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3章 面圣与“闹鬼”的别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章 面圣与“闹鬼”的别院

第三章 面圣与“闹鬼”的别院

(起)

范仲淹捏着那张薄薄的纸条,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欧阳修的建议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眼前的迷雾,却也让他心头剧震。

“求变于宫闱之内”。

这简短的七个字,意味着打破常规,绕过以吕夷简为首的中书门下常规奏事流程,直接向皇帝求助。这无疑是极其冒险的一步。成功了,或可打开局面;失败了,不仅“发改委”前途堪忧,他本人也会被贴上“倨傲”、“邀宠”、“破坏体制”的标签,为清流所不齿。

值房内寂静无声,只有更漏滴答。一边是吕相老谋深算的掣肘,步步紧逼;一边是官家殷切期待的目光,与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范仲淹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

他想起了官家谈及“发改委”时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他从未在先帝或更早的君王眼中见过的、混合着激情与某种不容置疑的笃定的神采。他想起了官家描述“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这些新奇词汇时,虽然听得半懂不懂,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种试图将国家力量拧成一股绳的宏大构想。

“若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又如何对得起陛下信重,如何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之志?”范仲淹低声自语,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他不再犹豫,铺开一张新的奏札,却不是写给中书,而是直接写给皇帝。他以最简练的文字,禀明了选址遇到的困难——旧库院被工部“依法”占用,以及吕相公“建议”的景明坊宅院位置过于偏远,不利于协调六部事务。他没有提及任何猜测与怨怼,只陈述事实,最后恳请陛下圣裁,为新衙署指定一处落脚之地。

写罢,他用火漆仔细封好,唤来一名绝对信得过的心腹长随,低声嘱咐:“将此札,设法直接递入宫中,交到御前内侍陈忠和陈都知手中,就说……范仲淹有十万火急之事,关乎‘新衙’立基,恳请陛下御览。”

(承)

长随领命而去,范仲淹的心却并未放下。他知道,这封奏札能否顺利到达官家手中,本身就是一个未知数。宫门重重,耳目众多,吕夷简的势力,未必不能延伸到内廷。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缓慢流逝。范仲淹无心处理其他公务,只是对着那张汴京地图,反复思量着各个可能的备选地点,却又一一否定。皇城附近,但凡稍微像样点的官产,哪一个背后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直到申时初刻(下午三点左右),那名长随终于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让范仲淹精神一振。

“主人,奏札已通过陈都知递上去了。陈都知让小人带回一句话……”长随压低声音,“官家览奏后,只说了一句:‘知道了,让范卿未时三刻(下午五点半)于延和殿偏殿见驾。’”

成了!范仲淹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官家愿意见他,便是成功了一半。

未时三刻,范仲淹准时来到延和殿偏殿。这里并非正式朝会的宫殿,气氛相对轻松一些。他在内侍的引导下步入殿中,却见官家赵祯并未坐在御座上,而是蹲在殿中央,围着一个巨大的、用沙土和木块堆砌而成的粗糙模型,正拿着根小棍指指点点,旁边还站着同样一脸专注的太监陈忠和。

“范卿来了?快过来看!”赵祯头也没抬,兴奋地招手。

范仲淹走近一看,那沙盘模型勾勒的似乎是汴京城的轮廓,其中皇城、御街、里坊依稀可辨。

“陛下,这是?”

“这是朕让陈伴伴找人临时弄的,粗糙了点,但看个大概没问题。”赵祯用木棍点在皇城东南角一处标识上,“你说的问题,朕知道了。吕相公‘考虑周到’,工部也‘恪尽职守’嘛。”

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但范仲淹却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的一丝冷意。

(转)

赵祯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目光炯炯地看着范仲淹:“地方,朕给你找好了,就看范卿你敢不敢要。”

他手中的木棍移向沙盘上另一处位置——正是范仲淹之前注意到的那片紧邻御街、荒废的皇家别院!

“此地,前朝时为一座王府,后因故荒废。位置绝佳,距离大内不过一射之地,院落广阔,房屋结构也还算完整。”赵祯说道,“唯一的缺点嘛……就是民间传闻,此地不太干净,有些神神鬼鬼的说法,所以一直空着,没人愿意去触霉头。”

范仲淹看着那处地点,心脏砰砰直跳。位置确实无可挑剔,比那旧库院好了不知多少倍!至于闹鬼……他范仲淹一生行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何惧鬼神?

“陛下,”范仲淹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道,“若能得此地为衙署,臣,万死不辞!些许怪力乱神之说,不足挂齿!”

“好!”赵祯抚掌一笑,他要的就是范仲淹这股子不信邪的劲头,“既然如此,此地就划给‘发改委’了!明日朕就让有司将地契房契移交与你。一应修缮、改建,由你全权负责,所需费用,依旧从内帑支取,不必经过户部那群老抠!”

他言语间,已然将吕夷简和工部的小动作轻轻撇开,用一种更直接、更霸道的方式,为范仲淹扫清了第一道障碍。

范仲淹心中激荡,躬身谢恩:“臣,谢陛下隆恩!”

“先别急着谢。”赵祯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地方是给你了,但这‘鬼’嘛……说不定还真得你去驱一驱。”

(合)

范仲淹一愣,不明所以。

赵祯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语气变得有些悠远:“这宅子荒废多年,里面住着的,未必是鬼,也可能是些……不想被人看见的人,或者,藏着些不想被人知道的事。”

他转过身,意味深长地看着范仲淹:“范卿,你此番入驻,名义上是修缮衙署,但动静不妨搞大一些。多招些人手,尤其是信得过的护卫。一方面确保安全,另一方面……”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也给这汴京城里,那些藏在暗处看着你的眼睛,好好亮个相。朕倒要看看,是这‘发改委’的阳气盛,还是那里的‘阴气’重!”

范仲淹瞬间明白了官家的深意。这不仅仅是给个地方办公,更是一次立威,一次试探,甚至可能是一次“钓鱼”。官家是要借这“闹鬼”的别院,将他范仲淹和“发改委”彻底推到前台,吸引所有的火力,同时也看看,这潭水底下,究竟藏着多少牛鬼蛇神!

“臣,明白了!”范仲淹心领神会,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困于中书省值房内束手无策的官僚,而是重新变回了那个敢于直谏、不惧艰难的范希文。

(悬念)

离开延和殿时,范仲淹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官家的支持如此直接而有力,让他信心倍增。

他拿着刚刚从宫内司得到的、墨迹未干的别院移交文书,第一时间便带着几名亲随赶往那处传说中的“鬼宅”。

暮色四合,御街华灯初上,而那处别院却隐在一片黑暗中,只有轮廓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庞大而阴森。朱漆大门上的封条早已破损,斑驳的墙壁上爬满了枯藤。

范仲淹命人砸开锈蚀的锁链,亲手推开了那扇沉重的大门。

“吱呀——”

令人牙酸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刺耳。一股混合着霉味和尘土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

院落内杂草丛生,残破的亭台楼阁在昏暗的光线下影影绰绰。

一名举着火把的护卫下意识地惊叫一声,后退了半步,火光照耀下,他的脸色有些发白,指着前方一处假山的阴影,声音带着颤抖:

“范……范相!那……那里好像有个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