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致诚 > 第6章 以民为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塘江畔,杭州府衙的后堂内,辛诚卸下了一日的风尘。与京城北镇抚司的肃杀威严不同,此地处处透着江南的婉约与精细,连空气中似乎都浮动着若有若无的潮润水汽与草木清香。然而,辛诚深知,这片富庶秀丽的土地之下,潜藏的人情纠葛、利益纷争,未必比北疆的刀光剑影简单几分。

到任月余,他未曾急于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未沉溺于迎来送往的官场应酬。取而代之的,是青衣小帽,带着一两名精干青棠卫,如同寻常士子般,深入市井街巷,行走于田埂阡陌。

他去过最繁华的市集,听商贩吆喝,与老农闲话桑麻;他也踏入过最破败的棚户区,看贫苦百姓如何在困顿中挣扎求存。他不带仪仗,不摆官威,只是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那双清澈的眼眸,如同最平静的湖面,倒映着世间百态。而他那悄然展开的“无想心域”,则如同最细腻的网,捕捉着空气中流淌的每一丝情绪波动——商贾的精明算计,工匠的专注执着,农人的质朴期盼,妇人的琐碎忧愁,乃至地痞流氓的狡黠蛮横……

民心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它由无数个体的悲欢、诉求与情绪汇聚而成,嘈杂、混沌,却又真实无比。

很快,“新来的知府老爷没架子,常下来走动”的消息不胫而走。百姓们从最初的惊疑、观望,到渐渐敢于在他面前诉说几句实话。辛诚并未立刻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政绩,但他这种“俯身向下”的姿态本身,便如同一股清泉,开始悄然浸润这片土地。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总有暗礁。

这日午后,辛诚正于府衙书房批阅积年卷宗,忽闻衙门外传来震天的喧哗与哭喊声,其间夹杂着愤怒的咒骂和激烈的推搡声,几乎要掀翻府衙的屋瓦。

“大人,不好了!”一名书吏急匆匆跑来禀报,“是城西周家坳的村民和城里‘永丰’米行的伙计打起来了!来了好几十人,都快冲进衙门了!为的是争水!”

辛诚眉头微蹙,放下朱笔。争水,在江南水乡本不常见,但今年开春以来,雨水略少于往年,一些地势较高的田地便显旱象。这周家坳与“永丰”米行的佃户,共用一条溪流灌溉,纠纷怕是因此而起。

他起身,未着官服,只一身寻常青衫,便快步走向衙门口。

府衙门前,已是乱作一团。数十名手持锄头、扁担,面色黝黑、情绪激动的农民,与另一群身着统一短褂、手持棍棒、同样怒气冲冲的米行伙计正互相推挤、对骂,唾沫横飞。地上已有几人挂了彩,鼻青脸肿。两边的老者妇孺则在哭喊劝解,声音却被淹没在愤怒的浪潮中。府衙的差役们组成人墙,勉力维持着秩序,眼看就要失控。

“狗日的米行!断我们活路!”

“是你们这些泥腿子先扒了我们东家的水坝!”

“放屁!溪水是大家的!凭什么你们拦着!”

“打!打死这些不讲理的刁民!”

愤怒、恐惧、委屈、贪婪……种种负面情绪如同实质的浓雾,弥漫在空气中,几乎要让人窒息。辛诚的“无想心域”被动地全面展开,瞬间被这狂暴的情绪漩涡所冲击。他清晰地“听”到了双方心中那几乎要炸裂的怒火,那源于生存受到威胁的最原始的恐惧,以及那被煽动起来的、不计后果的疯狂。

眼看一场流血冲突,甚至民变,就要在府衙门前爆发!

辛诚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此刻任何法理的说教、官威的呵斥,在这失去理智的群体面前,都将是苍白无力的。

他上前一步,越过差役组成的人墙,就那样毫无防护地站在了双方剑拔弩张的中间地带。

“诸位乡亲!暂且住手!”他运起内力,声音清越,试图压过现场的喧嚣。

然而,杀红了眼的人群只是稍微一滞,更多的怒骂便向他涌来:“狗官!滚开!” “定是收了米行的黑钱!”

就在一支锄头眼看就要砸到一名冲动的农民头上,而另一根棍棒也即将挥向米行伙计面门的千钧一发之际——

辛诚只觉得识海中那面一直用于“映照”外界的“心镜”,骤然发出了无声的震颤!不再是被动地接收情绪,而是某种更深层的力量,在他情急之下的强烈意愿驱使下,如同水波般,以他为中心,猛地向冲突最核心的几人扩散开去!

那并非攻击,也不是控制,更像是一种强力的、蕴含着“冷静”与“明辨”意念的抚慰与影响。

人心如湖,风过则浪起。而至诚之道,或可化为那定风的菩提,在一瞬间,抚平狂澜。

奇迹发生了。

那举起锄头的农民,手臂僵在半空,眼中疯狂的赤红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茫然与后怕。那挥舞棍棒的伙计,动作也猛地顿住,脸上的狰狞凝固,眼神有些发直。不仅是他二人,周围最激烈的十几人,都如同被无形的凉水泼洒在心头,那沸腾的怒火竟奇迹般地熄灭了大半,动作停滞,面面相觑。

整个混乱的场面,为之一静!

趁此间隙,辛诚立刻高声喝道:“本官乃杭州新任知府辛诚!今日在此,必给诸位一个公道!若再有械斗,无论对错,先行拘押!有话,选出代表,上堂来说!”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更重要的是,那股弥漫的、引导人冷静的力量似乎仍在隐隐发挥着作用。失去了那股同归于尽的冲动支撑,再加上知府的权威,双方终于渐渐安静下来,虽然依旧怒目而视,但总算恢复了基本的理智。

后续的事情便顺理成章。辛诚升堂,让双方各自陈述缘由,又传唤了当地里正、邻人作证。原来确是“永丰”米行为了确保其名下大片良田灌溉,擅自在上游筑了小坝,截断了流向周家坳的水源。

辛诚当堂判决:命“永丰”米行即刻拆除非法水坝,不得影响下游用水;同时,鉴于今年水情,着令水利官协同双方,制定分时用水章程,共同遵守;对于斗殴伤人者,依律惩处,但念及事出有因,从轻发落。

判决公正,条理清晰,双方虽仍有怨气,却也无话可说,各自领了判罚散去。

退堂后,辛诚回到后衙书房,屏退左右,独自坐在案前,心中却远不如表面那般平静。

他抬起自己的手,仔细端详,仿佛那上面还残留着某种无形的力量。

“刚才……那是什么?”他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惊诧与困惑。

那不是武者的内力,也非道家的法术。那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他人精神、影响其情绪的力量!是“无想心域”的延伸吗?以往,无想心域只能让他感知情绪,洞察人心,如同站在岸边看河水流淌。而今日,在情急之下,他仿佛……伸出了手,扰动了那河水!

这能力来得突兀,不受控制,却又在关键时刻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力量本身并无善恶,如同这江河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关键在于执掌力量的人,将其引向何方。

辛诚感到一阵深深的不安。这种能够直接影响他人心绪的能力,比任何神兵利器都更可怕,也更需要谨慎。若用之不当,与那些操控“空心人”的蛊毒邪术,又有何本质区别?

但同时,他也看到了这种能力在践行“至诚之道”上的巨大潜力。若能善加引导,化解暴戾,平息纷争,启迪蒙昧,岂非正是“明心见性”、“教化众生”的捷径?

他开始沉下心神,尝试着去回忆、去捕捉之前那种玄妙的状态。他收敛心神,将“无想心域”缓缓展开,不再仅仅是被动感知,而是主动地,带着一种“安抚”与“沟通”的意念,向着院中一株因微风而轻轻摇曳的花树“延伸”而去。

他能感觉到花树在风中的“情绪”,那是一种自然的、柔和的波动。他尝试着用自己的意念去靠近,去轻轻地“抚慰”。然而,那种主动施加影响的感觉缥缈难寻,远不如情急之下的爆发来得清晰。

他失败了数次,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精神感到一阵疲惫。

但他没有放弃。他知道,这或许是一条前所未有的修行之路,是“至诚之道”迈向更深境界的钥匙。他必须学会掌控它,理解它的边界与代价,否则,这突如其来的力量,或许会先吞噬他自己。

认识自己,永远是驾驭一切力量的前提。无论这力量是源于外物,还是源于内心。

窗外,杭州的夜色悄然降临,华灯初上,映照着这座不眠的繁华之城。辛诚坐在灯下,闭目凝神,继续着他孤独而艰难的探索。脚下的道路,似乎因为这一次意外的突破,而变得更加广阔,也……更加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