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218章 《隐匿的巫女面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8章 《隐匿的巫女面具》

1996年7月12日,傍晚。

许愿刚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最后一个句点后落下笔,电话铃声便尖锐地划破了房间的宁静。

他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接起电话:“喂?”

“爸!”听筒里立刻传来儿子许多鱼清亮又带着急切的声音,背景音里还有自行车铃铛和孩子们隐约的嬉闹声,显然是刚从外面跑回家。“你的《哈利波特与密室》英文版,邮寄到了!今天下午,我妈特意给我送到姥姥家来了!精装本!封面是哈利和罗恩开着那辆会飞的汽车,酷毙了!”

许愿甚至能想象出儿子此刻眉飞色舞的样子,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一天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是吗?这么快就到了。你喜欢就好。”

“何止是喜欢!”许多鱼的语速快得像蹦豆子,“爸,你太神了!密室里的蛇怪,还有里德尔那个日记本,吉德罗·洛哈特原来是个草包!我妈都翻了几页,虽然她英文半吊子,但也说好看!哦对了,我妈还说,她在和平酒店都安排好了,下周六,用他们那个大会议室,给我和我们‘霍格沃茨华东分堡’的一百来个兄弟姐妹,开个小型的读书交流会!我们英语老师张阿姨答应来给我们做现场翻译!我们都等不及要讨论了!”

许愿听着儿子机关枪似的汇报,心里暖融融的。他能感受到电话那头澎湃的激情,那是属于魔法世界的纯粹快乐。“那就好,玩得开心点。不过别耽误学习,也别给妈妈和老师添太多麻烦。”

“知道啦!爸,我爱你老爸!你真是世界上最酷的老爸!”许多鱼的声音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但随即话锋一转,“哎呀,不跟你说了,我还得骑上我的‘光轮2000’,挨家挨户去通知我那帮魔法圈子里的人呢!好几个家伙家里还没装电话,得跑腿!拜拜爸!”

啪嗒一声,电话被风风火火地挂断了。听筒里只剩下忙音,但儿子那份炽热的兴奋似乎还留在空气里。许愿拿着话筒,摇头失笑,心里却像被温热的泉水浸泡着。孩子们的认可,或许是比任何文学评论都更纯粹的褒奖。他放下电话,目光落回桌上刚刚完成的那一厚沓手稿——《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十一万个英文字母编织出的新冒险。

短暂的休息后,另一种冲动在他心中萌生。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沓新的稿纸,拧开笔帽。这一次,墨水流淌出的不再是霍格沃茨的城堡,而是东方少年侦探的踪迹。他再次提笔,开始了《查理九世》第二册《隐匿的巫女面具》的创作。思路如泉涌,墨尔本幻影冒险队与神秘的巫女面具、古老传说交织,十二万字的英文故事,在笔尖下迅速铺陈开来。

1996年7月28日,傍晚。许愿在《查理九世:隐匿的巫女面具》的终页签下名字和日期。两部书稿,整齐地叠放在书桌上。

他拿起电话,熟练地拨通了一长串国际号码。听筒里传来几声漫长的“嘟——”声,跨越了大洲与海洋。

“hello? christopher Little Literary Agency.”(你好,克里斯托弗·利特尔文学经纪公司。)一个干练的女声响起。

“hello, this is xu Yuan from Shanghai. may I speak to mr. christopher Little, please?”(你好,我是上海的许愿。请找克里斯托弗·利特尔先生。)

“哦!许先生!请稍等。”

短暂的等待后,一个带着典型英国绅士腔调、语速略快的热情声音响了起来:“许!我的朋友!希望你这通电话从东方带来了好消息!《密室》的销售情况简直是魔法般的,真正的魔法!”

许愿微笑起来,他能想象出这位精明又充满活力的经纪人在伦敦办公室里的样子:“听到这太好了,克里斯托弗。是的,我确实有消息。我刚完成了两部新的手稿。”

“two?!” 电话那头的声调瞬间拔高,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两部?!梅林的胡子啊!许,你写得比我的秘书听写还快!是什么?”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还有查理九世系列的第二本——《隐匿的巫女面具》。手稿已经准备就绪。”

电话那头一阵震惊的沉默,然后是几乎欣喜若狂的惊呼:

“阿兹卡班的囚徒!还有查理九世第二本!已经写好了!许,你不是作家,你是一种自然力量!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要乐疯了!不,要乐疯一个月!这太棒了!”

利特尔的声音因为激动而语速更快了:“告诉我,别剧透太多,这个‘囚徒’是不是涉及什么真正可怕的东西?还有‘隐匿的巫女’——听起来对这个系列来说有种有趣的黑暗感”

许愿轻笑:“这么说吧,小天狼星布莱克给哈利的世界带来了新的危险和谜团。至于查理九世,面具揭示的比他们预期的更深。”

“太棒了!简直太棒了!我迫不及待想拿到手稿了!”利特尔的声音充满了期待,“你会像往常一样用国际快递寄来吗?我会提醒办公室像鹰一样盯着包裹——不,像一整群猫头鹰一样!”

“是的,我这就去邮局。你应该在一周内收到。请注意查收包裹。”

“交给我吧,许!祝手稿一路平安!再次恭喜!这工作是现象级的!

结束通话,许愿小心地将两部手稿——承载着魔法与冒险、友谊与勇气的十一万和十二万英文单词——用厚厚的牛皮纸包好,封口处贴上数层胶带。他在包裹最显眼的位置,用中英文工整地写下克里斯托弗·利特尔在伦敦的详细地址。

许愿拿起包裹,走出公寓,融入傍晚的人流。他步行前往距离最近的浦东大道邮局。邮局的绿色门面在夜色和霓虹灯下显得颇为醒目。

柜台后的工作人员早已熟悉了这个时常来寄国际邮件、沉默寡言的作家。

称重、付费、填写报关单(在“物品内容”栏,许愿熟练地写下“manuscripts, mercial Value: Nil” - 手稿,商业价值:无)、贴上密密麻麻的航空邮票和“Fragile”(易碎)标签……一系列流程有条不紊。

最后,他将那个沉甸甸的、装着两个崭新世界的包裹,递进了邮局柜台后的窗口。工作人员用力在上面盖上一个清晰的邮戳——“上海,1996.07.28, 19:45”。

包裹即将开始它跨越洲际的旅程,从东方明珠的璀璨灯火下,飞向伦敦的文学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