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 > 第138章 活下来的就是精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队列,是万军如一的基础!体能,是持续厮杀的本钱!而长矛……”

朱由检眼中寒光一闪,

“是最易上手,最能发挥人数优势,成本最低的杀人利器!给朕往死里练!”

“五千人一个方阵,五千根长矛结成刺猬,就算八旗铁骑撞上来,也要让他崩掉满口牙!”

这是他的思路,用海量的银钱保障最基本的士气和忠诚,

用最严酷的训练磨砺出最简单的纪律和杀人技能,用最简单粗暴的密集方阵战术,来抵消个体战斗力的不足和训练时间的短缺。

至于复杂的阵型变化,骑兵配合,火器协同,那是周遇吉的京营和乞活军等现有精锐的任务,

或者,是这支新军在残酷的战场上幸存下来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陛下,只练长矛刺杀,是否太过单一?若遇复杂地形或敌军火器覆盖,恐损失惨重……”

周遇吉仍有疑虑,他是老成持重之将。

“顾不了那么多了!”朱由检断然道,

“先解决有无,再论精劣!战场上,能活下来的,自然就成了老兵,就成了精锐!活不下来的,练得再花哨也是炮灰!”

这番话赤裸而残酷,却道出了乱世强军的本质。

他就是要用金山银海和紧迫的时间,堆出一支庞大的,有基本组织度的军队,

然后通过实战进行残酷的自然筛选。

然而,仅有规模和纪律是远远不够的。

忠诚,是比战斗力更致命的命门。

这五万新兵,来源复杂,绝大多数是没有任何产业,只为一口饭一碗饷银而来的流民。

他们对皇帝的感激是真实的,但这种基于生存需求的忠诚,极其脆弱。

一旦战事不利,饷银不继,或者被有心人煽动,瞬间溃散甚至倒戈都绝非不可能。

想到这里,朱由检做出了另一个关键决策:“周遇吉,猛如虎。”

“臣在!”

“立刻八百里加急,传旨河南孙应元!再从屯田军中,给朕择优抽调一万青壮,要家世清白,身体强健者,火速押送京师,与这五万新军彻底混编!”

“混编?”猛如虎一时没反应过来。

“对,混编!”朱由检解释道,

“河南屯田军,家有陛下钦赐的三十亩永业田,享五年免税,生活安定富足!”

“他们对朕,对朝廷的感激和忠诚,是扎根在土地里的,远比这些无根之萍的流民牢固!”

“将他们打散混入各营各队,一则可以以其忠诚淳朴之风影响带动新兵,”

“二则他们本身经历过屯田组织的锻炼,纪律性和身体素质更好,可以充任基层的伙长,哨长,作为军队的骨架!”

“有这一万‘良家子’作为基干,这五万新军,才能真正如臂使指,才算真正攥在朕的手心里!”

这才是他敢于大规模招募流民为兵的底气之一。

河南的屯田政策,不仅是在恢复生产,更是在创造数十万个与朝廷休戚与共的军事基本盘。

从这四十多万且还在不断扩大发屯田户中抽调的子弟兵,是天然的良家子,忠诚度有最基础的保障。

用他们来中和,稳定新募流民大军,是成本最低,效果最显着的方式。

王大河挤在密密麻麻的队伍里,伸长了脖子,紧张又激动地望着高台上那道明黄色的身影。

他原是山东逃荒来的流民,父母饿死在路上,他孤身一人,差点冻毙在去年冬天的雪地里。

是朝廷的募兵告示救了他——管吃管住,每月还有三钱银子的饷银!

三钱银子!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领到第一个月饷银的时候,这个十八岁的汉子手抖得几乎握不住那串沉甸甸的铜钱。

他小心翼翼地用破布包了又包,藏在贴身的怀里,感觉那颗冰冷的心终于有了一点暖意。

虽然操练很苦,军官的鞭子抽在身上火辣辣地疼,

队列总是走不齐,长矛也刺得歪歪扭扭,但每天都能吃饱饭,晚上有遮风挡雨的营房,这就足够了。

他打心眼里感激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

是皇帝陛下,给了他这条活路。

今天,陛下亲自来发饷,还站在那么高的地方看着他们。

王大河和周围所有的新兵一样,拼命地想表现得更好一点,却越发紧张,动作更加变形。

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好好干,报答陛下的活命之恩!

在这乱世,别说三钱银子,就是只管饱饭,都能招到数不尽的流民。

发饷仪式开始。

一箱箱的铜钱和碎银被抬到各营前方。

军官按名册唱名,士兵依次上前,亲手接过那份象征着希望和尊严的饷银。

每一次发放,都引来一片压抑着的兴奋的骚动。

“万岁!万岁!万岁!”不知是谁先喊了出来,这情绪如同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整个校场。

五万人发自肺腑的欢呼声震天动地,直冲云霄,

连点将台上的朱由检都能感受到脚下土地的微微震颤。

他抬起手,示意安静。

目光扫过那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庞,看到他们眼中近乎原始的感激,心中那份因时间紧迫而产生的焦虑,似乎被注入了一丝力量。

民心可用,军心可塑!

他缓步走下点将台,近距离地看着这些刚刚领到饷银,眼中充满希望的新兵,

路,就在脚下!

用银子堆出士气,用严训磨出纪律,用忠诚之士作为筋骨,用日益精良的火器作为爪牙。

他必须抢在北方那头猛虎彻底亮出獠牙之前,将自己武装起来。

为了生存,为了扭转那看似注定的国运,他别无选择。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朱由检轻车简从,来到了位于北京城西南角的王恭厂火药局。

这里曾是大明最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也为大明军队提供了无数枪炮弹药。

但更闻名于世的,是天启六年那场将半个北京城几乎夷为平地的神秘大爆炸。

踏入厂区,与记忆中的颓败,混乱不同,眼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高大的工棚里炉火熊熊,叮叮当当的锻打声,拉风箱的呼呼声,

工匠们中气十足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而有力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