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 第472章 灵前议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吊唁的七日内,明和玥每日清晨便前往灵堂守孝,午后则与天圣女帝明家嫣、天圣帝君宇文东商议后事细节。这日午后,明家嫣邀她前往书房,取出一叠泛黄的书信:“这些是你伯祖父当年写给大明的信,因怕卷入朝局,大多未曾寄出。你看这封,是他得知你母皇登基时写的,字里行间满是欣慰。”

明和玥接过书信,见信纸边角已有些磨损,字迹却遒劲有力:“吾侄家希登基,实乃大明之幸。昔年吾避位离京,只求家国安宁,如今见她励精图治,四海臣服,吾亦无憾……”读至此处,她鼻尖微酸,忽然明白为何母皇得知伯祖父驾崩时,会那般悲戚——这对伯侄虽隔两国,却始终牵挂着彼此与大明的安危。

“你伯祖父在天圣这些年,从未忘本。”宇文轩走进书房,手中捧着一本账簿,“他时常叮嘱我,要与大明守好盟约,莫要因小利失大义。去年天圣遭遇旱灾,若不是大明及时送来粮种与水车,百姓恐怕要颗粒无收。”

明和玥放下书信,正色道:“大明与天圣本是嫡亲之国,相互扶持乃分内之事。母皇常说,当年伯祖父自在天圣,不仅化解了两国的紧张局势,更埋下了盟约的种子。如今儿臣前来吊唁,亦是想与姨父、姨母商议,如何将这份情谊续得更久。”

宇文轩眼中一亮:“本君正有此意。天圣的礼乐文化虽盛,却缺乏新的典籍补充;大明的农术先进,却可借天圣的粮种进一步改良。若两国能互派学者与农官交流,定能互利共赢。”

明家嫣也附和道:“还有商贸之事。天圣的粮食与大明的丝绸、瓷器若能开通专线运输,减免部分关税,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让百姓得实惠。只是此事需陛下点头,吾等不敢擅自定夺。”

“儿臣会将姨父与姨母的提议详细禀明母皇。”明和玥取出纸笔,认真记录下商议的细节,“母皇素来重视与天圣的盟约,想必会欣然应允。此外,儿臣临行前母皇吩咐,待伯祖父下葬后,大明会派文渊阁学士前来协助天圣修复古籍,再送一批新的曲辕犁图纸,助天圣提高粮食产量。”

七日后,明魁的下葬仪式在天圣皇陵举行。明和玥以侄孙之礼扶棺,看着棺椁缓缓放入墓穴,心中默念:“伯祖父,您放心,大明与天圣的盟约不会断,明家的情谊也不会散。”仪式结束后,她接过内侍递来的骨灰坛——按明魁遗愿,这半坛骨灰将由她带回大明,葬入商王墓。

离别的那日,礼乐城的百姓再次涌上街头,手中捧着白菊与粮食,目送明和玥的车驾离去。明家嫣送至城外,将一枚玉印交给她:“此乃天圣女帝的信物,你带回去给你母皇,若日后大明有需,天圣必当倾力相助。”

明和玥接过玉印,躬身行礼:“姨母保重,儿臣会将您的心意带给母皇。待他日时机成熟,儿臣定再来看您。”

车驾缓缓驶离天圣,明和玥掀开车帘,回望礼乐城的方向。她知道,此次天圣之行,不仅完成了母皇交付的吊唁使命,更续上了大明与天圣的盟约情谊。手中的玉佩与玉印,一为念想,一为承诺,皆是两国交好的见证。

行至大明边境时,内侍递来一封母后的密信。明和玥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和玥此行,既守了礼制,又续了盟约,母皇甚慰。回京后,朕有要事与你商议——东宫需添属官,你可自行举荐贤才。”她握紧信纸,眼中露出笑意,知道母皇这是在历练她处理朝政的能力,而自己,定不会让母皇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