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帝国总参谋部作战厅,时间仿佛被无形的手拉长,每一秒都伴随着南北两线传来的最新情报和指令,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巨大的电子沙盘上,光点闪烁,态势瞬息万变。

总参谋长蒋百里站在沙盘前,他的教鞭首先指向南线那片暗流汹涌的海域,声音带着彻夜未眠的沙哑:

“陛下,诸位,南线最新态势。日本联合舰队已完成战役展开,其战列舰分队位于编队核心,巡洋舰和驱逐舰在外围游弋,庞大的运输船队在其屏护下,持续向我渤海海峡施压。昨夜,日军多次派出小股舰艇和飞机进行试探性攻击,均被我岸防炮火和巡逻机群击退。”

他的教鞭在海峡几个关键节点重重一顿:“聂宪藩、薛岳将军均报告,防线士气高昂,但官兵已连续高度戒备超过六十小时,疲惫程度加剧。李宗仁部第10军主力已大部抵达烟台、威海,正在紧急熟悉地形,构置预备阵地。卫立煌部第26军也已进入沧州至天津一线预设阵地。”

南线,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已绷至极致,箭矢随时可能离弦!

“北疆方面,”蒋百里的教鞭移向乌尔卡河峡谷,语气更加凝重,“吴佩孚、傅作义将军回报,‘特种炮兵集群’的精准打击虽卓有成效,但敌军学乖了,暴露的火力点越来越少,反击更加依赖隐蔽的洞穴工事和冷枪冷炮。我军小部队佯攻遭遇的抵抗依旧顽强,伤亡仍在缓慢增加。”

僵持!北疆的战事如同陷入泥潭,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孙立人将军的‘特别突击队’……”蒋百里顿了顿,看向御座上的皇帝,“高魁元上校报告,他们发现了一条可能的渗透路线——沿着乌尔卡河一条几乎干涸的、布满砾石的古老河道,绕行至峡谷西北侧的一处断崖下方。但断崖高达近百米,近乎垂直,攀爬难度极大,且极易暴露。他们正在寻找其他路径,但……时间紧迫。”

距离皇帝规定的四十八小时期限,已过去大半。

就在这时,通讯台传来一阵极其急促的呼叫声,打破了作战厅内压抑的平静!

“报告!总参二部紧急密电!破译自日本朝鲜军司令部与东京大本营之间的绝密通讯!”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蒋百里快速浏览电文,脸色骤变,猛地抬头:“陛下!日军……日军南线登陆行动,预计将于明日凌晨拂晓,正式发起!其首选登陆点,判断为……辽东半岛南端,旅顺口外侧的老铁山沿岸!同时,伴攻方向为山东半岛蓬莱角!”

终于来了!日军的总攻时间与地点已然明确!

“另外,”蒋百里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怒,“电文中还提及……提及将首次投入‘特制远程火龙’,由运输舰改装的特殊平台发射,用于……用于打击我纵深指挥枢纽和城市目标!”

“远程火龙?!”作战厅内一片哗然!这几乎证实了之前关于德国可能提供火箭技术的可怕猜测!

“目标?!他们的目标是什么?!”蔡锷急问。

“电文语焉不详,但提到了‘摧毁抵抗意志’、‘制造恐慌’……可能指向……沈阳?甚至……北京?!”蒋百里的话如同冰水,浇在每个人的心头。

威胁等级瞬间提升至最高!日军不仅要登陆,还可能动用前所未有的远程打击武器!

“陛下!”萨镇冰立刻请命,“北海舰队请求主动出击,趁日军登陆编队展开之际,进行突袭!哪怕拼掉舰队,也要打乱其部署!”

“不可!”李振声反对,“日军拥有绝对的海空优势,舰队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当务之急是加强防空,尤其是对可能出现的‘火龙’的预警和拦截!”

“我们的防空火炮和战斗机,能拦截火箭吗?”孙文总理的声音带着颤抖。

没有人能回答。面对这种未知的、来自天空的雷霆打击,帝国的防空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就在南线危机因为“远程火龙”而骤然升级的同时,北疆,黑河前线指挥部。

孙立人上将盯着地图上那条标记着“古河道”和“断崖”的红线,双眼布满血丝。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皇帝的最后通牒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司令!”一名浑身被汗水、泥浆浸透的侦察兵冲了进来,气喘吁吁地报告,“高团长派我回来!第二条路……第二条路找到了!不在西北,在东南!是一条被山洪冲出的裂缝,几乎被藤蔓完全覆盖,极其隐蔽!但……但里面情况不明,可能有毒虫猛兽,也可能有敌军埋伏!高团长请示,走哪条路?”

两条路!一条已知艰难但相对明确,一条隐蔽但充满未知!

孙立人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地图跳动。他死死盯着地图,脑海中飞速权衡。古河道断崖,攀登难度大,易暴露,但一旦成功,可直接威胁敌军侧后。东南裂缝,隐蔽性强,但内部情况不明,风险同样巨大。

“告诉高魁元!”孙立人几乎是吼出来的,“兵分两路!他带主力,走东南裂缝!老子亲自带敢死队,给他吸引注意力,强攻古河道断崖!告诉他,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四十八小时内,必须给老子把路走通,把刀子给老子插进乌尔卡河的心脏!”

这是孤注一掷的豪赌!

帝国总参谋部作战厅,通讯参谋将孙立人的决断迅速汇报。

蒋百里看向皇帝:“陛下,孙立人将军已做出选择,北疆破局,在此一举!”

溥仪皇帝缓缓站起身,走到观测窗前,望向南方那片看不见的海域,又望向北方那片萦绕着战火的天空。南线,日军的总攻和神秘的“火龙”即将降临;北疆,孙立人兵分两路的奇袭即将展开。

帝国的命运,悬于这南北两场即将达到顶点的风暴之中。

他沉默了片刻,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位重臣,声音平静却带着足以撼动山河的力量:

“告诉聂宪藩、薛岳,朕与京城百万军民,与他们一同迎接倭寇的‘火龙’!”

“告诉孙立人,朕,等着他北疆的捷报!”

“帝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