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圣旨的开篇,以极其褒奖的言辞肯定了平蜀之役的辉煌胜利。

皇帝在旨意中,显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方:

“总兵官秦翼明,忠勇性成,韬略世罕,督师鏖战,克定妖氛,功在社稷。特晋封为蜀国公,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加授太子太保衔,赏黄金千两,蜀锦五百匹,准于成都敕建国公府邸。”

“蜀国公”三字一出,满殿皆惊。

非朱姓而封国公,在本朝已是武臣极勋,更何况是世袭罔替和丹书铁券!

这几乎是给了秦翼明在蜀地世代镇守的法理与荣耀。

秦翼明心头剧震,他没想到皇帝的封赏如此之重。他伏地叩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臣,秦翼明,谢陛下天恩!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心中却是念头飞转:

“陛下此举,是真心倚重我秦家与白杆兵,还是先以殊荣稳住蜀地,再图后计?”

这份厚赏,让他欣喜,也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安的重压。

“原大西军将领李定国,深明大义,弃暗投忠,反正之功,堪为楷模。于变州反正,断贼臂膀;于成都定策,加速戡乱。”

“特封为定北伯,世袭三代。授镇国将军号,实授禁卫军副将职。赏白银五千两,宅第一座于京师,令其即日整备,率所部精锐三千,入京觐见,委以重任。”

李定国听得自己的封赏,心情更是复杂。

有高兴,有彷徨!

“定北伯”,一个清晰的伯爵,

虽然爵位不及秦翼明,但镇国将军的荣誉号和禁卫军副将的实职。

尤其是“入京觐见,委以重任”这八个字,明确传递了皇帝要将他置于身边,亲自掌控并重用的信号。

这既是对他功劳的肯定,也是一种无形的控制。

他深吸一口气,叩首谢恩:

“罪将李定国,蒙陛下不弃,赦免前愆,更授显爵,恩同再造!定国必竭尽驽钝,效忠陛下,万死不辞!”

他心中暗忖:“京城!那是大明的中枢。陛下调我入京,是福是祸?也罢,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能走下去。或许在陛下身边,真能一展抱负,救这天下苍生。”

“黄得功之子黄义明,少年英锐,勇冠三军,随父征讨,屡立战功。特荫封为锦衣卫指挥佥事,赏白银千两,令其即刻返归湖广军中,助其父整军经武,钦此。”

对黄义明的封赏,更多是对其父黄得功功劳的肯定和对其未来的期许,

让他回到湖广,也确保了黄得功部的稳定。

其余大小将领,皆有升赏,或加官进爵,或赏赐金银,一时间,大殿内感恩戴德之声不绝于耳。

接旨之后,便是盛大的庆功宴。

然而两位主角,秦翼明和李定国,都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宴席散后,秦翼明在自己的临时帅府内,屏退左右,只留下几个心腹家将。他抚摸着圣旨上“蜀国公”的字样,沉吟良久。

“公爷,陛下此恩,可谓极重啊。”一位老成持重的部将低声说道。

秦翼明缓缓点头,目光深邃:

“极重,也极险。世袭罔替的蜀国公……这是将我和白杆兵,牢牢绑在了蜀地。”

“陛下是要我秦家,为他永镇这西南门户,防范可能的南明势力,以及潜在的土司不稳。”

“那……陛下让公爷择机带白杆兵入京?”另一将领疑惑道,

“这又是何意?刚封了蜀国公,又要调公爷离蜀?”

秦翼明眼中精光一闪:

“这才是关键。”

“择机二字大有文章。陛下并非让我立刻抛下一切入京,而是给了我时间稳定蜀中。入京,或许是觐见,或许是另有安排,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姿态。”

“陛下在告诉我,也告诉天下人,我秦翼明虽封国公于蜀,但仍是他天子可以直接调动的将领,而非裂土封疆的藩镇。”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

“而且,陛下让我带兵入京,恐怕,有些大事要做啊。”

“辽东,大敌尚且在侧,当今陛下雄心壮志,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成都的夜空:

“整顿蜀地,非一日之功。我们需要清理张献忠余孽,安抚流民,恢复生产,还要应对周边可能出现的麻烦。”

“待这一切初步有了头绪,便是我奉旨带兵入京之时。这段时间,也是我们进一步整合蜀中力量,夯实根基的机会。”

与此同时,李定国在自己的营帐中,也对着一盏孤灯,沉思不语。

他的部下,主要是原先跟随他反正的旧部。

此刻既为获得官方认可和封赏而兴奋,也为即将远离故土入京而感到彷徨。

“将军,皇帝调我们入京,会不会是……”

一名亲卫面露忧色,“鸟尽弓藏?”

李定国摇了摇头,语气坚定:

“不会。若要鸟尽弓藏,大可在我军入城后,找个由头逐步削我兵权,甚至暗施手段。何必大张旗鼓封伯赐爵,还让我带兵入京?”

“陛下是要用我,而且是要大用。‘禁卫军副将’,这是天子亲军的重要职位。”

他想起密信中皇帝对他阐述的抱负,关于简体字,关于商税,关于彻底扫除积弊的决心。

“陛下志在改革,而改革,需要利剑。我李定国,或许就是他选中的一把剑。”

“京城是龙潭虎穴,文官勋贵势力盘根错节,陛下此前清洗朝堂,杀戮极重,必然还有暗流汹涌。调我入京,是要加强他手中的军事力量,震慑宵小。”

他下定决心,看向麾下将领:

“诸位,我等既已归顺大明,便当以忠义为本。陛下不以我等出身卑微,曾事流寇而见疑,反授高官厚禄,此乃知遇之恩!”

“入京之后,更当谨言慎行,刻苦操练,不负陛下重托!这天下,需要一个新的气象,而我等,或许正是开创这气象的一员!”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秦翼明和李定国都忙碌异常。

李定国开始精心挑选入京的兵马。

他选的都是跟随他日久,纪律较好,战斗力强的老兵。

同时夹杂部分在成都战役中表现勇猛,愿意追随的新附青壮。

他反复申明军纪,强调入京后代表的是“定北伯”的脸面,更是皇帝亲军的形象,绝不可有任何扰民违纪之事发生。

他还将皇帝赏赐的白银大部分分给了留守蜀地,或被编入屯田营的旧部,妥善安置,免去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