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425章 一个月的中期报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5章:一个月的中期报告

时间悄然滑入实验的第四周尾声。独立病区内,那种最初的尖锐对峙,已被一种更为复杂微妙的气氛取代。约翰团队依旧忙碌,但每个人眉宇间的神色,已然不同。

周一上午,所有核心成员齐聚临时数据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期数据汇总。连平日里大部分时间泡在检验室的德里克,也早早坐在了会议桌旁,面前摊开着厚厚一叠报告。

马克·罗素操控着电脑,将过去四周的关键数据图表投射到大屏幕上。不需要任何言语,那图像的对比就足够震撼人心。

代表对照组血糖水平的曲线,依旧在不理想的区间内顽固地上下震荡,如同一个无法平静的心跳。而旁边那条属于干预组的曲线,则描绘出一条清晰、坚定、几乎呈单调下降的轨迹,不仅平均值显着降低,更关键的是,那条曲线变得异常“安静”,波动范围被牢牢压制在一个狭窄的健康带宽内。

“干预组平均血糖值较基线下降百分之二十八,”马克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统计学家特有的分量,“血糖波动系数下降百分之六十五。对照组,平均血糖值无显着变化,波动系数改善不足百分之五。”

他切换画面,显示出糖化血红蛋白的预估变化。“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预估平均值已从入组时的8.5%降至7.1%,接近理想控制目标。对照组,维持在8.4%左右。”

德里克推了推眼镜,接着汇报,语气带着残留的难以置信:“胰岛素敏感指数持续改善,干预组整体提升约百分之四十。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两组均无异常,未观察到与试验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们注意到,干预组患者报告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几乎是零。没有胃肠道不适,没有低血糖事件,什么都没有。”

这最后一句,像一块小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常规降糖药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和低血糖风险,而这款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在展现出强劲疗效的同时,安全性记录竟然如此干净?

凯文盯着屏幕,嘴唇抿得发白。他年轻气盛,一直是最坚定的质疑者,此刻面对这铁一般的数据趋势,终于不再轻易抛出“安慰剂效应”的论断。一个月的时间,个体差异和短期心理影响的因素已经被大大削弱。他深吸一口气,有些挣扎地开口:“数据……确实趋势明显。但是不是太快了点?这种近乎直线的下降,会不会掩盖了某些我们尚未发现的长期风险?或者,是否存在某种我们未知的、强效但作用机制不明的成分?”

他的质疑,从“是否有效”转向了“为何有效以及是否安全”,这本身就是一个微妙的退却和转变。

就在这时,林辰和楚瑶例行巡诊,正好经过会议区附近。一位名叫陈卫东的受试者,一位精神矍铄的退伍军人,正洪亮地向林辰汇报情况。

“林医生!我这一个月,感觉像是换了个人!”陈卫东声音中气十足,“血糖仪上的数字好看就不说了,最关键是这身子骨!以前总觉得虚,爬两层楼喘半天,现在浑身是劲!还有我这老花眼,好像都清楚了点!晚上看新闻没那么费劲了!”

林辰微笑着为他诊脉,片刻后点头:“陈老,脉象沉稳有力,比之前好多了。肝肾精气得到滋养,目窍自然清明。继续巩固,按时服药,配合我教您的那个呼吸法。”

陈卫东连连称是,迈着稳健的步伐离开了。

会议桌这边,约翰将这一切听在耳中。他目光扫过屏幕上那条平稳下行的血糖曲线,又想起之前孙秀芳说的“补身子”,赵大勇恢复的足底知觉,以及现在陈卫东提到的“浑身是劲”和“老花眼清楚”。这些散碎的点,在他脑海中渐渐连接起来。

“马克,”约翰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做一个分析。将干预组患者自我报告的‘非典型改善’,比如乏力减轻、睡眠好转、皮肤润泽、视力模糊改善等等,与他们的血糖改善幅度、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做一下相关性分析。”

马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头:“可以。虽然这些是主观报告,但可以作为探索性分析。”

凯文忍不住道:“老师,这……这些关联太牵强了!视力模糊和血糖有什么关系?”

“也许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约翰缓缓转过头,看向凯文,眼神复杂,“但如果……如果这款药的作用,真的是在于改善了他们身体整体的‘状态’呢?当身体这个复杂的系统运转得更加协调、更加‘健康’时,血糖的平稳下降,只是其中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其他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症状改善,是同一根源在不同枝条上结出的果实?”

他这个假设一说出来,连他自己都感到一阵心惊。这完全背离了他所受的现代药理学训练——寻找单一靶点,明确作用机制。

德里克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看,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这太难验证了。”

马克的运算速度极快,初步结果很快显示在分屏上:“粗略相关性分析显示,自我报告整体状态改善越明显的患者,其血糖达标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程度,似乎有微弱的正相关趋势。当然,这需要更大样本和更严谨的工具来确认。”

这个结果,并不具备决定性的说服力,但它像一缕微弱的光,照进了约翰思维定势的裂缝中。

约翰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他看着屏幕上那两条泾渭分明的数据曲线,一条代表着他们熟悉的、却在此刻显得无力回天的现代医学对照,另一条则代表着那个东方年轻人带来的、充满未知却效果卓着的“整体疗法”。

他团队内部的分歧已经显而易见。马克基于数据保持客观中立,德里克开始倾向于认可其独特价值,而凯文则仍在挣扎着用旧的范式去理解新现象。

约翰揉了揉眉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认知层面的。他曾经坚信的科学堡垒,城墙依然高大,但他似乎已经站到了城墙的边缘,看到了外面那片广袤而陌生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