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后平台独奏时,杨嗣昌又向他表态说:“高总监与勤王军将领素有隔阂,孙传庭性刚,不喜宦官监军,若令辽镇与孙部协同,必生指挥失据。昔日巨鹿之战,卢象升与高总监不和致败,今岂能重蹈覆辙?

且王朴总兵所部大同兵,在巨鹿屡遭清军打击,士气低落,不愿死战,强令其参战,恐临阵脱逃,反乱自身阵脚。”

杨嗣昌还以“兵贵神速”为由否定计划称:“清军已开始北返,劫掠物资车载千余,行军虽缓却警惕性极高。勤王军尾追需时日,辽镇与孙部集结亦需半月,待防线成型,清军早已突破德州北上,徒费兵力而已。”

这几方的奏折和言论,在崇祯脑中激烈碰撞。

思念至此,他放下银箸,再无食欲。

杨凡、孙传庭所展现的锐气与战略眼光,让他看到了一丝扭转战局的希望,那份主动出击、力求歼敌的奏报,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然而,杨嗣昌、高起潜、王朴所言,又句句敲打在他最敏感的神经上,兵力虚实、粮饷短缺、将帅不和、浪战自灭的优先级……

这些都是残酷的现实,每一步都可能牵动本就摇摇欲坠的国运。

他既渴望杨凡能再创奇迹,挽狂澜于既倒,他也清楚高起潜、王朴多半是畏战自保,却又不得不考虑他们所言并非全无道理,尤其是漕运和边镇,甚至全军覆没后京师的安危。

“唉……”

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在暖阁内回荡。

崇祯最终挥了挥手,示意内侍将几乎未动的晚膳撤下。

他需要独处,需要在这寂静的深宫中,权衡这错综复杂的局势,做出一个决定大明命运的决定。

到底是支持杨凡、孙传庭的激进进取之策,强令高起潜王朴等配合其推动合围?

还是采纳杨嗣昌等人的“稳妥”之见?

烛光摇曳,将皇帝孤独焦虑的身影,长长地投在冰冷粗粝的砖面上,今夜似乎又是一个不眠夜。

崇祯还在怔怔出神,忽见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脚步轻快、几乎是小跑着进来,那张脸上此刻竟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红光。

崇祯似有所感,顿时一扫阴霾紧紧盯着对方。

“皇爷!皇爷!天大的喜讯!捷报!捷报来了!”王承恩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激动,甚至有些颤抖。

崇祯闻言,顿时如同久旱逢甘霖,精神猛地一振,霍然从御座上站起,连日来的疲惫与纠结仿佛被一扫而空:“快!快呈上来!是哪里的捷报?”

“是太子少保、援剿总兵杨凡,杨大人从山东送来的六百里加急捷报!!!”

王承恩一边将密封的奏匣高举过顶,一边语速极快地回禀,“杨大人在济南与五六万建奴大军野战!枪炮齐鸣,杀得鞑子尸横遍野!建奴力不能支,只能仓惶败退!”

“好!好!好!”

崇祯大喜过望,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亲手接过奏匣后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取出捷报,快速读了一遍。

读完后仍是意犹未尽,又去就着明亮的烛光又反复看了两遍。

虽然斩首俘虏数目不多,仅数百级,但这“野战退敌”四个字,在如今处处败溃的局势下,是何等的珍贵。

尤其杨凡在奏报中还特意提及,他麾下枪炮齐发,声震四野,忽闻虏阵中哭声大作,似有重要头目为炮火所毙,这消息更让崇祯心花怒放。

重要奴酋……

虽然不知道是谁,但是相信随着时间应当很快就会揭晓谜底。

“打得好!打得好!”

崇祯兴奋地来回踱步,脸上的阴郁被红光取代,“王承恩,立刻传谕锦衣卫,让他们想方设法查探,杨爱卿此番究竟击毙了建奴哪个贝勒奴酋!朕要明示天下,以振军威!”

话音刚落,尚沉浸在这份突如其来的喜悦之中的崇祯,就瞧见司礼监另一位随堂太监又捧着一份奏报疾步而入:“皇爷!皇爷!又是杨大人捷报!第二封捷报!”

崇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日之内,竟然连得两捷!

他快步过去从对方手中一把夺过,迅速展开。

这第二份捷报内容更为详尽,称次日杨凡再度率军与清军野外激战,阵斩真鞑上千级,清军彻底溃败,凯旋军趁势全面进攻,不仅一举收复济南,更从清军手中解救出被掳的山东百姓数万!

奏报末尾,杨凡以激昂的笔触写道:被解救的百姓望阙叩首,欢呼万岁之声震动原野,皆言陛下洪福齐天,方有此王师捷音!

“收复济南!解救数万生民!”崇祯拿着捷报的手因激动而微微发抖。

短短一刻钟内,他接连收到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与之前每日尽是“某州县陷落”、“某总兵战死”、“某地被屠”的黑暗日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捷报最后,他看到了夹在捷报最后的杨凡奏请。

奏请中杨凡再度强调,只要陛下严令高起潜率辽镇出兵北上,与孙传庭部切实配合,构筑防线,拦截清军左右两路。便必能将这股肆虐京畿山东的清军右路军主力“尽歼于大清河之北,使其匹马不得北还辽东”!

奏请中那最后几句更是让他心胸澎湃:“建奴男丁,半聚鲁北,今全军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观,聚歼建奴!便在今时!”

聚歼建奴……

与看其他人的战报不一样。

每每看到杨凡的奏折,崇祯都会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他仿佛看到了彻底扭转战局后、再平辽,自己洗刷耻辱,成为中兴圣君的那一刻。

这个想法极具诱惑,毕竟是人都知道,建奴和大明不一样,大明人口万万,建奴却是人丁稀薄,哪怕全民皆兵,再将满八旗、蒙八旗、汉军旗加一起也不过十万而已。

若是杨凡真能在关内歼灭其右路军,无疑是断其臂膀,建奴的刚立的政权怕是就此一蹶不振,甚至至此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