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博弈 > 第115章 惊雷与静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算盘那句石破天惊的话,像一道无形的霹雳,炸响在稽核文牍处的大堂。

算盘声彻底停了。

所有吏员,包括正端着空碗的赵四,以及手按铁尺的吴愣子,都僵在了原地,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沈涵,又惊疑不定地看向周算盘手中那张仿佛重若千钧的纸条。

刘伯温!诚意伯!那个清流领袖,那个屡次以隐晦方式点拨沈涵的智者,那个在所有人印象中超然物外、算无遗策的刘青天……他的管事,竟然长期收取来自汇通钱庄、疑似“三叶草”网络的巨额“润笔费”?

这消息太过骇人,以至于一时间无人出声,只有夜风穿过窗缝的呜咽,衬得堂内死寂。

沈涵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又猛地松开,带来一阵空落落的悸动。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刘伯温那些意味深长的提示——“墨兰”、“狗尾草”、“荸荠”,还有最新的“徽墨”。是了,徽墨,研磨以见真色……难道刘伯温早就料到,真相的黑色会沾染到他自己的身上?还是说,这本身就是他“研磨”计划的一部分?

“消息……确凿?”沈涵的声音听起来异常平静,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平静之下是何等的惊涛骇浪。

周算盘重重地点头,将纸条双手呈上:“大人,反复核验了三遍!用的是韩承指明的‘九归逆运算’,破译出的账户名清晰无误,就是‘刘全’,而且资金流向时间跨度长达两年,金额累积惊人!这绝非寻常人情往来所能解释!”

陈平跟在他身后,脸色苍白,嘴唇紧抿,显然也被这个结果震撼得不轻。他参与了解码过程,清楚这数据的可靠性。

赵四第一个憋不住,粗声骂道:“他娘的!知人知面不知心!那刘伯温整天神神叨叨的,原来也是个……”

“赵四!”沈涵厉声打断他,目光锐利如刀,“慎言!”

赵四梗着脖子,但在沈涵的逼视下,最终还是把更难听的话咽了回去,愤愤地一拳捶在旁边的柱子上。

吴愣子闷闷地开口,带着武人特有的直接:“大人,若刘伯温涉案,那他之前的种种提示,是误导?是戏耍?还是……贼喊捉贼?”

这也是所有人心头的疑问。如果连刘伯温都是敌人,那他们之前的斗争,他们赖以支撑的某些信念,岂不是成了笑话?稽核处此刻面临的,不仅是外部敌人的疯狂反扑,更是内部信念根基的动摇。

沈涵缓缓坐回椅子,手指再次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没有立刻回答吴愣子的问题,而是闭上了眼睛,强迫自己将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

管理学中有一个核心原则:面对异常数据,首要任务是验证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而非立即基于数据做出终极判断。

账册密文破译自韩承提供的思路,运算由周算盘亲自带队完成,过程可靠。那么,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第一,数据源本身被污染。 汇通钱庄的账册,有没有可能是伪造的?对方故意留下这个“破绽”,意在嫁祸刘伯温,扰乱视听?

第二,信息传递环节被扭曲。 “刘全”这个账户名是真实的,但“刘全”此人,是否真的完全代表刘伯温?有没有可能,是刘全背主行事?或者,这笔钱另有隐情,并非贪腐所得?

第三,这是刘伯温更深层的布局。 以刘伯温的智慧,若真与胡惟庸同流合污,会留下如此明显的资金线索吗?他之前的提示,是烟雾弹,还是……一种更复杂的、连他自己都可能身处局中的博弈?

沈涵猛地睁开眼,目光恢复了清明和冷静。

“周先生,”他看向周算盘,“立刻做两件事。

第一,将所有破译出的、与‘刘全’账户相关的资金往来时间、金额、疑似对应事项,列出明细。

第二,想办法,在不惊动任何人的前提下,查清刘伯温府上管事刘全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他与外界的经济往来、人际关系。”

“明白!”周算盘精神一振,沈涵的冷静感染了他。只要上司思路清晰,他们就知道该往哪里用力。

“赵四,”沈涵转向依旧气呼呼的护卫头子,“加强衙署戒备,尤其是夜间。在我们弄清楚真相之前,这个消息,绝不能泄露半分!告诉兄弟们,眼睛都放亮些。”

“是!大人放心,一只外面的苍蝇也飞不进来!”赵四拍着胸脯保证。

“吴愣子,”沈涵最后看向最是耿直的部下,“你带两个人,暗中留意诚意伯府外围动静,但绝不可靠近,更不可与之发生任何接触。只观察,有无异常人员往来。”

吴愣子虽然心中疑虑未消,但对沈涵的命令执行不渝,当即抱拳:“遵命!”

吩咐完毕,沈涵挥挥手,让其他吏员继续手头的工作,但大堂内的气氛已然不同。算盘声再次响起,却失去了之前的流畅,多了几分迟疑和沉重。

沈涵独自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沉沉的夜空。皇城的方向,依旧只有零星灯火。

刘伯温……“徽墨”……

他忽然想起刘伯温说这两个字时的眼神,平静,深邃,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悲悯,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如果这是嫁祸,那对手这一招极其毒辣,直接撼动了他潜在的盟友和指引者。

如果这是真相……那大明朝堂的这潭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还要浑。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却轻巧的脚步声从侧门传来。一名穿着夜行衣的锦衣卫探子闪身而入,径直走到沈涵身边,低语道:“沈大人,毛指挥使让属下传信:蒋仁家人已找到,确在京郊皇庄,看守是内官监的人。毛指挥使已布置人手监控,暂未打草惊蛇。另外,指挥使问,您这边……账册破译可有进展?他那边是否需要配合下一步行动?”

沈涵心中一动。毛骧的消息来得正好,宫里内官监的阴影再次浮现。他沉吟片刻,对探子低声道:“回复毛指挥使,账册破译已有重大突破,但出现意料之外的复杂情况。请他暂且按兵不动,监控即可。具体情由,我明日亲自与他面谈。”

探子领命,悄无声息地退走。

沈涵回身,看着大堂内忙碌而紧张的属下们,目光最终落在周算盘那边亮着灯的演算室。

惊雷已炸响,但墨色尚未研透。

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他必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冷静,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