“纳兰姑娘,城中清军部署我已摸清。阿济格将主力集中在南门和东门,北门守军仅有三千人,且多是老弱残兵,防备薄弱。今夜三更,我会率领亲信,配合姑娘控制城门,放火为号。”

“好!”纳兰沁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多隆大哥,此事成败,全靠你我。三更时分,你率人在城头放火,我则率领队伍控制城门,打开城门,迎接北伐大军入城。记住,动作要快,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伤亡。”

“姑娘放心!”多隆重重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等受清廷压迫已久,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今夜,定要助姑娘一举成功!”

多隆离开后,纳兰沁立刻召集队伍,做好了行动准备。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眼神坚定,随时等待着命令。营地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战马嘶鸣,打破这份紧张的沉寂。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夜色越来越浓。三更时分,终于悄然而至。

“行动!”纳兰沁一声令下,率领两千精锐骑兵,如同离弦之箭,向着北门城门冲去。同时,多隆也率领亲信,在城头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柴草。

“轰!”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半边夜空,如同白昼。熊熊烈火在城头燃烧,浓烟滚滚,借着夜风,迅速蔓延开来。

“着火了!着火了!”城头守军顿时乱作一团,惊呼着四处奔逃,想要灭火,却早已被多隆等人控制。多隆率领亲信,手持武器,厉声喝道:“不想死的,都放下武器!北伐大军即将入城,清廷气数已尽,何必再做无谓的抵抗!”

一部分守军本就无心作战,见状纷纷放下武器,举手投降;还有一部分顽固分子,试图反抗,却被多隆等人迅速斩杀。城头很快便被控制,火光依旧熊熊燃烧,成为了指引北伐大军的信号。

北门城门处,纳兰沁率领骑兵,迅速击溃了守门的清军。这些清军本就战斗力薄弱,又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纳兰沁弯刀挥舞,寒光闪过,几名试图反抗的清军士兵应声倒地。她亲自上前,指挥将士们打开城门。

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城外的北伐大军早已看到了城头的火光,吴三桂一声令下,数万将士如同潮水般涌了进来,呐喊声震天动地。

“杀!”穆青岚一马当先,银枪挥舞,率领步兵冲入城中,与城中的清军展开巷战。慕容雪则率领骑兵,迅速控制了城门周边的要道,防止清军反扑。

城中的清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四处奔逃。阿济格正在府衙内熟睡,被城外的呐喊声和火光惊醒,他猛地坐起身,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不好!是逆贼攻城!”阿济格嘶吼一声,连忙披甲执刀,冲出府衙。只见城中到处都是北伐大军的身影,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清军士兵纷纷溃散,根本无法组织抵抗。

“怎么回事?城门怎么会被打开?”阿济格目眦欲裂,厉声质问身边的亲兵。

亲兵脸色惨白,颤声道:“将军,是……是城北援军,他们……他们是逆贼伪装的,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

“什么?!”阿济格如遭雷击,脑中轰然一片空白。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中了吴三桂的奸计,让逆贼伪装成援军,混入了城中。他环顾四周,只见北伐大军越来越多,城中局势已经彻底失控,心中涌起一股绝望。

“将军,大势已去,我们快突围吧!再晚就来不及了!”亲兵苦苦劝道。

阿济格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他一生征战,从未如此狼狈。但他也知道,通州已守不住,再坚持下去,只会死无葬身之地。他咬了咬牙,沉声道:“好!随我突围,前往北京求援!”

说罢,他率领身边仅剩的数千亲信,向着东门方向突围。他知道,东门是北伐大军进攻的薄弱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然而,他刚冲到东门,便遇到了穆青岚率领的北伐大军。穆青岚看到阿济格,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高声喝道:“阿济格,哪里逃!留下性命!”

阿济格怒喝一声,挥舞着马刀,带头冲了上去:“逆贼休狂!看我取你狗命!”

穆青岚毫不畏惧,挺枪迎战。银枪与马刀碰撞,火花四溅,发出刺耳的金属交鸣之声。两人在乱军之中激战起来,周围的士兵们也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阿济格深知自己身处绝境,唯有死战才有一线生机,因此每一招都拼尽全力,刀法刚猛凌厉。穆青岚则凭借着精湛的枪法和过人的体力,从容应对,丝毫不落下风。

激战数十回合后,阿济格渐渐体力不支,身上已多处负伤,鲜血染红了他的战甲。他心中焦急万分,想要突围,却被穆青岚死死缠住,根本无法脱身。

“将军,快走!末将掩护你!”一名清军将领大喊一声,率领几名亲信,向着穆青岚冲来,想要为阿济格争取突围的机会。

穆青岚眼神一凛,银枪横扫,瞬间刺穿了那名将领的胸膛。其他几名亲信也很快被北伐大军士兵斩杀。

阿济格见状,心中更是绝望。他猛地发力,逼退穆青岚,想要趁机突围,却被穆青岚一枪刺中了战马的眼睛。战马吃痛,疯狂嘶鸣,将阿济格掀翻在地。

“抓住阿济格!”穆青岚大喊一声,北伐大军士兵们纷纷围了上来,将阿济格死死按住。

阿济格挣扎着,嘶吼着:“放开我!我乃大清宗室,岂能受此屈辱!逆贼,我与你们不共戴天!”

穆青岚冷笑一声,走上前,用枪指着他的咽喉:“阿济格,你作恶多端,双手沾满了百姓的鲜血,今日被擒,乃是罪有应得!”

城中的战斗渐渐平息,清军士兵要么被斩杀,要么投降,通州城彻底落入了北伐大军手中。

天渐渐亮了,晨曦洒在通州城的街道上,驱散了一夜的阴霾。北伐大军士兵们列队站在街道两侧,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百姓们也纷纷打开房门,涌上街头,欢迎北伐大军的到来。他们有的焚香跪拜,有的献上粮草,眼中满是喜悦和希望。

吴三桂率领中军入城,看到城中井然有序,百姓们欢欣鼓舞的景象,心中十分欣慰。沈落雁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将军,通州已克,北京彻底暴露在我军包围之下。此役多亏了纳兰姑娘,她立下了头等大功。”

吴三桂点头,目光望向不远处的纳兰沁。她正站在队伍中,一身银甲,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光彩。看到吴三桂看来,她连忙走上前,躬身行礼:“民女纳兰沁,参见将军。幸不辱命,已协助大军攻克通州。”

“纳兰姑娘,你立了大功!”吴三桂亲自上前,扶起她,语气诚恳,“若不是你献计献策,里应外合,我军不知还要付出多少伤亡,才能攻克此城。你不仅胆识过人,且深明大义,实在令人敬佩。”

穆青岚、慕容雪等将领也纷纷上前,对纳兰沁表示赞许。穆青岚更是满脸愧疚:“纳兰姑娘,前日是末将失礼,小看了姑娘,还望姑娘不要见怪。姑娘的胆识和谋略,着实令人钦佩。”

纳兰沁浅浅一笑,眼中闪过一丝释然:“穆将军言重了,当时局势危急,将军有此顾虑,也是人之常情。如今通州已克,北伐大业又进了一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吴三桂看着眼前的纳兰沁,心中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他沉吟片刻,郑重道:“纳兰姑娘,你熟悉清军战术,又有勇有谋,本将军想任命你为参军,留在我身边,协助沈军师分析清军战术,制定作战计划,不知你意下如何?”

纳兰沁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万万没有想到,吴三桂会如此器重她。她连忙躬身道:“民女多谢将军信任!愿效犬马之劳,协助将军早日攻克北京,恢复汉家江山!”

吴三桂满意地点点头,心中十分高兴。至此,纳兰沁正式加入了北伐大军,成为了红颜团队的最后一员。

接下来的几日,北伐大军在通州休整,安抚百姓,整合降兵,补充军需。苏凝香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前往北京方向侦查,了解清军的部署情况。叶轻眉则忙着清点府库,调配粮草军械,确保大军的供应。

通州的攻克,如同斩断了北京的一条臂膀,让北京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北京城内,多尔衮收到通州失守、阿济格被杀的消息后,彻底陷入了恐慌。他知道,北伐大军下一步便是攻打北京,大清的江山,已是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