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 > 第79章 江城“应龙2号”生产线建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9章 江城“应龙2号”生产线建设

2020年6月5日

江城的6月总裹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湿意,梅雨刚过,厂区路面的水洼还映着灰蒙蒙的天,可“应龙-2号”机甲生产区里,却是一片蒸腾的热气——不是来自天气,而是几十名技术人员额头的汗珠,以及灵能设备运转时散发出的温热。厂房中央,三条银灰色的生产线像蛰伏的钢铁巨兽,巨型3d打印机的喷头悬在半空,淡金色的灵能导线顺着钢架蜿蜒,一端接入地下的灵能管网,另一端连着林岚远程发来的参数终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正实时同步着南极灵钛合金的最新检测结果。

李哲蹲在最东侧的生产线旁,工装服的袖口沾着油污,手里攥着一把游标卡尺,反复测量着3d打印出的机甲肩甲部件。肩甲边缘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是用南极运来的灵钛合金熔丝打印的,可他眉头却越皱越紧——接口处的灵能管线槽存在0.15毫米的误差,虽然肉眼几乎不可见,但灵能传输时会因此损耗12%,这对需要高强度灵能支撑的“应龙-2号”来说,相当于削弱了10%的护盾防御能力。

“把灵能校准模块打开,用玄玉璧的频率锁死打印头轨迹。”李哲直起身,对着对讲机喊道,声音因连续熬夜而有些沙哑。身后的技术员立刻操作控制台,屏幕上原本闪烁的红色误差线,渐渐被一道淡绿色的光轨覆盖——那是陈阳提前录入的玄玉璧共振频率,能让打印头精准贴合灵能管线槽的设计轨迹。打印机重新启动,淡蓝色的灵钛合金熔丝在光轨牵引下缓缓流出,这次接口处的纹路严丝合缝,游标卡尺显示误差仅0.03毫米,完全符合标准。

“总算成了!”技术员松了口气,擦了擦额角的汗,“这灵钛合金果然不一样,普通钛合金打印时至少要三次校准,现在一次就成,还不用后续打磨。”

“不是合金的问题,是灵能共振的作用。”陈阳的声音从生产线另一端传来,他手里拿着便携式灵能检测仪,正对着刚打印好的肩甲扫描。淡绿色的检测光笼罩住肩甲,屏幕上显示灵能传导效率达98%,比实验室数据还高2个百分点。“南极的灵钛矿天然带灵能纹路,和玄玉璧能形成稳定共振,打印时只要锁住频率,就能让部件自带灵能通道,省了后续熔炼嵌线的步骤。”

李哲走过去,拍了拍陈阳的肩膀:“多亏你提前把玄玉璧的频率参数录进系统,不然这条生产线至少要再调试半个月。对了,灵能步枪的枪管打印怎么样了?那地方的膛线要求更高,灵能传输不能有一点损耗。”

“刚试过第一根,”陈阳领着李哲走到西侧生产线,那里躺着一根半米长的金属枪管,表面刻着螺旋状的灵能膛线,“灵能传导效率97%,就是冷却系统还需要优化——刚才测试时,连续发射10发灵能弹,枪管温度就到了180c,超过了灵钛合金的最佳工作温度。”

两人正讨论着,林岚的远程视频通话突然弹在控制台上。她的背景是南极基地的熔炼车间,身后的灵能熔炼炉正泛着淡金色的光:“李哲,第一批灵钛合金熔丝已经装船,用的是灵能运输舰,走北极航线,马宏派了两艘灵能护卫舰护航,三天后准到江城。对了,我优化了熔丝的灵能保留工艺,现在常温下存放,灵能损耗能控制在3%以内,不用专门的低温储存箱。”

“太好了!”李哲眼睛一亮,“生产线这边基本调试完毕,就等熔丝到位。对了,灵能护盾发生器的接口部件,你那边能不能按新的参数生产?我们发现之前的设计有点窄,灵能注入时容易卡顿。”

“没问题,我现在就调整熔炼参数,”林岚点头,目光扫过屏幕上的生产线画面,突然提醒道,“你们注意安保,刚才南极基地监测到watcher的微型探测器在附近徘徊,虽然被我们打下来了,但他们肯定也会盯着江城的生产线——灵钛合金是机甲核心,他们不会让我们顺利量产的。”

挂了通话,李哲的脸色沉了沉,转头对身边的安保队长说:“通知马宏,让特遣队加强厂区外围的巡逻,尤其是灵能运输舰的停靠码头,必须24小时有人值守。另外,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加三重加密,防止watcher远程入侵。”

“已经安排好了。”马宏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他穿着黑色的特遣队制服,手里拿着一份安保报告,“厂区周围布设了灵能预警网,只要有不明灵能波动靠近,就能立刻报警。码头那边派了10名队员,还装了灵能反干扰装置,watcher的探测器进不来。不过……”他顿了顿,递过报告,“美国那边刚才发来消息,说想派技术人员来‘观摩’生产线,美其名曰‘国际灵能协作’,其实是想拿核心数据。”

李哲接过报告,快速扫了一眼,冷笑一声:“他们倒是会趁火打劫。2020年全球疫情刚好转,我们忙着建生产线,他们就想坐收渔利。告诉他们,‘观摩’可以,但只能看外围,核心的3d打印参数和灵能熔炼工艺,一点都不能透露。另外,让林岚在生产线的共享系统里加个‘反窃取模块’,只要他们试图拷贝数据,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虚假参数。”

陈阳在一旁补充道:“我可以在共享区域的灵能设备里加一道‘共振锁’,只有用我们的玄玉璧碎片才能激活,他们就算拿到设备,也用不了。”

马宏点头:“我这就回复美国那边,顺便把‘观摩’时间定在三天后,刚好和灵能运输舰到港时间错开,避免出意外。”

处理完安保和国际协作的事,李哲和陈阳又回到生产线调试。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生产线的金属部件上,泛着耀眼的光。陈阳蹲在灵能护盾发生器旁,用灵能轻轻触碰接口部件,淡绿色的灵能顺着接口流入,发生器的护盾瞬间展开,形成一个直径5米的淡蓝色光罩,光罩表面的灵能纹路均匀分布,没有任何薄弱点。

“完美!”陈阳站起身,“灵能注入顺畅,护盾强度比设计值高5%,用灵钛合金做核心部件,果然比普通合金强太多。”

“不止这些,”李哲指着屏幕上的产能数据,“这条生产线采用‘3d打印+灵能熔炼’一体化技术,单台机甲的生产时间从原来的7天缩短到3天,单月产能能到10台,三条线就是30台,完全能满足全球机甲集群的初期需求。”

傍晚时分,生产线的最后一项调试——灵能步枪的实弹测试开始了。测试场设在厂区西侧的靶场,陈阳操控着机械臂,将灵钛合金枪管安装在步枪上,然后注入灵能。淡蓝色的灵能弹从枪管射出,精准命中1000米外的模拟仙族轻型护盾,护盾瞬间破碎,靶板上留下一个直径10厘米的弹孔。

“射程1000米,破盾成功率100%,灵能损耗8%,全部达标!”测试员兴奋地喊道,声音在靶场上回荡。

李哲和陈阳相视一笑,连日的疲惫在这一刻烟消云散。远处的厂房里,技术人员还在忙碌着,有的在整理生产参数,有的在检查设备状态,有的在模拟后续的量产流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这条生产线不仅是“应龙-2号”的诞生地,更是人类对抗仙族的希望。

回到主控室,李哲打开全球灵能协作平台,将生产线的调试数据上传。屏幕上,俄罗斯西伯利亚、美国阿拉斯加的生产线负责人纷纷发来祝贺消息,他们的生产线也在同步建设,就等江城这边提供技术支持。李哲回复道:“三天后灵钛合金熔丝到港,我们会同步开启首台‘应龙-2号’的量产,到时候把关键参数共享给你们,一起加快进度。”

陈阳坐在一旁,看着屏幕上闪烁的全球地图,突然说:“等机甲量产了,我们就能组建真正的灵能机甲集群,watcher再想破坏,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且有了‘应龙-2号’,秦陵基地的防御也能再升级,影卫再敢来,就能直接用灵能步枪打退他们。”

李哲点头,目光落在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上。厂区的路灯亮了起来,沿着生产线的钢架连成一条光带,像一条守护着希望的长龙。他知道,虽然watcher的威胁还在,美国的技术窥探也没停止,仙族的月球基地更是虎视眈眈,但只要这条生产线能顺利运转,只要灵钛合金能持续供应,人类就有了对抗一切危机的底气。

2020年6月的江城,梅雨带来的湿意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线运转的轰鸣声,以及人类在灵能时代里,向着未来迈出的坚定步伐。三天后,当第一船灵钛合金熔丝抵达江城,当第一台“应龙-2号”机甲开始打印,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反击,就将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