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接手总经理办公室的第一个月,强子的办公室依然门庭若市。
强总,这个采购单您看一下......
强总,新厂房的设计方案需要您签字......
强总,德国客户的邮件该怎么回复?
强子坐在办公桌后,看着鱼贯而入的下属,又望向对面紧闭的总经理办公室门,眉头渐渐锁紧。
这天下午,当生产部长又一次拿着文件来找他时,强子终于站起身:这个文件,应该送到杨总那里。
生产部长面露难色:可是杨总昨天否了我们的设备更新方案,说还要再论证......
那就按他的意思办。强子打断他,现在他是总经理。
话虽如此,当晚强子还是忍不住调出了那份被否的方案。平心而论,杨帆的质疑确实有道理——新设备投资回报周期太长,与当前资金流不匹配。
看来他比我想象的要谨慎。强子对阿梅说。
阿梅笑着摇头:你不是在夸他,你是在给自己找放心的理由。
真正的考验在第二个月来临。一家合作十年的老客户突然提出降价20%的要求,否则就要转单越南。
销售总监周正第一时间找到强子:强总,这个客户不能丢,我建议您出面......
去找杨总。强子头也不抬,这是总经理该处理的事。
透过玻璃窗,强子看见周正走进杨帆办公室,两人激烈讨论着什么。一小时后,杨帆独自出门,在走廊里来回踱步,最后走向强子的办公室。
强总,杨帆站在门口,关于那个客户......
进来说。强子示意他坐下,但别问我的意见,说说你的打算。
杨帆深吸一口气:我准备拒绝降价。
强子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理由?
第一,我们的质量对得起价格;第二,降价会引发连锁反应;第三,杨帆顿了顿,我们要转型做高端市场,不能总被低价客户牵着走。
很好。强子点头,那就按你的想法做。
杨帆离开后,强子立即让秘书调出这个客户的历年订单数据。果然,利润率逐年下滑,订单量也在萎缩。
三天后,坏消息传来:客户正式通知终止合作。
整个公司议论纷纷。几个老员工直接找到强子:强总,这样下去不行啊!杨总太年轻,不懂维系老客户的重要性。
强子平静地听完,只说了一句:我相信杨总的判断。
让人意外的是,两周后事情出现了转机。那家客户又主动联系,不仅收回终止合作的决定,还接受了5%的涨价。
原来,他们在越南找的供应商质量不达标,耽误了整个生产计划。
杨帆在处理这件事时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老练:既坚持了原则,又给客户留了台阶。
现在放心了?晚上回家时,阿梅问。
强子望着窗外的夜色:放心?还早。
真正的放手发生在第三个月。杨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改革方案:砍掉三个长期亏损的产品线,集中资源开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董事会上一片哗然。
这些产品线养活了多少老员工!
新能源汽车风险太大,我们完全没经验!
强总,您说句话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强子。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杨帆身边。
这个方案,强子开口,会议室瞬间安静,我事先不知情。
他看见杨帆的脸色微微发白。
但是,强子话锋一转,既然总经理提出了,我们就该认真讨论。现在,请杨总详细说明他的规划。
那场会议开了整整六个小时。杨帆用详尽的数据和市场分析,一点点说服了在场的每个人。最后投票时,方案以微弱优势通过。
散会后,强子把杨帆叫到天台。
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支持你吗?
杨帆摇头。
因为你在提出这个方案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强子说,更重要的是,你明明可以事先跟我通气,争取我的支持,但你没有。这说明你真正开始独立思考了。
杨帆的眼圈有些发红:强总,我压力很大。
我知道。强子拍拍他的肩,我当年也一样。
从那天起,强子开始有意识地。他不再每天到公司,而是把更多时间花在技术研发中心和校企合作项目上。
有一次,他出差一周回来,发现杨帆调整了组织架构,把他亲手带出来的几个骨干调到了新部门。
秘书小声告诉他:几个老臣子很不满,说要等您回来讨个说法。
强子笑了笑,直接去了新厂房工地——他现在的办公地点已经搬到了那里。
一个月后,调整的效果开始显现: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明显加快,部门间的协作更加顺畅。
这天傍晚,强子准备下班时,在停车场遇见也要下班的杨帆。
强总,杨帆叫住他,谢谢。
谢什么?
谢谢您真的放手。
强子拉开车门,回头说:记住,我不是在放手,我是在交棒。
回家的路上,强子特意绕到江边。夕阳西下,江水泛着金光。他想起多年前,老赵退休时对他说过的话:强子,我现在把车间交给你,不是因为我干不动了,是因为我相信你能干得更好。
如今,他终于理解了老师傅当时的心情。
手机响起,是杨帆发来的下周董事会日程。强子看了看,回复道:你主持就好,我要去理工大学参加校企合作论坛。
放下手机,强子忽然觉得一身轻松。
这种轻松,不是卸下担子的轻松,而是看到有人能接过担子的欣慰。
他知道,强胜这艘船已经开始新的航程。而他,终于学会了在船长室里当一个守望者。
夜色渐深,江风微凉。强子发动汽车,汇入车流。后视镜里,强胜集团的办公楼依然灯火通明。
那灯光下,新的故事正在书写。而他,已经为这个故事写好了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