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博弈 > 第208章 中流击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稽核处的公文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如同投入滚油中的一滴冷水,瞬间在相关的衙门里炸开了锅。

“统筹规划明年漕运”、“优化钱粮调拨”、“完善《物料基准新则》”、“筹划《考成新法》”……一连串冠冕堂皇的理由,包裹着沈涵毫不退让的核心要求——交出近三年全部清册底档。这不再是针对某一项“常例”的质疑,而是对整个漕运管理体系,乃至其背后盘根错节利益网络的正面挑战。

公文后面附上的那几个“样板”衙门的节支数据,更是刺眼。那白纸黑字的数字,像是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抽在那些以“惯例”、“复杂”为借口推诿的官员脸上,无声地宣告着:看,只要按规矩来,弊端并非不可革除,钱粮并非不能节省!

漕运总督衙门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几位核心属官围着那份公文,脸色铁青。

“狂妄!他沈涵以为自己是谁?拿着鸡毛当令箭!”一个脾气火爆的参将猛地一拍桌子,“什么统筹规划,分明就是找茬!三年清册?他怎么不把漕运衙门百年的老底都抄了去?”

另一位心思缜密的幕僚则捻着胡须,眉头紧锁:“此子……不可小觑啊。他这是借力打力,把我们架在火上烤。若我们拒不配合,便是阻碍国策,破坏‘考成新法’的大局;若配合了……那三年清册里有多少经不起推敲的东西,诸位心里难道没数吗?”

“难道就任由他骑到我们头上?”参将怒道。

“硬顶是不行了。”幕僚摇头,“他占住了‘为国理财’、‘锐意革新’的大义名分。为今之计,只有拖,或者……让他知难而退。”

“如何知难而退?”

幕僚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他不是要数据吗?给他!把所有的陈年旧账、琐碎不清的条目、牵扯到各方关系的烂账,全都给他!堆满他稽核处的院子!看他有多少人手,多少精力去核!再让下面的人‘配合’调查时,‘不小心’多提供些互相矛盾、错漏百出的文书……让他陷在数据的泥潭里,自顾不暇!看他还能不能掀起风浪!”

类似的对话,在户部相关清吏司、乃至一些察觉到风向不对的勋贵府邸中,以不同的形式上演着。沈涵这一手,逼得他们不得不从暗处的阻挠,部分转向明面上的“阳奉阴违”和“技术性”拖延。一条由文书、账册和数据构成的、看不见的战线,悄然铺开。

稽核处公廨内,沈涵对可能到来的“数据洪灾”早有预料。

“他们不会轻易交出真正核心的东西,只会用海量的、混乱的、甚至是有意制造的垃圾信息来淹没我们。”沈涵召集了几名核心骨干,包括脸色依旧苍白但坚持参与议事的周算盘。

周算盘咳嗽了几声,哑声道:“东翁所言极是。漕运账目本就繁杂,若他们再刻意混淆,核查难度将倍增。而且……永丰仓的线索,绝不会出现在明面的账册上,必然隐藏在那些看似正常,实则经不起深究的关联交易和模糊支出里。”

“所以,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沈涵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要改变策略,变全面核查为重点突破。”

他走到一块临时立起的木板前,上面已经勾勒出漕运相关的几个关键节点和资金流向简图。

“第一,成立精干小组,由周主事总领,抛开那些繁杂的总体数据,集中力量,只盯住几个关键分项:一是所有与淮西地区,尤其是凤阳府相关的物料采买、工程拨款、漕粮折银;二是所有标注为‘损耗’、‘漂没’、‘沿途杂支’等模糊科目的巨额支出;三是近三年所有新增的、或数额异常庞大的‘常例’银流向。”

“第二,”沈涵的手指移到另一个方向,“我们要借助外部力量。户部并非铁板一块,亦有务实肯干、对漕运积弊不满的官员。暗中接触,许以‘样板’之功,争取他们提供内部视角和线索。还有都察院……那些年轻的御史,不乏想要建功立业、搏个清名之人。”

一名主事担忧道:“大人,都察院那边……之前可没少弹劾我们‘苛细’。”

“此一时彼一时。”沈涵淡淡道,“弹劾我们是‘苛细’,是因为我们没有触及到真正的核心利益,反而显得碍眼。若我们能拿出确凿证据,指向足以震动朝野的巨蠹……你猜,那些渴望‘铁面御史’名声的人,会如何选择?敌人的敌人,未必是朋友,但可以暂时是利用的对象。”

众人闻言,眼神皆是一亮。东翁这是要将水搅浑,将更多的人拉入局中,分散对手的火力,同时为自己创造机会。

“第三,”沈涵最后看向周算盘,语气凝重,“周主事,你的任务最重,也最险。你要从我们已经掌握的数据,以及即将涌来的混乱信息中,找出那条通往‘永丰仓’的隐秘资金链条。我需要一个清晰的、至少能指向淮西某个具体人物或衙门的证据链,哪怕只是冰山一角。”

周算盘深吸一口气,蜡黄的脸上泛起一丝病态的潮红,眼神却异常坚定:“学生……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