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博弈 > 第207章 铁索横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稽核处的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从各个缝隙涌入。内官监的刁难尚在耳边,漕运总督衙门的公然抗命又接踵而至。这不再是暗处的流言与试探,而是明晃晃的、依托于既有权势与规则的铁索,横亘在沈涵面前,试图将他牢牢锁死在原地。

“非比寻常,需请示内阁乃至陛下圣裁……”沈涵指尖轻轻敲打着漕运衙门那份措辞强硬、推诿责任的回文,嘴角泛起一丝冷意。好一个“非比寻常”,好一个“圣裁”!他们将程序作为护身符,将皮球一脚踢到了最高处,赌的就是沈涵不敢、或者不能将事情立刻捅到御前,捅破那层尚未准备妥当的窗户纸。

“大人,漕运脉络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这是以势压人,想让我们知难而退。”心腹主事低声分析,脸上忧色重重。

“退?”沈涵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此刻若退一步,日后便是万丈深渊。他们越是抗拒,越说明那三年清册里,藏着见不得光的东西。”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恐怕不止是‘常例’那么简单了……周算盘带回来的东西,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通报,竟是户部一位负责漕粮账目核转的主事前来“商议公务”。来人姓赵,面皮白净,未语先笑,一番寒暄过后,便拐弯抹角地提起了漕运账目之事。

“沈郎中年轻有为,锐意进取,下官佩服。只是这漕运一事,关乎京师百万军民口粮,维系南北命脉,历来最为复杂。其中惯例、人情、各方打点,盘根错节,绝非账面数字所能尽括。”赵主事捧着茶杯,笑容可掬,话语却绵里藏针,“稽核处秉持公心,下官理解。然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若一味追究细节,恐逼得漕运梗阻,届时粮船不至,京师震动,这责任……恐怕非我等臣子所能承担啊。”

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假象:“沈郎中,有些事,非不能查,实不可查,亦不必查得过细。维持现状,平稳过渡,方是顾全大局之道。下官此言,句句出自肺腑,还望沈郎中三思。”

一番话,将“大局”、“责任”、“惯例”几顶大帽子扣下来,看似劝诫,实为威胁。若沈涵一意孤行,导致漕运出了任何问题,那便是他的罪过。

沈涵静静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直到赵主事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得不带一丝波澜:“赵主事所言,确有道理。漕运关乎国计民生,沈某岂敢不慎?”

赵主事脸上刚露出一丝笑意。

却听沈涵话锋一转:“然则,正因其关乎国计民生,才更需厘清账目,堵塞漏洞,确保每一粒粮食、每一文银钱都用在刀刃上。若因循旧例,坐视贪墨横行,损耗国帑,侵蚀根基,今日之‘平稳’,不过是明日倾覆之祸根。届时,责任又该由谁来负?”

他目光清亮,直视赵主事:“至于漕运梗阻……沈某相信,漕督衙门上下,皆是大明忠臣,断不会因账目核查这等分内之事,便置朝廷大局于不顾,行那怠工梗阻之举。赵主事,你说呢?”

赵主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没想到沈涵如此强硬,直接将“怠工梗阻”的潜在罪名反手扣了回来。他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

沈涵不再给他机会,端起茶杯,淡淡道:“稽核处职责所在,必当恪尽职守。漕运账目,核销之权在户部,但核查之权,乃陛下亲授稽核处。程序该如何走,沈某心中有数,不劳赵主事过多挂心。若无他事,沈某还要处理公务。”

这便是端茶送客了。

赵主事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勉强维持着礼节拱了拱手,悻悻离去。

打发走了说客,沈涵面上平静,心中却知,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漕运利益集团的反扑,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威胁和程序阻挠上。

果然,午后,更坏的消息传来。

被派往漕运沿线几个关键节点,暗中调查“常例”银流向及永丰仓关联线索的几名稽核处精干吏员,接连遇阻。不是当地衙门百般推诿、拒不配合,就是遇到各种“意外”——驿马突然短缺、住宿客栈无故拒客、甚至在路上遭遇地痞流氓的“偶然”冲撞,虽未伤人,却使得调查进度大受影响,举步维艰。

消息通过隐秘渠道传回,沈涵看着纸上简短的汇报,眼神彻底冷了下来。

对手已经张开了大网,不仅在上层施压,更在底层动用各种盘外招,切断他的触角,困住他的手脚。这是一场全方位的围剿。

他起身,走到窗边。窗外天色依旧阴沉,乌云压顶。他需要破局,需要在这铁索横江的困局中,找到那一线缝隙,或者……锻造一把能斩断铁索的利斧。

那本染血的账册是关键,但时机未到,绝不能轻易动用。

他沉思片刻,转身回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素笺,提笔蘸墨。既然对手用“规矩”和“大局”来压他,那他就在这规矩之内,给他们一个无法回避的“大局”。

“传我命令,”他头也不抬地对候在一旁的心腹吩咐,“以稽核处名义,行文漕运总督衙门及户部相关清吏司,言明为统筹规划明年漕运事宜,优化钱粮调拨,需全面复核近三年漕运各项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粮米起运、损耗、折银、沿途支用、河道维护款项等详细分项。此乃为完善《物料基准新则》及筹划《考成新法》做准备,事关国策,请各方务必于十日内,将全部清册、底档移交稽核处核对。逾期不至,或资料不全,稽核处将据实上奏,言明阻碍之情由。”

他笔下不停,语气冷静而坚决:“同时,将我们之前已核验无误、推行《物料基准新则》后成效显着的几个衙门名单及节支数据整理出来,附于公文之后,作为‘样板’,呈送内阁及司礼监备案。”

你不是要“大局”吗?我便给你一个更冠冕堂皇、更无法拒绝的“大局”。你不是怕“震动”吗?我便将阻碍改革的罪名,先一步摆到台面上。

心腹主事眼神一亮,立刻领会了沈涵的意图。这是以退为进,以更大的政策目标为旗帜,将单纯的查账行为,包装成推行国策的必要步骤。同时,拿出已成功的“样板”,既是彰显稽核处的功绩与专业性,也是向更高层表明稽核处所做之事的价值和正确性,抢占道德和政策的制高点。

“属下明白!这就去办!”主事精神一振,接过沈涵写好的手令,匆匆而去。

沈涵放下笔,轻轻吐出一口浊气。这一招,或许不能立刻打破僵局,但至少能将对手逼到明处,迫使他们做出更直接的反应。只要他们动了,就会有破绽。

他重新坐回椅中,目光掠过桌角那堆积如山的卷宗,最终停留在虚空中的某一点。

铁索横江,便需中流击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