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螺丝人生梦 > 第171章 培养接班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董事会结束后的深夜,强子独自留在办公室。桌上的名单被反复修改,墨迹斑驳得像他此刻的心情。

名单上只剩下三个名字:38岁的生产总监杨帆,35岁的研发主管陈默,42岁的销售总监周正。每个人都是他亲手培养的骨干,每个人都承载着强胜的一部分基因。

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强子的思绪飘回了二十年前。那时他还是个毛头小子,老车间主任拍着他的肩膀说:强子,好好干,将来这个位置就是你的。如今,轮到他为强胜寻找下一个掌舵人。

第二天,强子启动了一个特殊的轮岗培养计划。三个候选人要在半年内,轮流担任不同部门的临时负责人。

杨帆第一个提出异议:强总,我正在推进智能化改造项目,这个时候离开生产系统......

正因为智能化改造重要,才更需要你了解其他部门的需求。强子的回答不容置疑,一个好的掌舵人,必须懂得整艘船的运行。

轮岗的第一个月就暴露出问题。

陈默负责销售期间,因为过度追求技术完美,拒绝了一个利润可观但技术要求不高的订单。销售团队怨声载道。

我们要对得起两个字的质量标准。陈默在周会上坚持己见。

但企业首先要活下去。周正反驳,这个订单可以养活三条生产线一个季度。

强子没有表态,只是在会议记录上划下一个重点符号。

轮到周正负责研发时,问题更加明显。他要求研发团队在两个月内推出一款爆款产品,完全不顾技术开发的客观规律。

市场不等人!周正对研发团队发火,等你们按部就班研发出来,商机早就过去了。

研发实验室里气氛压抑。一个年轻工程师私下抱怨:他把我们当成流水线了。

最让人意外的是杨帆。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生产管理者,在轮岗到战略发展部期间,提出了一份让强子眼前一亮的五年规划。

强胜不能永远做代工。杨帆在汇报时说,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但这份规划在董事会讨论时遭到强烈反对。以周正为首的高管认为太过激进:我们靠代工起家,不能忘本!

强子依然不置可否,只是在会后把杨帆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沓发黄的笔记本。

这是我创业初期的记录。强子说,看看我当时走过的弯路。

接下来的几个月,强子开始有意识地制造各种意外状况。

一次重要的客户谈判,他临时称病,让周正独自应对。一场突发设备故障,他故意出差,考验杨帆的应急能力。一个技术难题,他装傻充愣,看陈默如何调动资源解决。

最精彩的一幕发生在一个周五的下午。强子突然召集三人,宣布要进行一场压力测试。

假设我现在决定退休,强子的目光扫过三人,给你们每人十分钟,说说你会如何带领强胜走下去。

周正第一个发言,滔滔不绝地讲市场开拓、讲利润增长。陈默则聚焦技术突破、品质提升。轮到杨帆时,他只说了三句话:

第一,保持强胜的质量基因不变;第二,完成数字化转型;第三,让每个员工分享发展成果。

强子的眼神微微闪动。

测试结束后,强子把三人带到那间保留着老设备的实验车间。他启动了一台老旧的机床,刺耳的切削声在车间回荡。

听出问题了吗?强子关掉机器。

三人面面相觑。

轴承磨损,主轴间隙过大。强子轻抚机器,但这些都不致命。致命的是操作的人听不出问题在哪里。

他转身面对三人:管理企业就像操作这台老机器,要听得懂它的声音。周正听得懂市场的声音,陈默听得懂技术的声音,杨帆......他顿了顿,你开始听得懂企业的整体节奏了。

当晚,强子约老赵喝酒。两杯下肚,老赵眯着眼说:选接班人就像选女婿,不能光看能力,还得看心性。

是啊,强子叹气,能力可以培养,心性难改。

老赵给他倒满酒:记得你当年吗?技术不是最好的,但最有担当。为什么我选你做徒弟?

这个问题让强子陷入了沉思。

轮岗计划的最后一天,强子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实战演练——模拟企业危机处理。他亲自扮演刁难的客户、罢工的员工、断供的供应商。

周正展现出了出色的谈判技巧,陈默用技术方案化解了质量纠纷,而杨帆则在处理员工罢工时,说了一句让强子动容的话:

强胜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有困难我们一起扛。

演练结束,强子宣布最终决定时,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安排:设立总经理办公室,由三人共同负责,杨帆牵头。

强胜的未来不需要一个独裁者,强子解释,需要一个能够凝聚各方智慧的团队。

会后,强子把杨帆单独留下,递给他一个木盒。里面是一把锈迹斑斑的游标卡尺。

这是我师傅传给我的。强子说,现在交给你。记住,做企业就像用卡尺,要懂得把握分寸。

杨帆郑重地接过卡尺:强总,我怕辜负您的期望。

我也曾经害怕过。强子望向窗外,但老赵告诉我,真正的师傅不是永远不放手,而是在该放手时敢于放手。

第二天,强子开始逐步移交权力。第一次看到杨帆坐在本属于他的位置上主持晨会时,强子悄悄从后门离开,在车间里转了很久。

老师傅们看出他的失落,开玩笑说:强总,是不是舍不得啊?

是啊,强子抚摸着熟悉的设备,就像嫁女儿一样。

但他心里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强胜这艘大船,需要更年轻的舵手引领新的航程。而他,将要学着在岸上守望。

晚上回家,阿梅问他:今天交接得怎么样?

强子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份新的规划——《强胜未来十年技术路线图》。

有些责任,可以交接;有些使命,永远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