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帝国总参谋部内,战后总结与局势分析的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巨大的电子沙盘上,帝国疆域的轮廓清晰,但在那雄鸡版图的北部,自贝加尔湖以东直至鄂霍次克海的广袤区域,依旧被标注为充满争议的阴影地带——那便是自《尼布楚条约》后,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的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故土。

总参谋长蒋百里手持教鞭,神情肃穆地指向那片巨大的阴影区域:

“陛下,诸位同僚,此次北疆之战,虽成功击退日军及其雇佣的‘山岳狐’部队,摧毁其前沿试验基地,稳固了帝国现有北部边疆。然,吾等需清醒认识到,帝国之核心战略目标——收复北海(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北之全部故土,远未达成!”

他的声音在宽敞的作战厅内回荡,带着一丝沉重。

“目前,该区域形势错综复杂,”蒋百里的教鞭在阴影区内划动,“俄国内战正酣,苏维埃红军与数股白军势力在此犬牙交错,互相攻伐。日本虽在北疆受挫,但其觊觎北海之地之心不死,正通过各种手段扶持亲近日本的白军势力,如‘远东共和国’等,企图间接控制该区域,阻挠我帝国北进。而我帝国,因南线牵制及此次北疆战事消耗,短期内已无力组织大规模北伐。”

现实是残酷的,帝国的力量有其极限。

陆军部长蔡锷接口道,语气带着不甘:“根据前线侦察和情报汇总,原沙俄在北海、庙街(尼古拉耶夫斯克)、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等要地的驻军早已崩溃或倒向不同派系。如今盘踞在那里的,除了小股苏维埃游击队,主要是几支得到日本暗中支持的白军匪帮,他们据险而守,劫掠为生,并不断骚扰我边境。张自忠将军在西北的摩擦,根源便在于此。”

故土之上,混乱不堪,豺狼当道。

海军部长萨镇冰叹了口气:“从海上方向看,帝国海军新败,元气大伤。库页岛(萨哈林岛)、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关键出海口,目前或被日军控制,或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难以保障未来北伐之海上侧翼与后勤补给。”

制海权的缺失,是北进的又一巨大障碍。

内政总理孙文则从全局角度补充:“陛下,此次南北两线作战,虽胜,然耗费国力甚巨。国库空虚,民生亟待恢复。若此时再启大规模北伐战端,恐国力不支,且必招致日本乃至其背后列强更强烈的干预。当务之急,应是休养生息,巩固既得成果,同时……等待时机。”

他说的“时机”,指的是俄国内战的最终结果,以及国际形势的可能变化。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御座上的皇帝。核心目标悬而未决,如同一根刺,扎在每一位帝国决策者的心头。

溥仪皇帝凝视着沙盘上那片广袤的、理应属于帝国的阴影区域,目光深邃。他体内来自未来的灵魂,比在座任何人都更清楚这片土地蕴含的无限资源与战略价值,也更清楚失去它意味着什么。

“三百余万平方公里……”皇帝低声自语,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那是祖先开拓的基业,是帝国命脉所系,绝不能在你我手中丢失!”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而沉稳:

“诸位所言,皆是实情。帝国此刻,确实需要休整,不宜再兴大规模兵戈。”

他话锋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但是,休整不等于无所作为!收复故土,乃帝国既定之国策,绝不会因一时挫折而改变!”

“命令!”

“一、北疆及西北边防部队,转入‘积极防御’态势。对敢于犯境之敌,无论其背后是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同时,以小股精锐部队,化装侦察,深入北海地区,摸清各方势力虚实、兵力部署、民心向背,绘制详实地图!朕要清楚地知道,那片土地上正在发生什么!”

这是为未来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二、外交层面,即刻向俄国内战各方,特别是苏维埃政权及较大的白军势力,发出正式照会。明确申明帝国对《尼布楚条约》所定边界之历史立场,强调帝国收回失地之决心!同时,揭露日本企图趁乱侵占俄国远东领土之阴谋,尽可能分化、孤立日本支持之势力!”

这是在法律和舆论上抢占制高点,并给未来的对手埋下钉子。

“三、加速海军重建与‘龙王计划’!旅顺、大连、青岛船厂,三班倒,给朕全力赶工!帝国需要一支能驰骋北海(指日本海乃至鄂霍次克海)的强大舰队!”

这是在为最终解决海上威胁和投送力量打下基础。

“四、国内‘清鼬’行动与军工生产,不得松懈!帝国需要稳定的后方和源源不断的先进武器!”

这是在巩固根基。

“最后,”溥仪的目光再次落在那片阴影上,语气森然,“告诉内务稽查司和总参二部,对石原莞尔和日德勾结的调查,提升至最高优先级!朕有种预感,下一次与日本的较量,很可能依旧围绕着这片土地!不收复故土,帝国永无宁日!”

皇帝的意志,为帝国在战后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指明了下一个清晰而坚定的战略方向——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剑指北方!

然而,俄国内战将走向何方?日本会甘心失败,坐视帝国力量恢复吗?那个失踪的石原莞尔,又在策划着什么?收复三百万平方公里故土的漫漫长路,注定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变数。帝国的下一次亮剑,将在何时,又以何种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