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区废弃家属院,像一座被时光和冰雪共同遗弃的坟场。

陆超的身影如同一抹融入暗夜的墨,悄无声息地在残垣断壁间穿行。

他的脚步落在厚厚的积雪上,却没有发出一丝一毫的声音,仿佛一只经验最老到的雪豹,在自己的领地里巡视。

他没有走直线,而是利用每一处阴影和障碍物,规划出一条曲折却绝对安全的前进路线。

那只所谓的“狗窝”,其实就是一个用生锈铁皮和破木板胡乱钉在一起的箱子,孤零零地杵在一栋塌了半边的筒子楼下。

寒风刮过,发出鬼哭般的呜咽。

箱子里空空如也,别说活物,连一根狗毛都找不到,只有一层被冻得硬邦邦的污垢。

陆超的目光锐利如刀,一眼就锁定了铁皮箱内壁的夹层。

那是一道极其细微的缝隙,若非刻意寻找,只会被当成是铁皮的折痕。

他没有贸然伸手。

在末世,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疏忽都可能致命。

他用一截从地上捡起的铁丝,小心地在夹层里试探了一圈,确认没有连接任何机关后,才用军刀的刀尖轻轻一撬。

“咔哒。”

一声轻响,一枚锈迹斑斑的黄铜钥匙掉了出来,被他稳稳接在戴着战术手套的掌心。

就在他准备收起钥匙离开时,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箱子底部几道不规则的划痕。

他蹲下身,用手指拂去上面的冰霜。

那不是随意的刮擦,而是一幅被刻意简化到极致的路线图!

几个简单的箭头,一个歪歪扭扭的方块,以及方块旁边两个潦草的字——双层墙。

箭头最终指向的,正是家属院深处那栋孤零零的锅炉房。

十五分钟后,陆超的身影重新出现在冰洞基地。

“锅炉房,双层墙。”他言简意赅,将钥匙和拓印下来的简易地图交给文秘书。

文秘书的动作快如闪电。

她立刻调出市政数据库里备份的老旧建筑图纸,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一片残影。

不到一分钟,结果便出现在屏幕上。

“找到了!”她指着屏幕上的一处高亮区域,“三十年前的改建记录。锅炉房的北墙确实有一处违规扩建的夹层空间,对外登记用途是‘杂物储藏室’,面积大约四十平米。它不在原始的承重结构图上,极易被忽略!”

苏清叶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而锐利,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飞速成型。

强攻风险太大,必须智取。

“小芽。”她转头,声音却放得极柔。

正在哑叔怀里玩着木雕小鸟的小芽抬起头,一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清澈见底。

白天,家属院的入口处,一个小小的身影出现了。

小芽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破旧棉袄,小脸被冻得通红,手里还提着一个与她身形极不相称的小水桶,里面只晃荡着浅浅一层水。

她一边走,一边“哇”地哭了起来,哭声凄惨又无助,足以让任何铁石心肠的人都为之侧目。

“呜呜……妈妈……妈妈让我来找张爷爷……锅炉房的张爷爷……”

哭声很快引来了两名负责外围警戒的巡逻队员。

他们端着枪,警惕地走过来,但在看到只是一个迷路哭泣的孩子时,脸上的煞气明显松懈了几分。

“哪来的野孩子?这里不准靠近!”其中一个粗声粗气地喝道。

小芽被吓得一哆嗦,哭得更凶了:“我……我妈妈说,张爷爷病了……让我送点水过来……我就住在那边……呜呜……”她伸出小手指着一个早就被废弃的方向。

巡逻队员对视一眼,见她衣衫褴褛,提的水也少得可怜,不像是什么圈套。

末世里,孩子本就稀少,他们也懒得为一个迷路的孩子多费心神。

“行了行了,哭什么哭!自己进去找,找不到就赶紧滚蛋!”

得到许可,小芽抽泣着,迈着小短腿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家属院。

她看似慌不择路,实则每一步都走在苏清叶事先规划好的路线上。

她的小脑袋瓜飞速记着周围的地形,尤其是锅炉房周围。

一明一暗,两个岗哨。院墙角落里还有一个隐蔽的火力点。

十分钟后,小芽“迷路”归来,再次大哭着跑出了家属院,嘴里还念叨着“找不到张爷爷”。

巡逻队员不耐烦地挥挥手,将她赶走。

回到基地,小芽立刻扑进苏清叶怀里,将自己记下的一切清晰地复述了一遍。

“锅炉房外面有两个人,一个站在门口,一个躲在油桶后面。他们八分钟换一次位置,中间会一起抽烟,大概有半分钟看不见侧门。”

精准的情报!

当晚八点,夜色如墨,风雪交加。

一辆伪装成电力维修工程车的破旧卡车,打着昏暗的车灯,缓缓驶向家属院。

司机正是补给车司机老周,他手里拿着一张伪造得天衣无缝的“夜间紧急线路检修申报单”,上面还盖着一个早已不存在的“后勤保障部”的萝卜章。

与此同时,远在冰洞基地的文秘书,指尖在终端机上轻点。

家属院外围那个仅存的摄像头画面瞬间卡住,开始循环播放三十秒前空无一人的雪景。

“监控已覆盖,安全窗口三分钟。”

陆超带着两名精干的队员,如三道融入黑暗的影子,从卡车上一跃而下。

他用那把锈迹斑斑的钥匙,几乎没发出任何声响,就打开了锅炉房的侧门。

进入锅炉房,一股混杂着煤灰和机油的冰冷气味扑面而来。

陆超没有丝毫停留,径直走向北墙。

根据文秘书的图纸和小芽的记忆,他精准地找到了夹层墙壁的位置。

他没有使用暴力破拆,而是用撬棍沿着墙砖的缝隙,一块块地将其完整撬下。

当最后一块砖被移开,一个黑洞洞的入口出现在眼前。

一股浓重的霉味夹杂着油布和木箱的特殊气息,猛地从里面涌了出来。

手电筒的光柱射入,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狭长的夹层空间内,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数十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密封木箱。

箱子上的标签虽然有些模糊,但字迹依旧清晰可辨:

军用压缩饼干,120箱。

广谱抗生素(青霉素),30箱。

高效净水片,50大瓶。

军用远红外保温毯,200件。

这已经不是一笔简单的物资,这是一支小型队伍赖以生存数月的战略储备!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角落里那口不起眼的铁皮柜。

柜门虚掩着,没有上锁。

陆超上前拉开,手电光下,一本厚厚的册子静静地躺在里面。

那是一本手写的名册。

上面用工整的字迹,详细记录了这座城市里尚存的二十一名前公务人员、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的姓名、特长以及他们目前可能的藏身之处!

这哪里是什么名册,这分明是重建文明火种的希望!

文秘书通过单兵通讯器看到了这一幕,呼吸都为之一滞。

她一页页地翻看,当翻到最后一页时,瞳孔猛地收缩。

最后一页的末尾,有一行用不同笔迹新加上去的小字,笔锋苍劲有力:

“若你看到此页,说明‘灯’已亮起。接下来,该收网了。”

落款是一个姓氏:李。

巨大的惊喜之后,是更棘手的难题——运输。

如此庞大批量的物资,仅靠人力和雪橇,根本不可能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运回基地。

苏清叶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启动b计划。”

她切换到另一个加密频道,联系上了“树洞”的联络员,只发去了一条简短的暗语:“冬萝卜熟了,要收的趁早。”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就在众人以为计划失败时,家属院后巷的阴影里,三辆破旧的农用三轮车悄无声息地滑了出来,发动机被包裹得几乎听不见声音。

每辆车的车头,都挂着一盏熟悉的、在风雪中摇曳的煤油灯。

开车的司机都用围巾蒙着脸,看不清样貌。

交接过程在极致的沉默中进行。

没有人说话,只有箱子被搬运时沉闷的碰撞声。

双方仅靠眼神和最简单的点头示意,便完成了一次堪称完美的秘密运输。

当最后一箱物资被安全送入基地最深处的密库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一夜,注定无眠。

哑叔一直默默地帮忙搬运,直到所有事情尘埃落定。

他忽然走到苏清叶面前,从贴身口袋里,极为珍重地掏出了一块被熏得焦黑的布片。

正是当初苏清叶分食烤红薯饼时,用来包裹食物的那一块。

他伸出粗糙的手指,颤抖地指着布片一角一个早已模糊不清的绣纹,喉结剧烈地滚动着。

他张开嘴,用尽全身的力气,从沙哑的喉咙里挤出了重生以来第一句完整的话:

“这……是我修车铺的……招牌边角。”

声音干涩、破碎,却如同一道惊雷在苏清叶的脑海中炸响!

她浑身一震,猛然记起,前世她为了保护那个陌生孩子而死时,那个孩子小小的手里,死死攥着的,正是这样一块带着同样绣纹的布片!

她的目光死死钉在哑叔那双混浊却写满激动的眼睛上,声音微颤地问:“你……早就认出我了?”

哑叔用力地点头,两行滚烫的泪水瞬间从布满沟壑的脸颊上滑落,他哽咽着,一字一句地说道:“可这一世……你没死。”

屋外,风雪依旧。

那棵枯松的枝头,代表着“安全”的绿色布条,不知何时已被换成了一条纯粹的、深沉的黑色——那是行动开始的信号。

基地密库深处,一盏煤油灯被点亮,昏黄的光晕洒在那本刚刚被取回的名册上,映照着一个个沉寂的名字和它们背后隐藏的惊天秘密。

收网的时刻,似乎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