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茶事案 > 第112章 蛛丝马迹现端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管事的到来,如同在暗流汹涌的水面投下一块巨石,暂时震慑了那些跃跃欲试的宵小。官面上的刁难戛然而止,那年轻巡检官自此再未在太平茶舍附近出现。然而,水面下的暗涌,却并未停歇。

断水断炭的压力依旧存在。太平茶舍凭借着自身的应变与街坊邻里的零星接济,勉强维持着运转,但谁都清楚,这非长久之计。对手这一招“釜底抽薪”,确实掐中了要害,让茶舍上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际困难与心理压力。

赵令渊与张管事在内室密谈许久。张管事离去时,面色凝重,只对赵令渊留下一句:“先生所虑,殿下已知。然对方行事隐蔽,抓其首尾需时。殿下之意,请先生暂且隐忍,静待其露出更多破绽,届时方可连根拔起,永绝后患。”

“隐忍……”赵令渊立于窗前,望着窗外阴沉的天色,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字。他明白瑞王的考量,打蛇需打七寸,在未掌握确凿证据、厘清对方完整网络之前,贸然反击,可能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引来更疯狂的反扑。但眼下这钝刀子割肉般的困境,却也考验着茶舍每个人的耐心与韧性。

柳明远将记录近日诸多异常事件的册子郑重交给了张管事一份副本。他心中憋着一股劲,除了教书、抄录,便是更加细致地观察、记录。他相信,再狡猾的狐狸,也总会留下痕迹。

这日,他照常去拜访一位住在城西的相熟老农,试图为茶舍寻找新的稳定菜蔬来源。路过西市口时,却见一群人围在一处公告栏前议论纷纷。他本无意凑热闹,但“茶马司”三字传入耳中,不由驻足。

挤上前一看,却是一纸新张贴的告示,大意是茶马司为“规范市场,保障茶课”,将加强对各茶坊、茶舍的“经营稽核”,并“鼓励”茶商加入新设立的“汴京茶业行会”,云云。落款处,除了茶马司的大印,竟还有一个陌生的“汴京茶业行会筹备处”的朱印。

柳明远心中一动,仔细看了那行会章程,发现其中多条细则,诸如“统一采购”、“定价协调”、“技术共享”等,看似公允,实则隐含着将茶叶产供销环节集中掌控的意图。他立刻联想到郭大釜曾被要求“交出图纸”、“统一经营”的遭遇,这两者手法如出一辙!

他默默记下行会筹备处的地址,又在市井间打听了一番。有相熟的小茶商抱怨,近日确有茶马司的吏员上门“劝导”入会,言语间暗示不入会者,日后在茶引审批、税额核定等方面“恐有不便”。

柳明远将这些信息与茶舍近日遭遇联系起来,一条模糊的线索逐渐清晰:对手的目的,恐怕不仅仅是打压太平茶舍,而是想借着新政推行的契机,利用官方或半官方的名义,重新整合、乃至垄断汴京的茶业市场!太平茶舍,因其独特的地位与影响力,成了他们必须拔掉的“钉子”!

带着这个发现,柳明远匆匆返回茶舍,向赵令渊禀报。

赵令渊听完,沉吟道:“借官方之名,行垄断之实……若真如此,其图谋非小。这‘茶业行会’背后,必有能量不小之人推动。”他看向柳明远,“明远,你此发现甚为重要。可知那行会筹备处,主事者何人?”

柳明远摇头:“学生打听过,出面操持的是一位姓钱的员外,据说家资颇丰,但与安郡王余孽似乎并无明面关联。”

“明面没有,暗地里呢?”赵令渊目光深邃,“或许,我们该从这‘钱员外’和那几家突然毁约的供应商身上,再找找线索。”

就在这时,郭大釜风风火火地从外面回来,带回来一个意外的消息。

“俺刚才去瓦子后边看石炭,碰见陈舵手下的一个兄弟!”郭大釜压低声音,脸上带着兴奋,“他说,陈把总那边查到点东西!之前断咱们水的那个车行,东家前几天晚上,在‘丰乐楼’私下会见过一个人!你们猜是谁?”

“谁?”柳明远急忙问道。

“就是那个刚被放出来没多久、原来在安郡王府当过大管事的刁德!”郭大釜啐了一口,“这老小子,果然没干好事!”

刁德!此人曾是安郡王府的核心幕僚,擅长阴谋算计,安郡王倒台后,他虽受牵连被拘押了一段时间,但因证据不足,不久前已被释放。他竟在此刻私下会见断供车行的东家!

“还有,”郭大釜继续道,“陈把总的人还发现,那几家一起断供的商铺东家,最近都或多或少与那个姓钱的员外有过接触,或是茶会,或是酒宴!”

钱员外?刁德?

柳明远脑海中仿佛有电光闪过!刁德代表的是安郡王残余的势力与怨恨,而钱员外则代表着试图借新政垄断市场的新兴资本!这两股势力,难道勾结在了一起?一个出阴招报复打压,一个借势整合市场?他们的目标一致——搞垮太平茶舍这个绊脚石!

他将这个推断说了出来。赵令渊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情理之中。旧怨与新利结合,方能形成如此合力。这便能解释,为何打压来得如此迅猛且多方协同。”

找到了潜在的幕后黑手,固然让人精神一振,但如何抓住其确凿证据,如何破解眼前的困局,仍是横亘在面前的难题。对手隐藏在合法的商业行为与官面文章之后,行事谨慎,难以直接打击。

“先生,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柳明远问道。

赵令渊沉思片刻,道:“既然对方想借‘行会’之名整合市场,我们或可从此处入手。明远,你想办法,弄清楚那行会筹备的具体进展,尤其是他们试图拉拢或打压了哪些茶商,用了何种手段。老郭,你让陈舵的兄弟,继续盯着刁德和那几家商铺东家的动向,特别是与钱员外之间的往来。”

他顿了顿,走到那株太平茶树下,摘下一片闪烁着星辉的嫩叶,置于掌心,感受着其中蕴含的生机。

“此外,我们也不能一味被动防守。”赵令渊目光扫过茶舍,“他们断我们的供给,我们便自己开辟来源。九娘精通药茶,对各地茶叶特性亦深有研究。老郭擅长机巧,或可改良本地一些普通茶种的制茶工具。明远联络的零散农户,亦可尝试引导他们种植一些易于成活、又有特色的茶苗。未必需要立刻见效,但需播下种子。”

他看向柳明远和郭大釜:“我们要让对手知道,太平茶舍的根,不止扎在汴京的商铺里,更扎在这片土地的人心里。釜底抽薪?只怕他们的‘釜’不够大,抽不干这源头活水。”

赵令渊的话语,如同给众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柳明远感到一股久违的斗志在胸中燃起。对手虽强,手段虽狠,但他们并非无计可施。以正合,以奇胜,收集证据,开辟新路,稳固根本。

就在这时,外出云游数日的穆影,悄无声息地回到了茶舍。她依旧是那副清冷模样,但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众人心头再震。

“我回来时,路过听雨楼。”穆影语气平淡,却语出惊人,“见到苏念奴被两人‘请’上了一辆马车,车帘落下前,她对我微微摇了摇头。那马车……驶向了钱员外府邸的方向。”

苏念奴!钱员外!

柳明远的心猛地一沉。他们竟然将手伸向了苏念奴!是想以此进一步施压?还是别有图谋?

茶舍之内,刚刚升起的些许振奋,又被一层更深的阴霾笼罩。对手的网,似乎比他们想象的,撒得更大,也更密。这场暗战,已波及到越来越多的人,也越来越接近图穷匕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