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空气中弥漫着煤炭,金属,木料和硝石的混合气味,浓郁而刺鼻,

却让人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蓬勃生机。

没有了文官体系的层层盘剥和瞎指挥,取而代之的是几位因技艺高超而被破格提拔为“匠官”的老师傅负责管理。

这些匠官或许不善言辞,但对手下的活计,对物料调配,对工艺流程却了如指掌。

见到皇帝亲临,他们带着一众工匠慌忙下跪迎接,脸上带着敬畏,但眼神中更多是踏实干活的人才有的质朴和专注。

与以往皇帝视察时前呼后拥,仪式繁琐不同,朱由检此行颇为简练,只带了必要的侍卫和卢光祖等少数近臣。

厂区外围由周遇吉派来的京营士兵严密把守。

他的目光首先被一排刚刚铸造成型,正在进行打磨的庞然大物所吸引,

那是重达数千斤的红衣大炮。

“陛下,此乃仿澳门葡夷样式铸造的红衣大炮,”

一名被提拔为匠作监丞的老工匠上前介绍,语气中带着自豪,

“炮身长一丈二尺,重三千五百斤,用药五斤,发射十斤重的实心铁弹,若仰角得宜,可及三里之遥!攻坚摧寨,无往不利!”

朱由检走近抚摸那还带着余温的冰冷炮管,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毁灭性力量。

这种引进自欧洲的重型前装滑膛炮,是这个时代攻城拔寨的终极武器。

历史上,明军装备数量有限,且多部署于辽东和京师。

如今,他要大规模铸造。

“好!此类重炮,每月能铸几门?”他问道。

“回陛下,若铁料,铜料充足,工匠三班轮替,每月可成炮五至六门!”匠监答道。

“好!”朱由检笑着赞扬,

“原料朕会让人全力保障,人手不足就招募学徒!继续造!多造!”

接着,他看到了体积稍小,但结构更为精巧的佛郎机炮。

“陛下,此佛郎机炮,炮身轻便,仅数百斤,配有子铳数个,预先装填,战时轮流放入母铳发射,射速极快,利于野战及守城。”

匠监指着炮身后部的开口解释道。

朱由检点点头,佛郎机炮射速快,机动性好,是步兵支援和防守要点的利器。

“此类速射炮,乃军中急需,产量更要优先保证!”

此外,还有大量的虎蹲炮,灭虏炮等各型火炮,都在不同的工棚内加紧制造。

规格,尺寸都开始尝试统一化,以便于后勤补给和弹药配备。

最后,他来到了自生火铳的生产区域。

这里的技术源头来自河南的李胜,

但王恭厂的工匠底蕴深厚,在得到了实物和基本图纸后,很快便吃透了技术,并开始批量生产。

“陛下请看,此便是我等仿照河南样式打造的自生火铳。”

一名年轻些的匠头拿起一支成品,

“铳长四尺五寸,重七斤三两,使用燧石打火,不受风雨影响,射速比火绳枪快上不少。”

“尤其是我等按照陛下吩咐,统一了铳管口径,弹药规格,还加装了这标准的套筒式刺刀。”

朱由检接过火铳,仔细端详。

工艺虽然还略显粗糙,但基本结构无误,关键的燧发机构运作流畅。

他特别满意的是统一规格和刺刀的加装。

统一规格意味着子弹可以通用,生产效率更高,

加装刺刀则使得火枪手具备了独立对抗骑兵的能力,是战术上的一大革新。

“如今日产几何?”他问。

“回陛下,眼下日产可达三十支。若原料人手充足,流程再熟练些,有望达到五十支!”匠头信心满满。

“很好!就要这个劲头!”朱由检鼓励道,

“李胜在河南可为官,你等在此尽心效力,朕同样不吝封赏!技术上有何改进想法,尽可提出,若有效用,重重有赏!”

他看到工匠们已经开始尝试流水线作业,有人专门锻造铳管,有人负责打磨机括,有人组装调试。

虽然还很原始,但已经有了标准化,分工协作的雏形。这种高效的生产方式,正是他未来对抗强敌的底气所在。

看着眼前这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朱由检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王恭厂在文官的管理下,效率低下,贪污成风,武备废弛。

而如今,扫清了那些蛀虫,给予工匠尊重和实惠,生产力的爆发竟是如此惊人。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绝尘而来,信使飞身下马,单膝跪地,高声禀报:

“陛下!河南八百里加急!孙应元将军遣人押送新铸自生火铳三千一百五十支,已至大营外!”

“另,奉旨抽调的一万屯田军青壮,已自开封开拔,预计十二日内抵京!”

好消息!朱由检精神一振!河南的军工体系已经开始发力了!

三千支自生火铳,对于五万大军而言仍是九牛一毛,但这意味着稳定的武器来源正在建立。

而那一万河南屯田兵的即将到来,更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好!传令,火铳暂入库房,优先装备朕的宿卫亲军和周遇吉挑选出的精锐射手,加紧操练!”

“那一万河南兵到达后,立即打散,充入各营为骨干,优异者即刻提拔为基层军官!”

然而,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却勾起了他一段愤怒的记忆,

关于天启六年那场几乎将半个北京城夷为平地,造成两万余人死亡的“王恭厂大爆炸”的真相。

那是在之前大抄家拷饷之时,一名原主管王恭厂和相关物资调拨的工部官员,

在严刑之下,为了活命,吐露了一个被层层掩盖的惊天秘密。

那名官员浑身筛糠般颤抖地供述,天启年间,王恭厂及相关的仓库,工场,早已成了文官集团和勋贵们贪污腐败的温床。

储存的火药,优质的铁料,铜料,被大量暗中倒卖,中饱私囊。

账目做得天衣无缝,但实际上库存空虚。

到了天启六年,一次大规模的审计核查即将到来。

当时掌权的魏忠贤要查王恭厂,为了掩盖巨大的亏空,避免事情败露,竟然丧心病狂地策划了一场意外!

他们派人潜入仓库,故意引燃了少量剩余的火药,制造了失火的假象,意图将亏空推给意外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