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 第515章 凤启宸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和玥握着人皇玺走出紫宸殿时,晨光恰好漫过白玉阶,将文武百官的朝服染成金红。兵部尚书率先出列,双手捧着鎏金铜匣,匣内是六大域藩属使联名献上的“人皇玉册”,册页上用六国文字镌刻着对明和玥的尊号;礼部尚书紧随其后,呈上早已拟定的践祚大典仪程,朱红墨迹间满是对新朝气象的期许。明和玥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忽然举起手中的“斩棘剑”,剑鞘上的战痕在晨光中格外清晰——那是真祖女帝明飒当年平定北漠的印记,此刻正映着六大域统一的荣光。

“列位臣工,”明和玥的声音不高,却透过殿宇传向远方,“昨夜朕得一梦,见太祖、太宗、真祖三位先祖,亦见先母圣祖。先祖们将开国玺、寰宇图、斩棘剑相赠,称朕完成了大明百年未竟的遗愿;更有商寿、秦政两位千古一帝亲临,许朕‘万古女帝’之名。”她抬手将人皇玺举过头顶,玺印上的“承天应命”四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这枚玺印,不是朕一人的尊荣,是大明列祖列宗的期盼,是六大域生民的托付!从今日起,大明不再是一隅之邦,而是地星共主;朕亦不再是一朝之帝,而是护佑六大域的人皇!”

阶下百官齐齐跪倒,山呼“人皇万岁”,声浪震得殿外牡丹花瓣簌簌飘落,却又被春风卷起,飘向皇城之外——那里,百姓早已聚集在朱雀大街两侧,听闻梦兆与宣言,亦跟着高呼,欢呼声从皇城根一直蔓延到城外的农田,连田间耕作的农人都放下锄头,朝着皇宫的方向叩拜。明昭望着这一幕,忽然想起梦中圣祖女帝明家希的话:“帝王之责,不在于享尊荣,而在于担苦难。”她深吸一口气,走下白玉阶,亲手扶起为首的几位老臣,掌心的温度似要将梦中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

三日后,人皇践祚大典在天坛举行。明昭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二十四旒冕冠,一步步踏上天坛顶层的圜丘,身后跟着六大域的藩属使——北漠的可汗捧着象征草原臣服的狼皮卷轴,南荒的土司带着雨林特产的翡翠,西域的城主献上丝路通行的金符,东海的岛主举着航海图册,连最偏远的西极雪山与南极洲的部落首领,都带着族中至宝前来。当明和玥将人皇玺盖在祭天的玉帛上时,天空忽然飘来七彩祥云,形如四位女帝与商寿、秦政的剪影,引得观礼众人再次跪拜,连藩属使们都面露敬畏,暗自感叹大明人皇确是天命所归。

大典之后,明和玥并未沉溺于尊荣,而是立刻召集六部官员与六大域代表,在文华殿商议“域内大同”之策。她取出梦中太宗女帝明柔所赠的《寰宇图志》,在图上圈出六大域的交界地带:“此处当设‘通域驿道’,让商旅通行无阻;各地历法需统一,农时不可错漏;更要在六大域广设学堂,教授大明律法与技艺,让百姓知礼义、懂教化。”说着,她又拿起真祖女帝明飒的斩棘剑,轻轻放在桌案上,“但律法之外,亦需武力保障——边军要增派至域界,却不可扰民生,需如先祖母所说,‘以仁心护疆土,以铁血拒外侮’。”

众臣听着她的谋划,无不惊叹于人皇的远见——既承先祖遗志,又有革新之思。唯有户部尚书小心翼翼地提问:“人皇,六大域物产不同、赋税各异,统一统筹恐有难度,需不需先试点推行?”明和玥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奏折,正是她梦中太祖女帝明琳似曾提及的“均税策”:“先祖早已为朕指明方向,此策可先在南北两域试行,三个月后再根据情况调整。朕相信,只要一心为百姓,便没有跨不过的难关。”

日子一天天过去,凤启十八年的夏天来得格外早,六大域的驿道上已有商旅往来,学堂里传来孩童诵读《大明律》的声音,边军与域内部落和睦相处,偶有小摩擦,也在明昭派去的钦差调解下顺利化解。这一日,明昭处理完政务,再次回到紫宸殿的软榻旁,看着桌上的人皇玺、寰宇图与斩棘剑,忽然觉得掌心又传来熟悉的温度——仿佛太祖的坚定、太宗的智慧、真祖的刚毅,还有母亲的慈爱,都在这一刻汇聚而来。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夕阳下的皇城轮廓,忽然想起梦中商寿所说的“万古女帝”。明和玥轻轻摇头,自语道:“万古之名,非朕所求,只求百年后,六大域百姓仍能安居乐业,提及大明人皇,只说一句‘她未曾负我们’,便足够了。”话音落下,晚风拂过殿内的烛火,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与殿外悬挂的“大明人皇”匾额重叠在一起,成了地星史上最耀眼的一道印记。

而这份印记,不仅刻在紫宸殿的梁柱上,刻在六大域的土地上,更刻在每一个大明百姓的心中,随着岁月流转,成为永恒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