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翰林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眼睛不时望向门口,心中急切盼望着保守考官们的消息。此时,窗外天色渐亮,第一缕晨光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一个身影匆匆闯入书房。王翰林心中一紧,不知来者带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他的计划又能否顺利推进?

来人是王翰林的心腹家丁,只见他神色慌张,还未站稳便急忙说道:“老爷,各位大人已经在大厅等候了。”王翰林听闻,赶忙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向大厅走去。

踏入大厅,王翰林目光扫过众人,只见保守考官们或坐或站,神色各异。他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诸位,昨日我等商议联名上书之事,不知各位可有进展?”

一位身形消瘦的考官率先站了出来,面露难色道:“王翰林,此事恐怕难行。我昨日去拜访了与皇上亲近的李大人,李大人听闻我们的意图后,脸色一沉,严词告诫此事万不可为,皇上此次态度坚决,力保评判公正,我们若贸然行事,恐引火烧身。”

另一位胖胖的考官也跟着附和:“是啊,王兄,我也碰了壁。我找的那位大人直接劝我莫要蹚这浑水,否则丢了乌纱帽可就悔之晚矣。如今这形势,我们实在不宜与皇上对着干。”

王翰林眉头紧皱,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但还是强压着说道:“各位,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辰逸那小子得逞?他一旦得势,我们这些保守派日后在朝堂上恐怕再无立足之地!”

这时,一位年纪稍长的考官缓缓说道:“王翰林,并非我等不愿相助,只是如今皇上的态度摆在那儿,我们不能不考虑后果。科举评判乃国家大事,皇上既然关注,我们贸然以辞官相逼,实在太过冒险。”

王翰林环顾众人,见不少人都微微点头,心中愈发焦急:“各位,此时若不奋力一搏,将来后悔的可就是我们自己!辰逸的文章若真的得到认可,他那些离经叛道的思想一旦在朝堂上传播开来,我们多年来坚守的传统将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然而,王翰林的劝说并未取得理想效果。一些考官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脸上满是犹豫和担忧。片刻后,又有几位考官站出来,纷纷表示不愿参与联名上书。

“王翰林,实在对不住,我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这仕途来之不易,实在不敢冒险。”

“是啊,王兄,还望你能体谅,此事我等实在无法从命。”

看着这些考官,王翰林心中又气又急。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平日里与他同气连枝的人,在关键时刻竟如此胆小怕事。

随着一声声拒绝,保守考官们开始陆续散去。王翰林站在大厅中央,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满脸愤怒和无奈。

此时,大厅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晨光透过窗户,洒在王翰林身上,却驱散不了他心中的阴霾。他的双手紧握成拳,关节泛白,心中不断思索着对策。

“难道我的计划就这样彻底失败了?”王翰林喃喃自语,心中满是不甘。他实在无法接受自己就这样输给辰逸,这个他一直看不起的寒门士子。

突然,王翰林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意识到,虽然没有了保守考官们的联名支持,但他不能就这样放弃。他在大厅中来回踱步,脑海中飞速运转,思考着其他能够改变最终结果的办法。

“哼,辰逸,你别以为这样就能高枕无忧。我王翰林绝不会轻易认输。”王翰林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决定,不管皇上态度如何,都要加大对辰逸的抹黑力度。他要利用自己在翰林院的人脉,以及在文坛的影响力,散布关于辰逸文章的负面言论,质疑辰逸的才华和品德,让舆论对辰逸不利。

王翰林快步回到书房,坐下后立刻提笔写了几封信,分别送往与他关系密切的几位文坛耆宿以及一些善于舞文弄墨的文人手中。信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计划,希望他们能配合自己,在各大文人聚会场所、诗社等地,宣扬辰逸文章的“不足之处”,甚至编造一些关于辰逸的负面传闻。

与此同时,辰逸在自己的住处,从其他渠道又察觉到一些新的异常。他发现,近日来,街头巷尾似乎多了一些对他不利的言论,虽然只是隐隐约约听到一些只言片语,但他敏锐地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

“看来王翰林果然没有放弃,他一定又在暗中搞什么鬼。”辰逸心中警惕起来。他深知,王翰林绝不会轻易罢休,此次的危机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辰逸坐在桌前,眉头紧锁,思考着应对之策。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弄清楚王翰林的具体计划,才能提前做好防范。

“或许可以找苏老夫子商量一下,他见多识广,说不定能有办法。”辰逸喃喃自语道。

就在辰逸准备起身前往苏老夫子处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谁?”辰逸警惕地问道。

“公子,是我,苏老夫子让我给您送个口信。”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辰逸赶忙打开门,只见苏老夫子的书童站在门口。书童见到辰逸,赶忙说道:“公子,苏老夫子让我告诉您,近日要格外小心,听闻王翰林正在四处联络人,似乎在谋划着什么不利于您的事情。”

辰逸心中一凛,对苏老夫子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他点了点头,说道:“多谢苏老夫子挂念,我已知晓。你回去告诉苏老夫子,让他放心,我会小心应对的。”

送走书童后,辰逸回到屋内,心中更加坚定了应对危机的决心。他深知,接下来的日子将会充满挑战,但他绝不会退缩。

而此时的王翰林,在发出信件后,坐在书房中,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他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些人按照他的计划行动,等待着舆论的风向逐渐转变,等待着给辰逸致命的一击。

王翰林还会想出什么其他办法吗?没有了保守考官的支持,他还能改变最终结果吗?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辰逸又能否顺利应对这即将到来的风暴呢?整个局势变得愈发紧张起来,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