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翰林坐在书房,死死盯着桌上的信件,仿佛要将它们看穿。良久,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繁华的京城街道,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辰逸,这还没完,我定要让你在这科举之路上粉身碎骨。”而此时的辰逸,也正紧握着拳头,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

礼部衙门内,礼部尚书端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面前的书案上摆放着辰逸文章的初步评判结果。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纸张上,映出密密麻麻的批注。礼部尚书眉头微蹙,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

此次科举,皇帝格外关注辰逸文章的评判,朝中各方势力也暗流涌动。王翰林等保守派试图干扰评判,而支持辰逸的声音同样强烈。礼部尚书深知,这一决定不仅关乎辰逸的前途,更可能影响朝堂局势。

他再次翻开文章,细细研读。文章中对治国理政的独到见解,对民生疾苦的深刻洞察,以及那斐然的文采,让他不禁暗自赞叹。多数考官倾向给予辰逸较高评价,这一结果在他意料之中。结合当前各方态势,尤其是皇帝对公正评判的强调,礼部尚书心中已有了最终定夺。

他放下文章,站起身来,整了整官袍,大步迈向衙门大堂。堂外,阳光明媚,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众多官员早已等候在此,神色各异。有期待,有紧张,也有不以为然。

礼部尚书走上高台,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此次辰逸文章评判,本官综合各方考量,认可多数考官意见,给予公正评判。辰逸顺利通过阅卷环节,将参加接下来的殿试!”

此言一出,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支持辰逸的官员们面露喜色,相互对视,眼中满是欣慰。其中一位年轻官员忍不住低声欢呼:“太好了,终于等到公正的结果!”

而那些原本支持王翰林的官员,脸色则变得十分难看。有人暗自摇头,有人则面露不甘,小声嘟囔着:“这辰逸运气也太好了。”

消息迅速从礼部衙门传出,如春风般吹遍京城大街小巷。在清风书院,苏老夫子听闻此讯,捋着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辰逸这孩子,果然不负众望。”

墨香阁内,周掌柜得知消息,兴奋地对伙计们说:“你们瞧,我就知道辰公子才华出众,定能通过。”

京城的街头巷尾,人们纷纷议论着此事。那些平日里欣赏辰逸才华的文人墨客,更是欢呼雀跃。“辰逸之才,本就该得到认可,此次殿试,想必定能大放异彩。”一位书生模样的人说道。

在一处幽静的庭院中,殷佳璐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她微微仰头,望向天空,喃喃自语:“辰逸,你离目标又近了一步,接下来的殿试,一定要加油。”

然而,在王翰林的府邸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得知辰逸通过阅卷的消息,王翰林怒不可遏,他猛地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碎片四溅。“这个辰逸,竟然真的通过了!”他咬牙切齿地说道。

一旁的幕僚小心翼翼地劝道:“大人,事已至此,还望您保重身体,从长计议。”

王翰林冷哼一声:“从长计议?我怎能咽下这口气!殿试,哼,我定要让辰逸在殿试上出丑,让他知道,与我作对没有好下场!”他的眼中闪烁着阴狠的光芒,开始谋划新的报复行动。

在京城的另一处角落,那些曾受王翰林指使,试图抹黑辰逸的文人,听闻此讯,也都慌了神。他们聚在一起,商讨着应对之策。“这可如何是好?王翰林那边交代的事没办成,他怕是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其中一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要不,我们再想办法在殿试前,给辰逸制造些麻烦?”另一人提议道。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都明白,此事难度极大,但又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此时的辰逸,虽未直接出现在众人面前,但他的命运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他在自己的住处,也已得知了通过阅卷的消息。他深知,这只是漫长科举之路的一个阶段,接下来的殿试,才是真正的挑战。

窗外,鸟儿欢快地鸣叫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辰逸深吸一口气,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慎终如始”四个字。他知道,王翰林等人不会善罢甘休,殿试的道路必定充满荆棘,但他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一切挑战。

辰逸能否在殿试中取得好成绩?王翰林等人在失败后还会有什么举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京城的风云,似乎并未因这一次的评判结果而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