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神豪秘书系统之百姨百顺 > 第164章 静默后的步履与远方的回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4章 静默后的步履与远方的回响

为远方罹难同胞举行的简单而肃穆的祭奠仪式过后,林家沟子仿佛被一层薄薄的、名为哀伤的静默笼罩了两天。工地上机械的轰鸣声没有立刻恢复往日的喧嚣,村民们说话的声音也不自觉地放低了些,就连村头老槐树下闲聊的人群,话题也总是不自觉地绕回到那场遥远却令人揪心的灾难上,继而引发一阵长长的、无言的叹息。

林羽的心情同样沉重。他让欧阳倩保持着与西部中心赵立国的密切联系,时刻关注着救灾的最新进展。集团承诺的一亿资金早已第一时间划拨到位,“林氏优选”仓库里能调集的瓶装水、压缩饼干、帐篷、急救包等物资,也在员工们加班加点的努力下,由一支由集团西部车队和临时雇佣的可靠运输队组成的车队,冒着余震和路况不明的风险,日夜兼程地送往灾区附近指定的物资集散点。内部的自愿募捐也已启动,各个部门的捐款统计表正不断刷新着数字,背后是无数普通林氏员工的点滴心意。

这些消息,林羽会偶尔在村头公告栏贴上一张简单的红纸通报,让关心此事的村民们知晓。没有夸大其词,没有自我标榜,只是朴素的“已捐款”、“物资已发出”、“感谢员工爱心”等字眼。但这已足够让村民们感到一种参与感和慰藉——他们所在的这个集体,在关键时刻是靠得住的,是心怀悲悯的。

哀悼与静默是必要的,但生活与建设仍需继续。尤其是在这片土地刚刚燃起希望的时候,停滞本身或许就是一种辜负。

第三天清晨,当秋日的朝阳再次将金色的光芒洒向林家沟子时,林羽和王经理并肩站在了商业区那片已经平整完毕的巨大空地上。

“王经理,”林羽开口,声音平静却坚定,“哀悼过去了,心也尽了。咱们脚下的活,不能一直停着。远方的人需要救援和重建,咱们这里,也需要把日子过好,把家园建好,这才是根本。”

王经理重重地点了点头:“林总,我明白。兄弟们也休息调整得差不多了,都憋着一股劲呢。您吩咐吧,接下来怎么干?”

“按照原计划,地下管网工程,可以开始了。”林羽指着脚下这片土地,“这是商业区的血脉,埋不好,以后全是麻烦。测量放线都完成了吧?”

“早就完成了!就等您一句话!”王经理立刻来了精神,掏出对讲机,中气十足地喊道:“各班组注意!各班组注意!商业区管网工程,准备开工!挖掘机就位!技术员再次复核管线标高!”

顿时,沉寂了两天的工地再次苏醒过来。大型挖掘机的引擎发出低沉有力的咆哮,履带碾过平整的土地,巨大的铲斗精准地切入地面,挖开第一道沟槽。技术员们拿着图纸和测量仪器,反复核对着一串串数据,大声报着坐标和深度。工人们扛着铁锨、镐头等工具,跟在机械后面,准备进行更精细的清理和后续管道铺设工作。

那熟悉的、充满力量的施工噪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却不再让人觉得烦躁,反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生活还在继续,希望还在构筑。

新民居b区那边,砌墙的工匠们也重新爬上了脚手架,砖刀敲击声再次变得密集而有节奏。有村民隔着院墙和已经入住A区的邻居聊天: “唉,一想到那边地震惨状,咱这还能安安稳稳盖新房,真是……得珍惜啊!” “谁说不是呢!可得把房子盖结实点!你看羽娃子要求多严,这墙砌得,多瓷实!” “是啊,以后就算有个小震小灾的,咱这房也能扛得住!”

灾难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但它转化为了另一种更为深沉的力量——对现有生活的珍惜,和对建设质量的更高要求。大家干得更认真了,因为深知一个安稳的家园是何等宝贵。

林羽依旧在两边工地穿梭。在商业区,他要盯着那纵横交错的管沟开挖深度和坡度,确保排水通畅;要确认预埋的管道材质和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要和电工、水工负责人反复沟通接口位置和预留问题。在民居区,他则会随机检查砌筑质量,砂浆是否饱满,灰缝是否均匀。

下午,欧阳倩发来了最新消息:集团第一批运输物资的车队已经安全抵达灾区外围集散点,顺利与当地救灾指挥部对接交付,解决了部分燃眉之急。同时,她也转来了赵立国的汇报,西部中心已经抽调了一批年轻力壮的员工和车辆,组成志愿者小队,随时听从调遣,准备深入一线提供辅助支援。

林羽看着消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能帮上忙,就好。

他又想起一事,给欧阳倩发了条信息:“以集团名义,联系几家可靠的建材和快速组装房屋企业,了解一下灾后重建需要的板材、帐篷、活动板房之类的产能和价格,我们先做个预备方案,或许后续用得上。”

他做的,依旧是未雨绸缪,立足长远。

傍晚,夕阳将工地的影子拉得很长。新挖的管沟如同大地的脉络,深深刻在土地上,等待着管道的填入。新砌的墙体又增高了一截,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

村头的广播里,不再只是播放音乐,偶尔也会插播一些来自官方的、关于灾区救援取得进展的利好消息。村民们听着,脸上的愁容渐渐被一丝宽慰所取代。

林羽走在回父亲家的路上,脚下是刚刚铺好的、平整的碎石路面。远方依然有痛楚,但近处的脚步不能停歇。他所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一方的建设,尽己所能地去援助远方,然后,带着这份对生命与家园更深刻的理解,一步一个脚印,继续走下去。速度依然不快,但每一步,都更稳,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