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 第516章 凤启立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明天朝凤启二十年,春和景明。紫宸殿内,案头堆叠的奏章已从“域内民生”转为“朝堂传承”,人皇明和玥指尖拂过一道关于“宗室子嗣教养”的奏折,目光望向窗外——庭院中那株由圣祖女帝亲手栽种的海棠,如今已枝繁叶茂,花瓣随风落在阶前,似在无声提醒着岁月流转。这年,明和玥已执掌大明二十载,六大域一统后的太平盛世日渐稳固,而立储之事,也终于被提上了朝堂议程。

自六大域归并,明和玥便只育有二女:长公主明万荌,性沉静,擅文墨,自幼随翰林院学士修习经史,笔下策论常显治国远见;二公主明万苎,性果决,好骑射,十岁便随边军巡守北疆,十五岁时曾单骑调解西域部落纷争,颇有真祖女帝明飒的英气。朝中对储君人选早有议论,文臣多倾向长公主,赞其“仁厚知礼,可安民生”;武将则更属意二公主,叹其“勇毅有谋,能护疆土”。明昭对此始终不置可否,直至凤启二十年正月朝会,才首度开口:“朕决意设储君考核,三月后于文华殿开考,二女皆需参与,以实绩定高下,择贤而立。”

旨意颁下,朝野震动。考核分三阶段,由六部尚书与六大域藩属使共同监考,确保公允。首考“民生策论”,需针对南荒水灾过后的流民安置、西极粮种改良两事拟出方案。长公主明万荌伏案三日,呈上的策论详尽周全,不仅引用《大明会典》中历代赈灾旧例,还提出“以工代赈”之法,主张招募流民修缮驿道,既解温饱又强基建,文臣们见了纷纷颔首;二公主明万苎则带着侍从亲赴南荒灾区,实地勘察后拟出方案,虽文字质朴,却精准点出“疏水先清淤,补粮先稳价”的关键,更附上当地乡绅与流民的联名签名,证明其策可行。监考的户部尚书翻阅两份答卷时,不禁感慨:“长公主得‘文治’之妙,二公主得‘务实’之真,皆有母风。”

次考“边策应对”,模拟北漠部落异动、东海倭寇袭扰的突发情境,要求二女在三日内制定应对策略。明万荌召集兵部官员推演战局,提出“以守为攻”之策,主张加固边墙、增派斥候,同时遣使与北漠部落议和,以通商换取和平;明万苎则直接调阅边军布防图,提出“分兵夹击”之计,建议派轻骑突袭野寇据点,再以重军威慑北漠,同时让西域藩属出兵牵制,形成合围之势。推演当日,明万苎手持沙盘,将兵力部署、粮草调度讲得条理分明,连素来严苛的兵部尚书都忍不住赞道:“二公主对军务的熟稔,不输军中老将。”

终考最为关键,考的是“临机决断”。明昭特意安排了一场“宫变”演练:深夜,假扮“叛军”的羽林军突袭宫门,宫内侍卫“慌乱失措”,需二女在半个时辰内稳定局势、擒获首恶。事发时,明万荌先是震惊,随即冷静下来,一面命人紧闭内宫大门,一面派太监去调禁军,虽有条不紊,却耗时过久,待禁军赶到时,“叛军”已突破两道宫门;而明万苎听闻异动,当即拔出腰间佩剑,带着贴身侍卫直奔宫门,一面指挥侍卫组成防线,一面观察“叛军”阵型,寻得空隙后亲自带队突袭,不到一刻钟便擒住“首恶”,平定“叛乱”。演练结束后,明和玥看着满身尘土却眼神明亮的明万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三月考核落幕,文华殿内,六部官员与藩属使齐聚,等待明和玥的最终决断。明和玥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扫过阶下的两位女儿,缓缓开口:“储君之责,非仅需文韬,更需武略;非仅需远见,更需决断。万荌之策,善在周全,却失之缓;万苎之策,虽显刚直,却得之快。我大明虽处盛世,然六大域民心未完全归一,边患亦未彻底根除,需一位能临危不乱、务实敢为的继承者,方能守住这万里江山。”

话音未落,明和玥抬手,命内侍取出太祖女帝传下的“定鼎佩”,亲手系在明万苎腰间:“朕决意,立二公主明万苎为皇太女,钦此!”

明万苎双膝跪地,双手接过佩饰,声音坚定:“儿臣谢父皇恩典!定当以列祖列宗为念,以六大域生民为重,不负母皇所托,不负大明荣光!”明万荌虽有失落,却也上前一步,向妹妹行礼:“妹妹既为皇太女,姐姐必当全力辅佐,共护大明。”

殿内百官齐齐跪倒,山呼“皇太女千岁”,声浪透过殿宇,传向皇城之外。明和玥望着阶下并肩而立的二女,又想起梦中四位先祖的身影——太祖的刚毅、太宗的智慧、真祖的勇毅、圣祖的慈爱,仿佛都在这一刻与眼前的景象重叠。她知道,自己选对了继承者,而大明的万古荣光,终将在新一代的手中,续写更璀璨的篇章。

这日之后,皇太女明万苎开始随明和玥处理朝政,从批阅奏折到接见藩属使,从巡视边军到安抚流民,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凤启二十年的夏天,当明万苎第一次以皇太女的身份主持朝会,提出“域内商路互通”的新策时,明和玥坐在御座之后,看着女儿从容应对百官质疑的模样,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是一位人皇对继承者的认可,更是一位母亲对女儿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