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谁为文明按下重启键 > 第317章 磐石与流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反向涟漪”计划的余波在希望前哨内部回荡。那种被加强的、冰冷的“注视感”如同无形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心头,尤其是感知敏锐的小七,她有好几天都显得有些恹恹的,需要苏婉和阿雅更多的安抚。

然而,压力之下,并非只有紧张和恐惧。这次成功的( albeit 挑衅性的)互动,像一剂强心针,证明了“焚书人”及其背后的“神”并非全知全能、不可撼动的存在。它们会对特定的刺激产生反应,会“愤怒”,这意味着它们存在“弱点”,可以被理解和对抗。

这种认知,极大地鼓舞了前哨的士气,也促使苏婉和玛莎开始思考更长远的、根本性的对抗策略。

“我们不能一直这样被动反应,或者进行风险极高的试探。”在一次核心会议上,苏婉阐述着她的新想法,“‘焚书人’的体系,建立在一种强制性的、僵化的精神连接和符号灌输之上,如同试图将流动的水冻结成一块单一的、坚硬的冰。他们的力量源于此,但他们的脆弱性,也在于此。”

她调出了之前研究的资料,指着那些被破译的符号:“他们的‘低语’和‘连接’,依赖于固定的符号指令和情绪诱导模式。这是一种‘磐石’般的结构,坚固,但缺乏 adaptability (适应性)。一旦其核心符号被干扰,或者遇到无法被其模式同化的、更加复杂和流动的精神力量,其效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反噬自身。”

玛莎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放弃构建类似的‘精神磐石’去硬碰硬,而是转向发展一种…‘流水’般的防御和成长体系?”

“没错。”苏婉点头,“‘反符号’和安抚频率是我们的第一块‘礁石’,可以用来抵挡和分散对方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我们的人,尤其是下一代,内心孕育出无法被简单符号定义的、丰富而坚韧的‘流水’。”

她看向了坐在旁边,安静听着大人们讨论的小七。“小七的能力,她的感知,她的情感,无法被简单的‘恐惧’或‘狂热’符号概括。她内心的‘光’,是她最天然的防御。我们需要将这种理念推广开来。”

一个新的、更加宏大的计划被提上日程——不仅仅是技术性的精神防御训练,而是一场深入文化层面的“心智免疫”建设。

苏婉和研究小组开始系统性地整理前哨保存的旧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科技资料,更多的是文学、艺术、哲学、音乐中那些歌颂多样性、鼓励批判思维、赞美个体独特性与坚韧精神的内容。他们将这些内容,与“反符号”的意象和安抚频率相结合,编撰成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材和活动。

课堂上,孩子们不再只是学习生存技能和基础知识,也开始聆听古老的史诗,欣赏残缺但依旧动人的画作复制品,讨论不同哲学流派对“自我”和“自由”的理解。成年人则在工会时间,参与到读书会、音乐欣赏和小型辩论中,重新点燃内心那些被废土生活压抑的、对美和复杂思想的追求。

这并非一蹴而就。许多习惯了直面生存威胁的队员起初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些“软绵绵”的东西在残酷的废土上毫无用处。但渐渐地,一些人发现,在参与了这些活动后,面对东南方向那无形的压力时,内心确实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平静和底气。那不是坚硬的墙壁,而是一种如同深潭般的沉稳,能够容纳冲击,却不被其搅浑。

阿雅也注意到了这种变化。她依旧坚持着自己那套冷酷高效的训练方式,但偶尔,她会在夜晚的篝火旁,听到某个老队员用沙哑的嗓音哼唱起一首遗忘已久的歌谣时,感受到一种不同于武力威慑的力量在悄然生长。

希望前哨,正在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一块能够吸收、转化甚至包容精神污染的“活水”。他们不再仅仅是在防御一种外来的攻击,更是在积极地构建一种内在的、更加健康的文明生态,以此来对抗“焚书人”那试图将一切冻结、同化的“绝对零度”。

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发生在每一个人的心湖深处。胜负的关键,不在于谁的力量更强大,而在于谁的形态,更能代表生命那顽强不息、奔流不止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