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巨匠 > 第96章 龙的神经与颤抖的铜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6章 龙的神经与颤抖的铜线

天启五年,三月初三。京师,格物院“绝密”实验室。

这间屋子被厚厚的黑绒布遮得严严实实,一丝光都透不进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涩的味道,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焦糊味”——那是臭氧的味道。

桌子上,摆放着几排看起来极其简陋、却又充满了神秘感的装置。 那是几十个陶罐,里面装着盐水和铜锌片,用铜线串联起来。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电池——伏打电堆。

而在长桌的两端,相隔十丈远,分别放着两个奇怪的木盒子。 一个盒子上有一个可以按压的铜键(发报机)。 另一个盒子上连着一根极细的铜针,悬浮在一个线圈中间(收报机)。 连接它们的,是一根细细的铜线。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根铜线外面,包裹着一层黑乎乎、硬邦邦的东西。 那是古塔胶。 两年前,李苏在南洋虽然没找到橡胶,却带回了这种当时被视为“废物”的树胶。它虽然做不了密封圈,却是绝佳的电线绝缘体和海底电缆保护层。

孙元化(兵部侍郎)、毕自严(户部尚书),甚至连魏忠贤都被请来了。 他们围在桌子旁,看着这堆瓶瓶罐罐,一脸的茫然和敬畏。

“李大人,这……这是在做法事?”魏忠贤缩了缩脖子,看着那些冒着气泡的陶罐,“这就是您说的,能千里传音的法宝?”

“不是法术,是格物。” 李苏坐在发报机前,神色肃穆,仿佛一位即将演奏的琴师。 “各位大人,请盯着那边的铜针。” “我这里一动,那边就会动。中间没有任何机关消息,只有这一根铜线。”

“这怎么可能?”毕自严不信,“十丈远,连根绳子都没拉,它怎么动?”

李苏没有解释。 他伸出食指,轻轻搭在铜键上。 深吸一口气。 按下。

“滴——” 并没有声音发出。但在电流接通的瞬间,不可见的能量顺着铜线,以光速冲向了十丈外。

在那一瞬间。 众目睽睽之下。 那个原本静止不动的铜针,突然像是被一只无形的鬼手拨动了一下,猛地向右偏转!

“动了!它真的动了!” 孙元化吓得倒退一步,差点撞翻了身后的椅子,脸色煞白: “这……这是雷公显灵了吗?这是魂魄之力吗?”

李苏没有停。 他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按键。 “滴、滴、哒——滴、哒、滴——”

远处的铜针也随之疯狂跳动,仿佛在跳着一种诡异的舞蹈。 一下,两下,三下…… 分毫不差。

“各位。” 李苏停下手,看着那根还在微微颤抖的铜线,声音低沉而有力: “如果这根线不是十丈,而是六百里呢?” “如果一头在乾清宫,一头在山海关总兵府呢?”

屋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设想震得头皮发麻。 魏忠贤的绿豆眼瞪得滚圆,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如果皇爷在宫里动动手指,边关的大将就能立刻收到命令……那这天下的兵权,才算是真正握在了手里啊! 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这根铜线面前,全是屁话!

“这……这东西叫什么?”毕自严颤声问道。

“电报。” 李苏抚摸着那层黑色的古塔胶: “它是龙的神经。” “只要我们在铁路沿线架起这根线,大明的边疆,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

“可是大人……”宋应星在一旁泼了一盆冷水,“咱们的古塔胶……不多了。上次从南洋带回来的,只够做几百丈的线。要想铺到山海关,得要几万斤啊!”

李苏沉默了。 又是资源。 工业化的每一步,都被原材料卡着脖子。

他猛地转过身,走到墙上的海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了南洋的位置。 那里有郑芝龙,有他的舰队,还有那个被他“征服”的贸易航线。

“传令!” 李苏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给郑芝龙发八百里加急!” “让他把抢钱的心思收一收。哪怕是把南洋翻个底朝天,也要给我收这种古塔胶!有多少要多少!” “告诉他,这东西比银子还贵!一斤胶,我给他十两银子!若是收不到……” 李苏冷笑一声: “就让他提头来见!”

“是!”

李苏看着窗外的天空。 铁路是骨骼,电报是神经,煤炭是血液。 当这具钢铁躯体彻底成型的时候,就是皇太极的死期。

“还有……” 李苏看着那个电堆,嘴角勾起一抹危险的弧度: “既然有了电,有了导线。” “那个**‘按下按钮就能炸飞一座城’**的设想(电起爆地雷阵),也可以试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