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巨匠 > 第107章 吞煤的赑屃与帝王的私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7章 吞煤的赑屃与帝王的私心

天启五年,九月初九。重阳。

辽东,本溪钢铁要塞,绝密试验场。

塞外的秋风已带上了几分肃杀的寒意,卷起地上的煤渣,打在人脸上生疼。 这里是本溪基地的最深处,被三道通了弱电的铁丝网和两千名神机新军死死围住。连一只飞鸟若是敢在低空盘旋,都会被警惕的神射手打下来。

李苏身穿那件已经洗得有些发白的海军呢大衣,站在高高的观礼台上。 在他身后,孙元化、宋应星、满桂、祖大寿等文武官员分列两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期待,甚至还有一丝对未知的恐惧。

“开始吧。” 李苏看了一眼怀表,声音平淡,却在空旷的试验场上回荡。

“呜——!!!” 一声凄厉的汽笛声,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并没有像火车那样风驰电掣的呼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到令人心脏共振的**“库哧、库哧”**声。

试验场尽头的巨大木门缓缓打开。 一团浓烈的黑烟首先喷涌而出,遮蔽了阳光。 紧接着,一个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的钢铁怪兽,伴随着大地的颤抖,缓缓爬了出来。

它没有轮子。 支撑它那庞大身躯的,是两条宽大的、由无数块锰钢板铆接而成的履带。 它的车身呈菱形,全封闭,由厚达半寸的渗碳钢板焊接而成,上面布满了狰狞的铆钉。车顶上,没有炮塔,而是突出了一个圆形的装甲堡垒,里面架着一挺刚刚量产的水冷式重型连珠铳(加特林)。而在车身前方,原本应该安装车灯的位置,伸出了一根短粗的12磅臼炮炮管。

它就像是一只披着铁甲的史前巨兽,笨拙,缓慢,但不可阻挡。

“这……这是什么?” 猛将如祖大寿,此刻也张大了嘴巴,手里的马鞭掉在地上都浑然不觉。 他见过火车,那是跑在铁轨上的龙。 但眼前这个东西,它没有铁轨,它是在烂泥地里硬生生碾过来的!

“我叫它——‘赑屃’(bi xi)。” 李苏扶着栏杆,看着那头怪兽,眼神中透着一股狂热: “龙生九子,赑屃好负重。它背负的,不是石碑,是大明的国运。”

“轰隆隆——” 蒸汽战车(坦克原型机)开始加速。 虽然速度只有每小时十里(约5公里\/小时),但这几十吨的钢铁坨子动起来的声势,比一千骑兵冲锋还要骇人。

前方是一道模拟建奴防线的壕沟和鹿角(削尖的木桩)。 如果是骑兵,这道防线就是死亡陷阱。 但“赑屃”没有停,甚至没有减速。

“咔嚓——噼啪!” 坚硬的鹿角在履带下像火柴棍一样被压得粉碎。 战车昂起车头,跨过壕沟,重重砸在对面的冻土上,溅起一片泥浆。

“开火!” 车内的指令传出。

“哒哒哒哒——” 车顶的连珠铳喷出火舌,密集的弹雨将前方的靶子瞬间撕碎。 “咚!” 车首的臼炮发出一声闷响,一枚开花弹在两百步外的土墙上炸开,烟尘滚滚。

“这就是陆战之王。” 李苏转过身,看着那群目瞪口呆的将领: “它不需要路。只要地是硬的,它就能走。” “满洲八旗的骑射?在它面前,连挠痒痒都不配。”

宋应星在一旁擦着冷汗,低声说道: “大人,这东西好是好,就是太……太费劲了。” “为了驱动这几十吨的铁壳子,咱们用了两台最高压力的锅炉。即便用了最好的紫铜密封,依然漏气严重。车里的温度高达六十度,那几个操作员是光着膀子在里面拼命,每半个时辰就得换人,否则会热晕过去。” “而且……这履带太磨损了,每跑五十里,销钉就得换一遍。”

“够了。” 李苏打断了他: “只要能坚持半个时辰,足够我们冲垮皇太极的中军大帐。” “长庚,你要明白。” 李苏指着那台还在喷烟的怪兽: “它不是用来赶路的。它是用来绝望敌人的。”

……

五日后。京师,乾清宫。

一份附带着详细图纸(李苏手绘)和试验报告的密折,摆在了朱由校的御案上。

《呈陛下观阅:陆战神机车试制情形疏》

朱由校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了魏忠贤。 他贪婪地看着那张图纸,手指沿着那狰狞的履带和炮口一遍遍描摹,仿佛在抚摸情人的肌肤。

“大伴,你看。” 朱由校的声音有些颤抖,那是极度兴奋后的虚脱: “刀枪不入,遇水搭桥,逢山开路。” “李爱卿说,有了这东西,就算是紫禁城的城墙,也能直接撞开。”

魏忠贤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 他太了解这位主子了。朱由校虽然被称为“木匠皇帝”,但他骨子里流着的是朱元璋的血。他对力量的渴望,是一种病态的执着。 “皇爷……这东西若是造多了,万一……” 魏忠贤没敢往下说。 万一有人开着这东西造反,这深宫大内,谁挡得住?

“万一?” 朱由校突然笑了,笑得有些阴森: “你是怕李苏造反?”

“奴婢不敢!李少保忠心耿耿……”

“他不会反。” 朱由校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连绵的宫殿: “因为他是聪明人。聪明人知道,造这东西需要多少银子,需要多少煤,需要多少工匠。” “这些,只有朕能给他。” “而且……”

朱由校猛地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令人胆寒的精光: “朕已经下旨,调孙元化回京,任工部左侍郎,专门负责在京师机器局仿制这种‘赑屃’。” “李苏在辽东造,朕在京城也要造。” “朕不仅要有天子剑,还要有朕自己的……天子车。”

这才是帝王心术。 信任归信任,制衡归制衡。 李苏掌握了技术源头,皇帝就要掌握产能备份。

“传旨!” 朱由校重新坐回龙椅,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李苏造车有功,赏……赏他再兼一个**‘太子太师’**的衔。” “告诉他,朕不要这破图纸。朕要他在明年开春,把这‘赑屃’开进沈阳城!” “朕要用皇太极的宫殿,来停这辆车!”

……

京师,内阁值房。

虽然密折是直接送进宫的,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关于“辽东造出了能走的铁房子”的流言,已经在官场悄悄传开。

首辅顾秉谦(接替叶向高,依附阉党但仍有文官立场)端着茶碗,手却在微微发抖。 他对面的礼部尚书,脸色更是难看如土。

“阁老,您听说了吗?”礼部尚书压低声音,“那种铁车,据说连红衣大炮都轰不开。” “若是以后武将们都坐进了这种铁壳子里……咱们文官的嘴皮子,还有用吗?”

顾秉谦长叹一声,放下了茶碗: “没用了。” “从李苏在德胜门外用火车撞碎建奴骑兵的那天起,这大明的天,就已经变了。” “以前是‘以文制武’,靠的是圣人道理。” “以后……” 顾秉谦看着窗外那根依然矗立的电报线杆,眼中满是落寞: “恐怕就是**‘以钢制文’**了。”

“那咱们怎么办?就这么看着?”

“看着吧。” 顾秉谦闭上了眼睛,像是一个即将溺水的人放弃了挣扎: “只要李苏还能打胜仗,只要皇上还信那一套‘格物致知’。” “咱们这些读圣贤书的,就只能给他当账房先生。”

“准备一下吧。” 顾秉谦疲惫地挥了挥手: “户部那边说,为了造那个铁车,又要加派辽饷了。你去拟个票,别让下面的人闹事。” “这时候谁敢拦着李苏北伐,谁就是皇上眼里的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