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那夜与万年公主刘诗意外春风一度后,邓安的生活似乎又增添了一抹复杂而鲜活的色彩。

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颇为微妙,表面上,依旧时常斗嘴,为了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刘诗更是对那晚的“失态”绝口不提,但凡邓安有意无意提及,她便要么冷着脸转移话题,要么干脆甩给他一个“本宫不记得有这回事”的清冷眼神,仿佛那夜的炽热与主动只是邓安的一场幻梦。

然而,有些东西终究是不同了。

眼神的交汇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缠绵,偶尔肢体不经意的触碰,也会引来瞬间的凝滞与耳根微红。

他们做到了有名有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夫妻,只是这位公主殿下极有“个性”,房帏之事上并不肯轻易顺从,自是不频繁。

可正是这份带着些许抗拒与清冷的矜持,以及情动时那努力压抑却又难以自控的破碎呻吟,反而别有一番征服的韵味,让邓安体验到了与袁年的温婉顺从、貂蝉的妩媚逢迎截然不同的情趣。

而貂蝉,她曾周旋于董卓与吕布之间,历经沧桑,早已谙熟男女之事。

她的服侍体贴入微,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取悦邓安,无论是婉转承欢还是主动撩拨,都带着一种成熟女子特有的风韵与技巧,每每让邓安欲罢不能。这种体验,“新手”难以比拟的。

邓安在某次酣畅淋漓之后,拥着貂蝉温软的身子,脑中莫名闪过一个念头:“难怪曹孟德那家伙好人妻……这历经世事、知情识趣的风韵,确实非青涩少女可比。”

想完他自己也不禁失笑,自己这后宫构成,倒也有趣。

时光便在这般权势、温情与闺房之乐中悄然流逝,转眼已至年底,十二月朔日(初一),寒风渐起,洛阳城却因邓安的统治而显得秩序井然,甚至带着几分年终岁尾特有的忙碌与期盼。

邓安如往常一般,在卫将军府的书房中批阅着来自各方的军政文书。

汝南屯田进展顺利,秦琼报称流民安置已定,地方豪强归心;新野防务在袁崇焕打理下固若金汤;宛城张绣部粮草按期送达,暂无异常;颍川、洛阳本地的政务也在戏志才、荀攸等人操持下井井有条。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一封由南方加急送来的信件,打破了这份平静。

信使风尘仆仆,呈上的信笺上,那熟悉的、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锐气与豪迈的笔迹,正是他的结拜兄弟——孙策。

邓安拆开火漆,展信阅读。

孙策在信中先是热情洋溢地回顾了两人结拜之情,随即意气风发地告知,凭借邓安此前资助的兵马粮草,他已势如破竹,横扫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字里行间,充满了年轻霸主睥睨天下的豪情。

但信件的后半部分,语气转为沉痛与决绝。

孙策写道,父仇不共戴天,盘踞江夏的黄祖,便是他必须手刃的仇敌!他深知此举必然激化与荆州刘表的矛盾,也明白一直依赖邓安的援助并非长久之计。

他恳切地表示,希望邓安能念在兄弟结义之情,以及孙、邓两家的“通家之好”,理解并支持他攻打黄祖、为父报仇的举动。

同时,他也毫不避讳地提出了战略请求——希望邓安能在荆州北部施加压力,出兵牵制刘表的主力,使其无法全力救援江夏。

信末,孙策的笔迹愈发铿锵:“弟之长情,策铭感五内。然父仇必报,江东男儿,岂能假手他人?唯望兄长在北呼应,策在江南,必斩黄祖之首,以慰先父在天之灵!他日扫平荆襄,再与兄长把酒言欢,共论天下!”

读完信,邓安将信纸轻轻放在案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投向窗外阴沉的天空,陷入了沉思。

孙伯符,果然不是池中之物。

这么快就几乎统一了江东,如今更是要磨刀霍霍,向杀父仇人亮出獠牙。

他这封信,写得极有水平,既饱含情谊,又立场坚定,更提出了明确的战略配合要求。

出兵牵制刘表……邓安的手指停住了。这绝非小事。

这意味着,他与刘表之间目前相对平稳的对峙局面将被彻底打破,荆北乃至整个中原的战略格局,都可能因此而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来人!”邓安沉吟片刻,朗声道,“速请戏军师、荀军师、贾军师,以及程咬金、张清、陈到诸位将军前来议事!”

孙策的这封来信,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必将激起千层浪。邓安需要与他麾下这群顶尖的谋士武将,共同谋划,决定下一步的战略走向。

是顺势而为,与孙策南北夹击,瓜分荆州?还是谨慎行事,避免过早与刘表全面开战?一场关乎未来天下大势的决策,就在这193年的岁末,摆在了邓安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