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闲人鬼话 > 第61章 血手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牛健盯着办公桌上的文件,指尖的冷汗把纸页洇出一小片湿痕。作为市公安局物证科的技术员,他见过无数诡异的现场,但这起“老城区灭门案”的卷宗,还是让他脊背发凉——一家三口惨死家中,现场没有强行闯入痕迹,死者身上无明显外伤,唯独客厅的白墙上,印着三个乌黑的血手印,指节扭曲,像是从地狱里伸出来的爪子。

“牛哥,该出发了。”年轻警员小林敲门进来,脸色同样凝重,“老城区那栋民国老宅,法医已经到了。”

牛健深吸一口气,抓起工具箱起身。案发现场位于市中心的老城区,一栋始建于民国二十年的二层小楼,墙面斑驳,爬满了青藤。周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围观群众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房子闹鬼,民国时期就是凶宅,也有人说见过半夜有黑影在窗口晃悠。

“牛哥,你看这个。”法医老张指着客厅的白墙,语气严肃。

牛健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三个血手印赫然在目。手印大小不一,像是成人和孩童的混合,颜色乌黑发亮,边缘却异常清晰,不像是自然按压形成的。他戴上手套,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手印的纹路模糊,更诡异的是,墙面没有任何凹陷,仿佛这血手印是凭空印上去的。

“血迹检测做了吗?”牛健问。

“做了,”老张递过一份报告,“血迹属于三名死者,但是……血液里检测出了高浓度的生物碱,还有一种未知的真菌孢子。”

牛健眉头紧锁。生物碱通常存在于有毒植物中,而真菌孢子……他突然想起什么,转身看向房间的角落。老宅的窗户紧闭,墙角堆放着一些旧家具,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隐约能看到一些白色的霉斑。

“这房子多久没通风了?”牛健问旁边的社区民警。

“最少得有半年了,”民警答道,“死者是三个月前搬进来的,听说这房子便宜,没想到……”

牛健打开工具箱,拿出空气采样器和真菌检测试纸。采样结果让他心头一沉:空气中的真菌孢子浓度远超安全标准,尤其是墙角的霉斑,正是一种罕见的“黑曲霉变种”。这种真菌在潮湿密闭的环境中极易滋生,其代谢产物中含有剧毒的生物碱,长期吸入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幻觉、抽搐,最终心脏骤停。

“难道是真菌中毒?”小林疑惑道,“可墙上的血手印怎么解释?”

牛健没有回答,而是仔细检查了每个房间。主卧的衣柜后面,墙面同样有一片霉斑,旁边散落着几张泛黄的旧照片。照片上是一对民国时期的夫妻,穿着旗袍和长衫,背景正是这栋老宅。其中一张照片里,女人的手搭在墙上,位置竟然和客厅的血手印一模一样。

“这房子以前的主人呢?”牛健问社区民警。

“民国时期的主人姓陈,是个商人,后来全家突然失踪了,再也没人见过。”民警回忆道,“解放后这房子几易其主,每一户都住不长久,要么家里人生病,要么发生怪事,久而久之就成了凶宅。”

牛健拿着照片,陷入沉思。他突然注意到,照片上女人的手指上戴着一枚玉戒指,而客厅血手印的无名指位置,隐约有一个圆形的印记。他立刻回到客厅,用紫外线灯照射血手印,果然,无名指位置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圆形光斑。

“不是血手印,”牛健突然开口,“是真菌和血迹混合形成的印记。”

他解释道:“这栋老宅长期密闭潮湿,滋生了大量黑曲霉变种。这种真菌会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有机物,形成一层薄膜。死者搬进来后,没有及时通风,长期吸入真菌孢子导致慢性中毒,神经系统受到影响,产生幻觉。”

“那手印是怎么来的?”老张追问。

“死者中毒后,出现幻觉,可能看到了以前的住户,也就是照片上的陈家女主人。”牛健指着血手印,“他们在幻觉中模仿陈家女主人的动作,用沾有自己血液的手按压墙面——可能是因为中毒后皮肤黏膜出血,或者他们在抽搐中抓伤了自己。而墙上的真菌薄膜吸附了血液,与真菌本身的黑色素混合,形成了这种乌黑的手印。由于真菌薄膜的支撑,手印没有凹陷,边缘也异常清晰。”

小林还是不解:“可为什么手印的形状和陈家女主人照片上的一模一样?甚至还有戒指的印记?”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牛健说,“死者搬进来前,肯定听说过这房子是凶宅,也可能见过这张旧照片。中毒后,潜意识里的恐惧被放大,幻觉就会按照自己听过的传说和见过的影像形成,所以手印才会和照片上的一模一样。”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牛健采集了墙面上的真菌样本和血迹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三天后,实验结果出来了:黑曲霉变种的代谢产物中,果然含有导致神经系统紊乱的生物碱,而血迹中的dNA与三名死者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真菌薄膜吸附血液后,会形成类似“拓印”的效果,使得手印能够长期保留在墙面上,即使擦拭也很难彻底清除。

“那民国时期陈家失踪案,会不会也是因为这个?”小林问。

牛健翻阅着老档案,发现陈家失踪案的记载很简单:民国二十五年,陈家全家失踪,房间内没有打斗痕迹,只在墙上发现了类似的黑色印记。“很有可能,”牛健推测,“民国时期没有空调和除湿设备,老宅的潮湿问题更严重,真菌滋生得更快。陈家可能也是因为吸入了过量的真菌孢子,产生幻觉后离家出走,最终迷失在外面,或者发生了意外。”

案件真相大白,但牛健的心里却始终笼罩着一层阴影。他再次来到老宅,此时墙面已经被清理干净,但他总觉得,那些乌黑的血手印仿佛还印在墙上,提醒着人们隐藏在潮湿阴暗处的危险。

社区工作人员对老宅进行了彻底的通风和消毒,清除了所有的霉斑和真菌。但附近的居民还是对这栋房子敬而远之,有人说,半夜路过时,还能看到墙面上隐约有手印晃动。

牛健把那张旧照片和实验报告一起归档,在报告的末尾写道:“最恐怖的不是鬼神,而是隐藏在日常环境中的致命威胁。潮湿、阴暗、不通风的环境,可能就是孕育死亡的温床。”

回到单位,牛健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同事。从那以后,物证科的每个人都养成了勤通风、勤打扫的习惯。而牛健自己,每当看到潮湿的角落或者发霉的物品,总会想起那栋民国老宅,想起墙上那些乌黑的血手印,想起一家三口在幻觉中挣扎的模样。

他知道,这起案件不会是最后一起。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还有类似的“凶宅”,隐藏着同样的危险。而他能做的,就是用科学的手段揭开真相,提醒更多的人注意身边的环境隐患,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每当夜深人静,牛健总会想起那个潮湿的老宅,想起那些乌黑的血手印。它们像是刻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明白,有些恐惧并非来自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来自真实存在的自然力量。而人类在这些力量面前,往往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