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巨匠 > 第119章 最后的铆钉与帝王的落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最后的铆钉与帝王的落日

天启六年,五月初五。端午。

天津卫,大沽口五号干船坞。

虽然是端午佳节,但这片被煤灰和铁锈覆盖的土地上,闻不到一丝粽叶的清香。烈日当空,毒辣的阳光烤得船坞里的钢板滋滋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桐油、沥青、烧红的铁块以及数千名工匠汗水混合而成的浓烈气味。

那是一座深达四丈、长逾百米的巨大干船坞。 在这个巨坑的中央,静卧着一头正在被赋予“骨肉”的深海巨兽——“昆仑号”。

这是李苏为远征美洲准备的旗舰,也是大明造船史上前所未有的**“铁骨木壳船”(posite Ship)。 它没有臃肿的船腹,船体修长如刀。最让人震撼的是,它没有使用传统的硬木龙骨,而是用本溪钢铁厂特制的高锰钢**铸造了整条脊梁。数百根粗大的钢制肋骨,像是一副上古巨兽的骸骨,直刺苍穹。它们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暗红色防锈漆光泽,透着一股不可摧毁的力量感。

“当!当!当!”

密集的金属撞击声响彻云霄,压过了海浪的咆哮。 数百名赤裸上身的铆工,悬挂在数十米高的钢架上,正在进行最后的热铆接。 炉工将烧得通红、如同樱桃般的钢铆钉用火钳夹出,精准地抛给高处的工匠。工匠用铁桶接住,迅速塞入钢板的孔洞。紧接着,另一名壮汉抡起重达二十斤的大锤,伴随着一声怒吼,狠狠砸下。

“滋——” 随着一声刺耳的冷却声,红热的铆钉瞬间变形、收缩,将两块厚重的钢板死死地咬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这是工业时代最原始、也最可靠的连接方式。

李苏戴着藤编的安全帽,身穿满是油污的工装,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他手里拿着一把小锤,正沿着船舷,一颗一颗地检查着铆钉的紧固度。 他瘦了,眼窝深陷,下巴上满是青色的胡茬。这几个月,他几乎就睡在船坞里,像个疯子一样催促进度。 因为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京城那边传来的消息,就像这海上的风暴一样,一天比一天紧。

“夫君。” 一个温柔却带着几分干练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李苏回过头,原本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了下来。 苏婉提着一个黑漆食盒,正站在摇晃的脚手架平台上。她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色绸衫,虽然没有穿诰命夫人的霞帔,但那种雍容沉静的气度,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风雪中卖豆腐脑的小姑娘了。 她是这座钢铁要塞的女主人,也是李苏唯一的依靠。

“夫人!” 旁边的几个工头和护卫连忙躬身行礼,眼神中满是敬畏。 不仅仅因为她是尚书夫人,更因为这几个月来,正是她把控着皇家银行庞大的资金流,像挤海绵一样挤出每一两银子,才让这头吞金兽没有断粮。

“都下去吧,让老爷歇会儿。”苏婉挥了挥手,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众人退下。脚手架这块小小的平台上,只剩下夫妻二人,和那艘沉默的巨舰。

“怎么跑这么高?危险。”李苏责怪道,伸手去扶她,却发现自己的手上全是铁锈。

苏婉没有在意,她掏出一条洁白的手帕,细细地擦去李苏额头上的汗水和油污,眼中满是心疼: “孙元化说你三天没合眼了。这船是铁打的,人也是铁打的吗?”

她打开食盒,端出一碗熬得浓稠的小米粥,里面放了切得细细的咸肉丁和一点翠绿的葱花: “趁热喝了。这是我刚在伙房盯着熬的,火候正好。”

李苏接过碗,喝了一口,暖流顺着喉咙滑下胃里,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我不累。” 李苏放下碗,看着脚下这艘巨舰,声音低沉: “婉儿,你知道吗?京城那边……皇上昨晚又咳血了。”

苏婉的手微微一抖,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她不仅是妻子,更是李苏的情报总管。 “这么快?” 苏婉压低声音,眉头紧锁: “我查过内务府的药档,太医院最近在大量进补人参和附子……这是在吊命。而且,魏公公最近几天封锁了乾清宫,连内阁首辅顾秉谦都见不到皇上一面。” “夫君,若是皇上真的……”

苏婉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天启皇帝朱由校,是李苏最大的政治靠山。一旦这座山倒了,继位的信王朱由检(崇祯),那个以猜忌和刻薄着称的少年,绝不会容忍一个手握重兵、甚至能造出“妖器”的权臣存在。 到时候,满朝文武的反攻倒算,将比建奴的铁骑更可怕。

“所以,我们要快。” 李苏指着远处的码头仓库,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那一千万两银子换成的粮食、布匹、药材,还有最好的工匠家眷,都已经秘密登船了。” “现在的‘昆仑号’,不仅仅是一艘战舰,它是一个移动的王国。”

“只要船入海,我们就有了退路。” 李苏紧紧握住苏婉的手: “哪怕京城变成了修罗场,我也能带你走。”

苏婉看着丈夫,突然反握住他的手,眼神坚定: “我不走。” “你是这船的舵,我就是这船的锚。你在哪,我就在哪。”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 苏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那是跟随李苏多年练就的胆色: “皇家银行的银库里还有三百万两现银,我随时可以把它们变成军饷,发给神机营的弟兄们。”

李苏心中一暖。 这就叫夫妻同心。

就在这时。 “当!当!当!” 船坞下方传来了一阵急促、甚至有些慌乱的铜锣声。 这声音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一名满头大汗的兵部信使,背着插有三根鸡毛的黄色令旗,一路狂奔而来,边跑边喊,声音嘶哑:

“京师急件!八百里加急!” “圣上有旨!宣太子太保、工部尚书李苏,即刻进京面圣!不得有误!”

李苏手中的碗微微一晃,却没有洒出一滴粥。 他将最后一口粥喝完,把碗递给苏婉。

“来了。” 李苏平静地整理了一下衣领,那是他面对风暴前的习惯动作。 “皇上……要交代后事了。”

苏婉抓住他的衣袖,指节发白,声音颤抖: “夫君,此去京师,吉凶难料。现在京城里全是东林党的人,信王也早已对你不满。万一……万一这是个圈套……”

“放心。” 李苏拍了拍腰间的六管短铳,又指了指北方: “现在的京城,没人敢动我。” “神机新军的第一师就在丰台大营驻扎,孙得胜的枪口正对着永定门。” “只要我的枪还能响,只要这艘船还在。” “我这次去,不是去受审。” 李苏的眼中闪过一丝霸气: “我是去给这个旧时代……送终。”

他转过身,看着那艘尚未完全涂装完毕、露出暗红色底漆的巨舰,深吸了一口气,发出了最后一道命令。

“孙元化!” 李苏对着下面大吼,声音在船坞中回荡。

“下官在!”孙元化从船舱里探出头,满脸煤灰。

“给我钉上最后一颗铆钉!” 李苏的声音如同钢铁撞击: “注水!出坞!” “舰队进入一级战备!虽然没有橡胶,蒸汽机不能动,但锅炉给我生火保持压力!火炮装填实弹!” “等我从京城回来的那一刻……”

李苏目光如炬: “就是我们起航的时候!”

“是!!!” 数千名工匠齐声怒吼,声浪震天。

巨大的蒸汽锤轰然落下,将最后一颗烧红的铆钉狠狠砸进了钢板。 “滋——” 冷却的白烟升起,仿佛是为即将逝去的王朝献上的挽歌。

这艘代表着大明工业最高结晶的巨舰,终于完成了它的躯体。它静静地卧在水中,狰狞而孤独,等待着它的船长,等待着那场跨越半个地球的远征。

李苏翻身上马,看着站在脚手架上的苏婉。 两人目光交汇,无需多言。

“等我回来。”

马蹄声碎。 李苏的身影消失在通往京师的官道尽头。 天边的残阳如血,将这座古老的帝国,染成了一片凄艳的晚红。 天启朝,要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