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 第33章 许都风云,曹操的阳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章 许都风云,曹操的阳谋

他当即下令:“即日起,法正为军师中郎将,总揽对外战略、情报及与武陵通道开辟事宜!刘巴为治中从事,总揽府衙建制、律法制定及上书朝廷、对外交涉事宜!位同副牧!”

“谢主公!”法正、刘巴起身拜谢,心中充满了遇到明主的激动和施展抱负的期待。

密室内的决策,很快化为行动的力量。南中都督府这个临时机构,开始迅速向一个功能完整的州级政府蜕变。而两份重要的文书,也在一支精干使团的护送下,携带着南中的珍宝特产(主要是盐、茶和少量精钢样品),向北朝着许都的方向而去。一份是刘基“恳辞”扬州牧的表章,另一份,则是那封精心措辞、为大汉“请设”汉南州的奏疏。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许都,司空府。

尽管室内炭火烧得正旺,但气氛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凝重。司空行车骑将军、武平侯曹操,身着锦袍,踞坐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上两份摊开的绢帛奏章。他那对着名的细眼微眯着,让人看不清其中闪烁的是喜是怒。下方,心腹谋士与重臣分列左右:侍中守尚书令荀彧、军师祭酒郭嘉、谋士程昱、贾诩,以及武将代表夏侯惇等。

“都看看吧。”曹操的声音平稳,却自带威压,“咱们这位‘扬州牧’刘正礼家的公子,从南中送来的‘大礼’。”他特意在“扬州牧”三字上加重了语气,带着一丝嘲讽。

荀彧率先拿起奏章,快速浏览,眉头渐渐锁紧。郭嘉则懒洋洋地靠在凭几上,似乎不甚在意,但眼神却锐利地扫过每一个字。程昱面色肃然,贾诩则一如既往地低眉顺目,看不出表情。

第一份是刘基“恳辞”扬州牧的表章。言辞极为谦卑,自称“年少德薄,遭逢乱世,流离南荒,扬州故地已为逆臣孙策所据,名实难副,诚惶诚恐,恳请朝廷免去扬州牧虚衔,以免玷污天恩”。

第二份,则是请求新设“汉南州”的奏疏。文中先是痛心疾首地陈述南中及以南广大区域乃“大汉故土”,自王莽以来沦丧于蛮夷之手,“百越杂处,不闻王化”,然后笔锋一转,宣扬自己如何“仰仗天威,凝聚忠义,驱除凶顽,已初步平定南中,诸蛮归附”,最后慷慨激昂地表示,愿“效仿博望、定远之故事”,为大汉“收复旧疆,开疆拓土”,直至大海之滨,西接通身毒古道!为此,恳请朝廷划此万里疆域,新设“汉南州”,并“冒死”自荐,暂领州牧,愿“永为汉室南疆屏藩”!

两封奏章旁边,还摆着一份礼单:雪花盐千斤,极品普洱茶饼百斤,精钢横刀十柄,以及南中特产珠宝珍玩若干。

寂静持续了许久。夏侯惇性子急,忍不住率先开口,声如洪钟:“司空!此子狂妄!那南中本就是化外之地,他刘基窃据一方,如今竟敢公然索要州牧之位?还什么‘汉南州’?简直视朝廷如无物!末将请命,率一支精兵,南下教训此子,让他知道天高地厚!”

程昱缓缓摇头,语气沉稳:“元让将军稍安勿躁。刘基此子,不可小觑。其辞扬州牧是假,以退为进是真。索要汉南州牧,更是其高明之处。观其行事,先据实利(南中),后造声势(击败刘璋),如今又谋正名。步步为营,章法井然,绝非孟获之辈可比。”

荀彧放下奏章,神色忧虑,开口道:“明公,文若所虑者,在其‘汉室宗亲’之名分。刘基乃刘正礼之子,乃成帝之后,于宗谱之上,比之刘景升、刘季玉,更为近支。若朝廷准其所请,便是正式承认其割据南疆之合法。其若真心拥汉,或为朝廷之福;然其若包藏祸心,假开疆拓土之名,行割据自立之实,恐成第二个袁术,且比袁术更据险要,更难制衡。此事,关乎朝廷体统,不可不慎。”

一直沉默的贾诩,此时才幽幽开口,声音平淡无波:“刘基所献盐、茶、钢,皆精品也。尤其此钢,坚韧锋锐,远超寻常镔铁。其能大量产出此物,说明南中根基已固,工技精湛。此时征讨,山遥路远,瘴疠横行,刘璋前车之鉴不远。即便胜之,亦恐损兵折将,为袁本初所乘。得不偿失。”

这时,郭嘉忽然轻笑一声,打破了沉闷。他坐直身体,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病态的红晕,眼中却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诸公之论,皆有道理。然,嘉以为,此非祸事,实乃天赐明公之良机也!”

曹操目光一闪,看向郭嘉:“奉孝有何高见?”

郭嘉拿起那份“汉南州”的奏疏,笑道:“刘基小儿,自以为聪明,欲借朝廷之名,行割据之实。殊不知,此正可为明公所用!”

他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点向南中:“当下天下大势,明公心腹之患,在北不在南!袁本初据四州之地,带甲百万,才是明公霸业之最大阻碍!官渡对峙在即,我军需全力北向,岂能分心南顾?”

他又指向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江东孙策:“此三人,皆汉室宗亲或自恃兵强,对许都朝廷,阳奉阴违。刘基此时上书,正可大做文章!”

郭嘉眼中精光四射:“明公可顺水推舟,准其所请!不但准,还要大张旗鼓地准!以天子名义,下诏褒奖刘基‘克绍箕裘,为国拓土’之功,正式册封其为‘汉南州牧’,都督南中及以南诸军事,并赐金印紫绶,仪同三公!”

荀彧皱眉:“奉孝,此非养虎为患?”

郭嘉笑道:“文若公且听我说完。此诏一下,其利有三!”

“其一,安南线。正式承认刘基,可暂时稳住南方。刘基得此名分,必感念(至少表面上)明公恩德,短期内不会北犯。我北征袁绍,可无后顾之忧。此乃‘驱虎吞狼’之策,让刘基这只猛虎,去牵制、甚至撕咬刘表、刘璋!你看他奏章中提及‘经武陵通商’,其志岂在区区南中?他与刘表、刘璋,早晚必有一战!我等坐山观虎斗即可!”

“其二,揽大义。刘基自称收复汉土,明公以朝廷之名予以承认,便是将‘开疆拓土’之不世功业,揽于朝廷,揽于明公!此乃彰显明公‘匡扶汉室’之功,可收天下士民之心,于舆论大战中,先胜袁绍一筹!”

“其三,也是最妙的一点!”郭嘉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狡黠,“明公可派一心腹使者,持诏书赏赐,前往‘宣慰’。让使者私下告知刘基,朝廷(即明公)对其殷切期望,若其真能收复更多‘故地’(比如,交州士燮的地盘,甚至荆州南部),朝廷不吝封侯之赏!甚至……可暗示,若将来他能‘协助’朝廷,制约刘表、刘璋,明公可表奏其为王!”

“为王?”夏侯惇失声。

“画饼而已!”郭嘉笑道,“此乃驱虎吞狼之毒计!刘基若真有野心,必会趁势向南、向东扩张,与刘表、刘璋、士燮等杀得你死我活。无论谁胜谁负,皆消耗南方实力。待明公平定北方,携雷霆之势南下时,无论南方是谁当家,都已元气大伤,可传檄而定!此乃借刘基之手,为明公清扫南方也!”

“若刘基并无大志,安于现状呢?”程昱问。

“那更不足为虑!”郭嘉道,“一安于现状的州牧,总比一个四处惹事的亡命之徒好对付。且其盐铁之利,亦可通商购之,以资我军。稳赚不赔!”

一番分析,鞭辟入里,将刘基的“阳谋”化解并反制为曹操的“阳谋”!

曹操听完,抚掌大笑,眼中尽是激赏之色:“奉孝之言,真乃洞若观火!深得吾心!刘基小儿,欲借朝廷之名,朕便赐他此名!让他为我做嫁衣!”

他霍然起身,下令道:“文若,依奉孝之策,即刻草拟诏书!褒奖刘基之功,准其设立汉南州,册封其为汉南州牧,都督南中、交趾(暗示可向交州扩张)等郡军事!赏赐加倍!并,选派能言善辩之心腹为使,前往南中宣慰!告诉刘基,好好为朝廷守边拓土,朕……与曹司空,对他寄予厚望!”

“是!”荀彧领命,虽然对封王暗示略有微词,但郭嘉之策确实是最符合当前利益的选择。

曹操走到窗前,望向南方,嘴角勾起一抹深沉的笑意。刘基啊刘基,你确实是个惊喜。这盘天下大棋,你有资格入局了。不过,棋子终究是棋子。且看你这把锋利的刀,最终是为我开辟江山,还是……伤及自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