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逍遥兵王的战斗 > 第430章 学堂传声万物同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万灵学堂的晨读声穿过灵脉大道,惊起了青云木上的灵鸟。孩子们捧着用各族文字抄写的《灵脉志》,西漠的沙纹字、冰原的冰晶文、上界的灵篆、海岛的贝叶符在晨光中交相辉映,念出的却是同一句话:“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阿禾站在教室门口,看着阿凛教冰原的孩子写西漠的沙纹字。男孩的指尖蘸着灵沙,在石板上划出“麦”字的轮廓,沙粒落地时自动聚成麦穗的形状,引得周围的孩子拍手叫好。

“你看,文字也像灵脉,”阿禾走过去,用指尖在沙字旁补了笔灵气,沙粒瞬间凝成金色,“不同的写法,藏着相同的意思。就像西漠的‘麦’和冰原的‘穗’,说的都是土里长出来的希望。”

后排的海岛女孩举着贝壳笔,在贝叶上画下刚才的场景。她的画里,各族的文字像灵脉支流一样缠绕,最终汇成一片金色的麦浪,浪尖上站着个模糊的身影,既像林安先生,又像阿沙爷爷,还像冰原的老族长。

“这是‘守脉者’,”女孩指着身影说,“阿爸说,所有为土地做事的人,最后都会变成同个样子——眼睛里有光,手里有泥。”

上午的劳作课在试验田进行。孩子们分成小组,西漠的孩子教大家辨认沙质土壤,冰原的孩子演示如何用寒铁工具破冰,上界的孩子操控聚灵阵调节灵气,海岛的孩子则用贝壳舀水浇灌,配合得像老搭档。

“这里的土有点板结,”阿禾的小侄女蹲在田埂边,用手指捻着土块,“得像阿沙爷爷教的那样,掺点麦壳和伴灵草灰,让它‘透气’。”

冰原的男孩立刻跑去找来麦壳,上界的女孩则取出聚灵粉:“加点这个,能让麦壳快点发酵。我祖父说,灵气就像土地的呼吸,得让它顺顺当当的。”

孩子们七手八脚地改良土壤,汗水滴进土里,竟激起细小的灵气涟漪。阿禾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小蕊奶奶的话:“最好的阵法,是孩子们的手挽着手;最旺的灵气,是各族的心连着的心。”

午后的“故事课”是学堂最热闹的时光。今天轮到海岛的老渔民来讲,老人坐在同心草编的垫子上,手里捧着个海螺,海螺里传出海浪的声音,混着他沙哑的语调:“很多年前,我们的船在黑风口遇险,是西漠的牧民顶着风沙救了我们。他们给我们吃灵麦饼,说‘土地养人,不分海上陆上’……”

海螺的海浪声里,渐渐融进了西漠的风声、冰原的雪声、上界的灵钟声,孩子们的眼睛里都闪着光。阿凛忽然站起来,从怀里掏出块极光麦的麦穗:“我阿爸说,当年冰原闹饥荒,是离尘界的灵车冒着暴风雪送来灵麦种,才让我们活了下来。这麦穗,就是两界的约定。”

老渔民接过麦穗,放进海螺里:“那我们就把这约定藏在海螺里,让海浪带着它,告诉所有海岛的孩子,远方的土地上,有我们的亲人。”

黄昏时,孩子们在学堂后的山坡上种下“记忆树”。每人把家乡的土壤撒在树坑里,再埋下一件有故事的小物件——西漠孩子的麦秆哨、冰原孩子的极光石、上界孩子的灵晶片、海岛孩子的贝壳串。

“等树长高了,”阿禾的小侄女摸着树干说,“这些物件就会变成树的年轮,让树也记住我们的故事。”

阿禾和阿凛站在山坡下,看着孩子们围着树苗唱歌。歌声里有西漠的调子、冰原的节奏、上界的和声、海岛的尾音,杂乱却真诚,像万物在同唱一首歌。

“你听,”阿凛轻声说,“连歌声都在学灵脉的样子,慢慢融在一起了。”

阿禾点头,望向灵脉大道的尽头。夕阳的金光洒在聚灵玉轨上,像条流动的河,载着各族的炊烟、麦香、笑语,往更远的地方去。她知道,万灵学堂不只是教知识的地方,是让万物学会“同音”的地方——风沙与海浪能唱同一支歌,冰雪与灵晶能说同一句话,所有曾经遥远的土地,都在孩子们的笑声里,变成了近在咫尺的邻居。

夜幕降临时,学堂的灯笼亮了起来。阿禾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在沙盘上共同绘制新的灵脉图。图上没有了界域的线条,只有无数交织的绿线,绿线的节点处,画着小小的笑脸,像无数颗跳动的心脏。

她拿起灵木笔,在图的边缘写下:“万物同音,天下同心。”笔尖落下时,沙盘里的灵气忽然涌起,将字迹托在半空,与窗外的星光连成一片,照亮了每个孩子熟睡的脸庞。

这夜,万灵学堂的同心草开了整夜的花,花香里混着麦香、海腥、冰雪与灵晶的气息,在灵脉大道上久久飘荡,像在告诉所有土地:属于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