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 第465章 情指纯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明天朝盛宁二十二年元月元日,紫宸殿的铜鹤香炉正袅袅升起第三柱檀香,殿外传来钦天监监正高声唱喏:“时维元日,万象更新,帝星高悬,兆民安康!”盛宁女帝明家希身着十二章纹衮龙袍,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玄色冕旒轻轻晃动,遮蔽了眼底深藏的思虑。

殿下文武百官身着绯色朝服,三拜九叩后屏息静立。吏部尚书周延率先出列:“陛下,今日元日大朝,四方藩属皆遣使朝贺,纯曦、景灵等四国使臣已在侧殿候旨。”女帝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最终落在站于宗室之列的皇太女明和玥身上。

皇太女年方十七,身着绣金凤的绯红常服,虽稚气未脱,却已练就沉稳气度。感受到母亲的注视,她上前一步屈膝行礼:“儿臣在。”盛宁女帝抬手示意平身,沉声道:“朕自临朝二十二年,夙兴夜寐以安天下。今四国虽称藩属,朕意亲往四国,以天子之威定盟约,以天朝之德抚远人。”

此语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低低的骚动。户部尚书立刻出列叩奏:“陛下万万不可!凤体安危系于天下,怎可轻涉险地?不如遣重臣出使,亦能达意。”女帝抬手止住群臣的劝谏,目光坚定:“昔日真祖崩后,慈寿朕临朝定策,立君除奸,方保大明安稳。朕既承大统,当学先辈担当。况使臣虽能传语,却难显天朝诚意,朕亲往方是上策。”

她转向皇太女,语气稍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离京期间,命你监国。一应政务,由内阁辅臣协同处置;遇有重大事宜,可请帝君参详。这枚‘御赐监国印’,你持之行事。”内侍双手奉上鎏金印玺,明和玥跪地接印,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儿臣谨遵圣谕,定当守好国门,待陛下凯旋。”

女帝凝视着女儿,缓缓补充:“记住,监国如临朝,既不可刚愎自用,亦不可优柔寡断。昔年大臣借遗诏之力革弊政、捕江彬,皆是审时度势之举。你需学权衡之术,倚重贤臣而不纵权,坚守祖制而不僵化。”皇太女重重点头,将母皇的教诲刻在心头。

三日后,京郊卢沟桥畔已竖起数百面明黄旌旗。盛宁女帝换乘玄铁打造的御驾,身后跟着三千羽林卫,以及满载丝绸、瓷器与茶叶的贡车。临行前,她最后望向京城方向,对身旁的礼部尚书道:“告诉太女,若遇边患,可遣天圣铁骑驰援,切记不可轻启战端。”

御驾行至第七日,抵达纯曦王朝边境的青岚关。纯曦王朝素以丝绸织造闻名,其国境多丘陵,气候温润,与大明的农耕区接壤却风俗迥异。关隘守将早已接到通报,率属官恭迎于道旁,见御驾行来,立刻跪地行五拜三叩大礼:“臣纯曦平北将军卫凛,恭迎大明陛下圣驾!”

女帝掀开车帘,目光扫过守将身后的士兵——他们身着青色劲装,腰间佩着弯刀,与大明的制式铠甲截然不同。“卫将军免礼,”女帝声音清亮,“朕听闻纯曦女帝已在都城静云城候驾,一路劳烦将军护送。”卫凛叩首应诺,起身时偷偷抬眼,见女帝虽着戎装,却难掩威仪,心中暗叹大明果然气象非凡。

行至静云城郊外,远远便见一片锦绣华盖。纯曦女帝慕容瑾身着绣着鸾鸟纹样的锦袍,率文武百官立于道旁。按照藩属国礼仪,他需向大明皇帝行君臣之礼,当明家瑶双膝触地的刹那,女帝适时抬手:“姐姐免礼,朕此番前来,非为彰显威仪,实为共商盟约。”

明家瑶起身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入席静云宫时,他特意将主位设于东侧上位——这是接待大明使臣的惯例,以此表明纯曦对大明的臣服之意。席间,纯曦王朝献上了最负盛名的云锦与花茶,女帝接过茶盏,浅啜一口笑道:“纯曦的云锦甲天下,朕已命人带来蜀锦百匹,与姐姐交换织造之法,可好?”

明家瑶闻言大喜,立刻应承。宴后谈及边境互市之事,他却面露难色:“陛下有所不知,近年边境常有盗匪劫掠商队,纯曦虽派兵清剿,却收效甚微。”女帝放下茶盏,语气坚定:“朕可遣五百羽林卫协助剿匪,另在边境设互市监,由大明与纯曦共同管理。如此既保商路畅通,亦能增两国赋税。”

明家瑶连连称谢,次日便陪同女帝视察纯曦的织造工坊。工坊内,数百名织工正忙碌于织机前,五彩丝线在他们手中流转,渐渐织出孔雀开屏的纹样。女帝驻足细看,对身旁的明家瑶道:“大明的蜀锦以配色厚重见长,纯曦云锦则胜在轻盈灵动,若能互通技艺,必能更胜一筹。”

逗留纯曦的第五日,女帝收到京城密报:皇太女已处置了两起地方灾情,调度粮草及时,内阁辅臣皆表赞同。她放下密信,对内侍道:“传旨嘉奖太女,嘱她继续留心民生。”当日午后,女帝率部离开静云城,前往下一站——以医术闻名的景灵王朝。车驾驶离时,慕容瑾率百官送至城外十里,望着明黄旌旗渐渐远去,他握紧了手中的蜀锦样本,深知这次会面将为纯曦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