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博弈 > 第114章 算盘声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色已深,稽核文牍处的衙署内却依旧灯火通明。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密集如雨,间或夹杂着纸张翻动的沙沙响,以及年轻吏员们压抑着的急促呼吸。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茶碱,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紧张。

沈涵坐在大堂上首,面前摊开的是周算盘刚刚呈上的最新分析卷宗。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与堂下的算盘声隐隐相合。蒋仁的崩溃招供,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政司这个信息枢纽的暗门。

根据他的供词,数名稽核吏员正连夜核对、封存近年来所有经手通政司、可能与“三叶草”网络相关的文书往来。

“大人,”周算盘拖着略显疲惫的步子走近,声音却带着亢奋,“根据蒋仁提供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和文书编号,我们已经初步锁定了几批被刻意滞留或修改过的奏报。

内容多涉及地方粮价波动、漕运损耗异常,时间点上……与江淮粮行公会和车行联会的几次重大价格操控事件高度吻合。”

沈涵抬眼:“能追溯到指令源头吗?”

“难。”周算盘摇头,稀疏的头发有些散乱,“蒋仁级别不够,他只负责执行‘滞留’或‘微调’的指令,下达指令的是他那位已经‘病休’多年的上司。手法很老道,文书流程上看不出明显破绽,更像是……一种默契。”

“默契……”沈涵轻声重复。这就是盘根错节的官僚网络最棘手之处,很多交易无需明言,仅靠心照不宣的默契便能运行多年。他目光扫过堂下那些挑灯夜战的新吏们,其中以陈平最为显眼,他负责的部分最为繁杂,额角已见汗珠,但眼神专注,手下运算不停。

“陈平那边如何?”沈涵问。

“是个好苗子,”周算盘难得给出肯定评价,“心细,坐得住,关键是……经过上次当街劫杀的考验,心性稳了。”

正说着,赵四端着一个大托盘从后堂转了出来,嗓门洪亮却刻意压低了:“宵夜来了!热腾腾的肉臊子汤饼,都歇歇手,填饱肚子再干!”

算盘声稍歇,年轻吏员们脸上露出些许轻松,纷纷起身。

这碗暖胃暖心的汤饼,已成为稽核处熬夜办案时的固定慰藉,也是团队凝聚力的无声象征。

吴愣子却没动,依旧杵在他的那张桌子旁,像尊门神。他面前摆着的是近期几起刺杀事件的现场记录和物证清单,他的铁尺就放在手边,似乎随时准备出击。他的目光,死死盯在“军用制式弩箭”那一栏上。

“老吴,先吃点。”沈涵招呼了一声。

吴愣子闷声回答:“大人,俺不饿。一想到那帮杂碎能用军弩在京城里杀人,俺这心里就堵得慌。”他拿起那份清单,“弩机编号被刻意磨掉了,但毛指挥使那边根据工艺和磨损痕迹,初步判断是五军都督府下属武库大约五年前批次的东西。”

沈涵眼神一凝。范围在缩小,但依旧指向一个庞大的、拥有军械调动能力的势力。

“毛指挥使有进一步消息吗?”沈涵问赵四。

赵四一边给吏员们分汤饼,一边凑近低声道:“毛爷派人传了口信,蒋仁的家人……有眉目了,可能被藏在京郊的一处皇庄里,背后似乎有宫里某位管事太监的影子。他亲自带人去摸了,让咱们等信儿。”

宫里的人!沈涵心头一沉。吕公公自尽后,果然还有更深的鱼。绑架朝廷命官家眷,这手段既阴毒又显示了对方无所不用其极的疯狂。

就在这时,一名在外值守的护卫快步进来,递上一封火漆密信:“大人,驿马刚送到的,韩承先生从城外庄子上传来的。”

沈涵立刻接过拆开。韩承虽伤退疗养,但并未完全放下手中的技术研究。信很短,只有一行字:“汇通账册密文,其数术根基或与前元‘撒班滴’算法同源,破译之法,可试‘九归’推演之逆运算。”

沈涵眼中精光一闪!汇通钱庄的账册密文破译,一直进展缓慢,韩承的这个发现,无疑是打开了关键突破口!“撒班滴”算法是元朝色目人官员带来的一种复杂计数法,而“九归”则是当下大明通行算经的核心。具体来说,九归是珠算中以1至9为除数的除法运算规则,通过如“逢六进一”“六三添作五”等口诀,将除法转化为拨珠操作。逆运算……这是找到了转换的钥匙!

“周先生!”沈涵立刻将纸条递给周算盘。

周算盘只看一眼,疲惫之色一扫而空,激动得手指微颤:“妙!妙啊!韩大哥果然厉害!大人,给我两个时辰,不,一个时辰!我亲自带人试演!”

他几乎是抢过纸条,风风火火地冲向里间专门辟出的算法演算室,算盘珠子被他袖子带得哗啦一响。

希望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通政司的线索在梳理,蒋仁家人有望解救,账册密文破译在即。

沈涵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出错。

他想起刘伯温那句提示——“徽墨”。墨需研磨,方能显色。真相也需要在足够的压力和“研磨”下,才会彻底显现。他现在做的,就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一点点研磨着覆盖在真相上的黑幕。

他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寒冷的夜风灌入,让他精神一振。远处皇城的方向,一片寂静的黑暗,唯有几点零星灯火,如同窥伺的眼睛。

与此同时,胡府密室。

胡惟庸并未安寝。他面前摆着一盘棋,黑白子纠缠,杀机四伏。他对面坐着的,是一位穿着寻常富家翁服饰、面白无须的老者。

“蒋仁开口了,”胡惟庸落下一子,声音平稳,“通政司那条线,保不住了。”

老者慢悠悠地拈起一颗白子,嗓音尖细:“弃子而已,相爷何必挂心。只是……那汇通的账本,终究是个隐患。听说,稽核处那边,有个姓韩的,在城外庄子上,也没闲着。”

胡惟庸眼神一厉:“本相知晓。但他沈涵想凭此扳倒我等,亦是痴心妄想。毛骧在查蒋仁家眷,让他查。查到那皇庄,自然有人头疼。”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宫里那边……?”

老者将白子按下,堵住了一条黑子大龙的去路,淡淡道:“风大,灯烛易灭。皇上最近,对宫里用度,问得细了。”

胡惟庸眉头微蹙,旋即展开:“无妨。断尾,是为了求生。只要根基还在……”他目光扫过棋盘,落在一处看似无关紧要的角落,“别忘了,东南沿海的‘私货’,才是未来的大头。盐铁之利,岂是区区粮车可比?”

老者终于露出一丝笑意:“相爷高见。那沈涵……不过是在旧账簿里打转的蠹虫罢了。”

两人不再言语,密室中只剩下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一声声,敲打着沉沉的夜色。

而在稽核处的演算室内,周算盘带着陈平等几名算学最好的吏员,正根据韩承的提示,疯狂地进行着“九归逆运算”。密密麻麻的算筹铺满了地面,纸上写满了外人看来如同天书的符号。

突然,陈平猛地抬起头,眼中带着难以置信的光芒,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周、周先生!这里!这一串数字……解出来了!它指向的……是……是……”

周算盘一个箭步冲过去,低头细看,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他抓起那张刚刚破译出的纸条,甚至来不及整理衣冠,疾步冲出演算室,奔向大堂。

“大人!”周算盘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账册……汇通钱庄的资金,有一笔巨额、长期、固定的‘润笔费’,最终流向的账户名是……”

他深吸一口气,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吐出:

“诚意伯府,刘府管事,刘全!”

堂内,算盘声骤停。

沈涵瞳孔猛缩,豁然起身。

刘伯温?!

(pS:作者是新手,这是第一次跟读者说些心里话,我个人不喜欢爽文,所以写出来的也不会是爽文,只是个小人物穿越到大明,这个在我心里一直觉得可惜,唏嘘的朝代,一点点,一滴滴的,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个朝代的走向,从制度上改变,希望它将来依然可以屹立在世界之巅!)

新手,望各位大大勿喷,边学边改边写。再次感谢能看到这里的读者,在繁忙的工作中,能静下心来看“大明”,谢谢!!!《大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