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高铭远传奇 > 第217章 闽浙联动布天网 京畿密报起惊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7章 闽浙联动布天网 京畿密报起惊雷

接旨的烛火在帐内跳跃,戚继光指尖轻抚圣旨明黄的绫边,耳畔仍回响着御史方才的密语:“都察院已拘押严党核心十余人,然其党羽遍布京营,恐有变数。”他转身看向案上的海防图,红笔圈注的南澳岛与泉州湾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阿海,即刻备马,随我去汛堡见卢将军。”戚继光将圣旨妥帖收好,“再传令下去,让林伯带工匠头领来帐中议事。”

夜色中的汛堡更显肃穆,新铸的牡蛎壳火炮已架在西侧箭楼,黝黑的炮口直指海面。卢镗正亲自查验火绳,见戚继光赶来忙拱手:“将军,海防布防已加固,每五里设一座烽火台,快船队分三班巡海。”

“做得好。”戚继光登上了望台,海风卷着咸湿气息扑面而来,“我奉命入京协查严党,东南海防需你暂代统领。”他指向海图,“周应秋逃脱后必往福建方向逃窜,俞大猷将军已收到我的书信,你二人需紧密联动,依此图布防。”

卢镗接过海图细看,只见泉州湾、兴化府等要地均标注着“严查商船”“伏击哨”的字样:“将军放心,我明日便派快船送信至福建,按‘俞龙戚虎’旧法行事,定不让严党余孽漏网。”

二人正议事时,阿海引着林伯匆匆而至。老工匠手里捧着沉甸甸的铁盒:“将军,这是新火炮的铸造图谱,还有兵士们仿制的西洋火炮零件,您带进京或许能用得上。”铁盒打开,精细的木刻图谱与闪着寒光的铁件整齐排列,戚继光拿起一枚炮栓,触感比寻常铁器更显坚实。

“林伯,潮州铸炮之事就托付给你了。”戚继光郑重作揖,“需赶在三月内造出二十门新炮,卢将军会调配铁料支持。”

林伯拍着胸脯应下:“便是不眠不休,也绝不误事!”

次日天未亮,戚继光已点齐五百精锐骑兵。潮州百姓自发聚在城门两侧,捧着饭团、水囊往兵士手中塞。一位白发老妪拉着戚继光的衣袖,将一包晒干的牡蛎壳塞给他:“将军,这壳子坚牢,带在身边保平安。”戚继光眼眶一热,将牡蛎壳小心收好,翻身上马:“诸位放心,待我铲除严党,必回潮州与民同守海防!”

马蹄声渐远,潮州城的轮廓在晨雾中模糊。行至漳州地界,一名骑士从后方疾驰而来,竟是俞大猷派来的斥候:“戚将军,俞将军已在兴化府布下防线,昨夜截获一艘可疑商船,搜出严党与倭寇的联络信!”

戚继光展开书信,墨迹未干的字迹写着“三月初三,带火炮图纸赴吕宋”。他瞳孔一缩:“图纸竟未被销毁!俞将军可有行动?”

“俞将军按您信中计策,以守为攻困住商船,只待您派人支援审讯。”斥候答道,“他说此役需效仿兴化平倭旧例,务求全歼,不贪近功。”

戚继光当即下令:“骑兵加速前行,先赴兴化府与俞将军会合!”他深知俞大猷用兵素来“弘廓深远”,这般部署必是为了引出更多党羽。

三日后抵达兴化府,俞大猷已在营外等候。两位名将执手相见,俞大猷笑道:“‘俞龙戚虎’再联手,严党余孽插翅难飞!”帐内案上摆着商船搜出的物证,除了联络信,还有半张西洋火炮图纸,上面的刻度与标注皆非中土样式。

“商船船长嘴硬得很,只说受周应秋指使。”俞大猷指着供词,“但我已派人查探,此船十日前经过泉州湾,与一艘佛郎机商船有接触。”

戚继光凝视图纸:“严党买通佛郎机人获取火炮技术,若让他们将图纸送出海,后患无穷。”他提笔在图纸上圈出关键部件,“俞兄,你继续审讯俘虏,我带一队人去泉州湾追查佛郎机商船踪迹。”

泉州湾码头商船云集,戚继光乔装成商人登岸,刚走进一家杂货铺,便见掌柜比划着奇特手势。他心中一动,想起斥候所说的联络暗号,抬手比出回应手势。掌柜眼珠一转,引他进后堂:“将军是俞将军派来的吧?那佛郎机商船昨夜已离港,往澎湖方向去了。”

“可有货物清单?”戚继光追问。

掌柜取出一本账本:“装了三十箱铁料,还有个戴银冠的洋人同行,听说是火炮工匠。”

戚继光即刻返程传令,与俞大猷合兵一处,调十艘快船追击。行至澎湖列岛,果然见前方一艘三桅商船正扬帆疾驰。“放箭!”戚继光一声令下,弩箭如雨般射向商船桅杆,帆布应声断裂。

兵士们跳上商船,很快将众人制服。那戴银冠的洋人吓得发抖,指着一个锦盒连说洋文。戚继光打开锦盒,完整的西洋火炮图纸赫然在目,旁边还有严党写给吕宋藩王的书信,许诺以粮食换取兵船支援。

“押回兴化府严加审讯!”戚继光下令时,突然瞥见船舷挂着的玉佩,正是周应秋常戴的羊脂玉坠——看来周应秋果然曾登此船。

当夜,戚继光正与俞大猷商议如何处置俘虏,京中斥候突然闯入帐内,神色慌张:“将军!京中出事了!严党残余勾结京营都督,竟在都察院外制造骚乱,想劫走被押党羽!”

俞大猷猛地拍案:“这群奸贼竟敢如此嚣张!”

戚继光眉头紧锁,展开斥候带来的密报,上面是都察院御史的急笔:“京营异动,需速派可靠兵力入京,否则前功尽弃。”他看向俞大猷:“俞兄,东南海防就交给你了,我即刻带精锐入京!”

“你放心去吧!”俞大猷起身相送,“这里有我在,定不让严党余孽再踏足闽浙海岸。”

戚继光星夜兼程,十日疾驰千里。抵达京城外郭时,正见都察院方向浓烟滚滚。守门兵士见是戚继光领兵,急忙放行:“戚将军快些!御史大人正率军抵抗,京营叛军快攻进都察院了!”

骑兵如旋风般冲入街巷,叛军见是戚家军旗号,顿时乱了阵脚。戚继光手持长枪,率先冲入敌阵:“诛杀叛贼者重赏,降者免死!”精锐兵士紧随其后,刀光剑影中,叛军纷纷溃逃。

都察院门前,御史浑身是血地靠在门柱上,见戚继光赶来喜极而泣:“将军再晚来一步,证据就要被烧毁了!”院内厢房内,被俘的严党核心正蜷缩在地,见到戚继光,个个面如死灰。

戚继光直奔案前查验物证,密函、账本、火炮图纸一应俱全。他松了口气,刚要下令加固防卫,一名兵士捧着搜到的密信闯入:“将军!发现严嵩给其子严世蕃的密信,说要勾结鞑靼犯边,逼迫陛下赦免其罪!”

“好大的胆子!”戚继光怒不可遏,当即提笔写下奏折,详述闽浙截获的证据与京营叛乱经过,命人快马送往宫中。

暮色四合时,宫中太监来到都察院,高声宣读圣旨:“着戚继光暂掌京营兵权,即刻搜捕严党残余,凡通敌叛国者,格杀勿论!”

戚继光接旨谢恩,转身看向院中肃立的兵士。月光下,他腰间的牡蛎壳微微泛光,仿佛带着潮州百姓的期盼。他知道,铲除严党的战事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这大明的江山,终将如那牡蛎壳墙一般,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