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450章 膏方暖寒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光刚漫过窗棂,葆仁堂的药碾子就转了起来,林薇正把晒干的川贝母倒进碾槽,慢悠悠地碾着:“陈哥,王大爷的药得加多少蜂蜜啊?他昨天说嗓子发紧,怕太苦咽不下去。”

陈砚之正在核对药方,闻言抬头:“加一两就行,蜂蜜太多反而腻,会滞住痰。”他指着药方上的“旋覆花”,“这味得用布包着煎,不然绒毛沾在药汤里,喝着剌嗓子。”

“知道啦。”林薇边碾药边应,忽然听见门口有响动,抬头见王大爷被红袄姑娘扶着进来,赶紧迎上去,“大爷您怎么来了?不是说让您在家歇着吗?”

王大爷喘着气摆摆手:“我来……来看看药熬好了没。昨儿喝了一次,夜里咳得轻多了,痰也能咳出来了,不黏在嗓子眼了。”红袄姑娘笑着补充:“我爷爷凌晨就催着要过来,说这儿的药香闻着踏实。”

陈砚之放下药方,上前搭脉:“脉比昨天有力了,痰好咳了就说明瘀痰开始松动了。”他转身掀开药锅,里面正咕嘟着深褐色的药汤,“这锅是给您续的药,加了款冬花和紫菀,都是温化寒痰的,比昨天的方子多了点暖意,适合您这老寒底子。”

“那我孙子的药呢?”门口传来个熟悉的声音,正是昨天带孩子来的小伙子,怀里的孩子精神多了,正睁着大眼睛东瞅西瞅。林薇赶紧从药架上取下一包药:“在这儿呢!石膏已经先煎过了,这是第二煎,药效更温和些,适合孩子肠胃。”她蹲下来捏了捏孩子的脸蛋,“小家伙不烧了吧?看这精气神,肯定好利索了。”

小伙子连连点头:“退了退了,昨晚喝了药就出汗了,今早起来还跟我抢馒头呢!”陈砚之接过话:“孩子病刚好,别给吃太油腻的,煮点小米粥就行,养胃。”

正说着,门口又进来个大婶,手里拎着个篮子,里面装着刚摘的青菜:“陈大夫,林姑娘,给你们送点新鲜菜,我家地里种的,没打农药。”林薇笑着接过来:“张婶太客气了,快坐,我给您倒杯药茶。”

大婶摆摆手:“不坐了,我就是来问问,我家老头子最近总说口干,夜里醒好几次喝水,是咋回事啊?”陈砚之示意她坐下:“伸舌头我看看……舌红少苔,是阴虚了。最近是不是总熬夜编竹筐?”大婶点头:“可不是嘛,赶工期呢。”

“那得加点滋阴的,”陈砚之提笔写方,“沙参五钱,麦冬五钱,玉竹五钱,这三味煮水当茶喝,清润不腻。再少放两颗乌梅,酸甘化阴,止渴效果更好。”他把方子递过去,“别熬夜了,再熬下去该上火了,竹筐赶不完就缓两天,身体要紧。”

大婶拿着方子走了,林薇已经把王大爷的药滤出来,装在保温桶里:“大爷,这药得温着喝,晾到不烫嘴就行,一天两回,喝完半小时再吃饭。”王大爷接过保温桶,摸了摸,笑纹里都透着暖:“这桶比家里的暖和,还是你们这儿细心。”

红袄姑娘帮着收拾药渣,忽然指着墙角的药架:“陈哥,那罐阿胶快见底了,要不要再进点?最近好多人来问。”陈砚之看了眼:“嗯,让药材铺送十斤过来,要东阿的,成色好点的。”他又对林薇说,“把那批新到的枸杞晒一晒,潮气重,晒透了才好存。”

林薇应着,抱出枸杞摊在竹匾里,阳光透过窗洒在红色的枸杞上,亮得晃眼。陈砚之望着这一幕,忽然道:“等下把那锅川贝雪梨膏盛出来吧,晾到温乎,给王大爷和孩子都分点,润肺又当零嘴。”林薇笑着点头:“早熬上了,就等您这句话呢!”

药香混着梨膏的甜香漫开来,王大爷喝着药,孩子抓着梨膏啃得欢,红袄姑娘和张婶在门口说着家常,陈砚之靠在药柜边翻着医书,林薇哼着小曲翻晒枸杞——葆仁堂的日子,就像这膏方,慢火熬着,暖乎乎的,透着一股子踏实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