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惟清兄,你……你又为何读书?”

蔡琰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眸子,此刻睁得圆圆的,带着孩童般纯粹的好奇,定定地望着江浩说道。

这个问题,如同投入平静深潭的石子,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刘备、郭嘉、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乃至刚归附的高顺,都屏息凝神,望向江浩。

他们都想知道,这位智计深远、仿佛无所不能的军师,他的初心究竟为何。

江浩缓缓抬头,目光投向浩瀚的星河,一股超越了时代、超越了个人荣辱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江浩做了坚定不移的文化搬运工,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如同穿越时空的惊雷,在这汉末的洛阳废墟上空轰然炸响。

蔡琰只觉得脑海中“嗡”的一声,整个人如遭电击,瞬间呆立当场。

她那双美丽的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视着江浩,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人。

身为当世顶尖的才女,家学渊源,博览群书,她自然瞬间就明白了这四句话所蕴含的、几乎囊括了儒家士子终极追求的全部境界!

她父亲蔡邕一生孜孜以求的,不正是那“为往圣继绝学”吗?

历史上的蔡邕,确实践行着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使命,为了完成汉史,甚至不惜在狱中向王允递上卑微的辞表,道歉求饶,甘愿承受“黥首刖足”的酷刑,只为留着性命完成《汉史》。

刘备饶是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早已练就了喜形不颜于色的城府,此刻也控制不住地脸色大变。

“为万世开太平”这六个字,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他自诩“为‘大汉之崛起’而读书”已是胸怀天下,可与江浩这囊括天地万民、贯通古今未来的宏愿相比,竟显得格局稍逊。

郭嘉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感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惟清兄,好志向,好气魄!凭此四句,足可光耀千秋,青史留名矣!”

他心中豁然开朗,江浩所做的一切:救济灾民就是在为生民立命、抢救典籍是为往圣继绝学、辅佐刘备是为万世开太平奠基。

原来都紧紧围绕着这终极的目标,这绝非空谈,而是知行合一的圣贤之路!

其实郭嘉想多了,江浩单纯是想多薅几个像蔡邕、荀爽、郑玄、司马徽这样的大儒过来教书育人。

关羽丹凤眼中精光爆射,长髯无风自动,“立心”、“立命”、“开太平”所蕴含的浩然正气,与他心中追求的大义完美契合!

张飞则是张大了嘴,他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开太平”三个字他听明白了,只觉得浑身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提矛上马,为这“太平”杀出一片天地!

赵云、徐荣、田豫亦是心神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而高顺,这位刚刚宣誓效忠的陷阵名将,更是如遭雷击,僵立当场。

他原本以为,自己护卫的是一位爱惜百姓、怜悯幼童的仁德智者,却万万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军师,胸中竟藏着吞吐宇宙、泽被万世的圣人之志。

一个无比坚定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哪怕旧主吕布亲至,若敢威胁江浩,他也必亮剑相向,至死方休!

“昭姬。”

江浩的声音打破了这震撼的沉默。

“我知道你博览群书,才华冠绝当世,留下来帮我吧。”

“嗯,琰,愿尽绵薄之力!”

蔡琰白皙的脸颊再次染上动人的红晕,她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

她在家闭门读书,虽能自得其乐,终究只是打发时光的消遣。

而这次函谷关的遭遇,跟随张飞救助难民的过程,让她第一次体会到,所学所用,竟能如此真切地改变他人的命运,带来如此巨大的满足感。

听到这话,江浩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这一步棋,不仅避免了蔡琰未来可能被匈奴掳走的悲惨命运,更一举为未来的乐安书院请来了顶级的学术老师蔡琰和潜在的“镇院之宝”蔡邕。

甚至还可能多一位才貌双全的知心媳妇。

他压下心头的喜悦,转向刘备,语气郑重:

“玄德公,我想在乐安创立一座书院,收留这些洛阳的孩童少年,培养通晓实务、心怀家国、能真正为复兴大汉、安定黎庶贡献力量的人才。

昭姬才学无双,可为首席学师,教授经史诗文,更可主持编纂教材,奠定书院根基。

还请玄德公屈尊,担任书院首任院长,为我等兴学之举,定鼎正名,不知玄德公可否应允?”

这件事情他谋划了很久,第一步就是在洛阳灾民中,选了十几位踏实本分的读书人,这些天借着学歌的机会,教授着数百孩童认字。

因此蔡琰不是唯一的学师,但她属于学术水平最高的。

历史上,蔡琰被劫掠到了匈奴十二年,自然不可能再接触到任何的书籍,也不可能继续给她书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用金赎回之后,依旧还能记得曾经读过的书籍四百余篇,默写出来依旧无一错漏。

十二年,等于成年人工作了十二年后,再去默写课本长篇诗句,正常人都默写不出来。

这是真神,对比起来,他就是学渣。

让刘备担任名义上的院长,这是江浩深思熟虑的结果。

一方面,刘备皇叔的身份和仁德之名,是书院最好的护身符和号召力;另一方面,将最高名义归于主公,也能最大程度地凝聚集团力量,避免可能的猜忌。

至于未来蔡邕、郑玄等大儒来了,多设几个“副院长”便是。

江浩自己,早已瞄准了“常务副院长”这个能掌控实际运作的职位,至于至关重要的“教导处主任”人选,他心中已有几个备选,还需仔细斟酌。

“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盛举,既能教化万民,开启民智,又能收养孤苦,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备,岂有不允之理。”

刘备没有丝毫犹豫,朗声应下,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和期待。

“我愿意。”

蔡琰再次坚定地回应。

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自豪。

成为书院的学师,开女子讲学之先河,这不仅是她个人才华的施展,更是为天下女子开辟了一条超越“相夫教子”藩篱的希望之路。

她的人生,将因这“第一人”的身份而拥有全新的意义。

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看着江浩和蔡琰并肩而立,一个志存高远,一个才情无双,都欣慰地点头。

他们此刻还未能完全理解江浩这“书院”背后撼动世家根基的深远谋划,只道是为了妥善安置和教育那些可怜的洛阳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