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巨匠 > 第133章 断发的武士与廉价的忠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断发的武士与廉价的忠诚

崇祯二年,腊月二十。日本,京都,二条城(大明驻京行辕)。

大雪纷飞,将这座千年古都裹进了一片苍茫的白色之中。 琵琶湖前线的炮声暂时停歇了,但这寂静比轰鸣更让人感到寒冷。 因为饥荒开始了。 长期的战乱和海上封锁,让近畿地区(京都、大阪周边)的米价飞涨到了天际。路边的积雪下,随处可见冻饿而死的“路倒”。

二条城外的广场上。

寒风中,排起了长龙。 数千名衣衫褴褛的日本浪人、破产的下级武士,甚至是逃亡的农民,正缩着脖子,眼神麻木地盯着前方。 在那里,架着十口大锅。 锅里煮着浓稠的杂粮粥,混杂着鲸鱼肉的腥味和陈米的霉味。但这对于已经吃了半个月草根树皮的人来说,就是无上的美味。

在大锅旁边,竖着一根木桩,上面挂着一套灰色的棉布军服,和一把明军制式的腰刀。 木桩旁,坐着一名神机新军的募兵官,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剃刀。

“想吃饭吗?” 募兵官用生硬的日语吼道,手里晃着一个热腾腾的饭团: “想吃,就得守大明的规矩。”

一个饿得面黄肌瘦的年轻武士走了出来。他腰间还别着两把祖传的太刀,虽然破旧,却擦拭得很干净。那是他武士身份的最后象征。 他看着那个饭团,喉结剧烈滚动,但又看了一眼那把剃刀,眼中闪过一丝挣扎。

在日本,武士的月代头(发髻)是尊严,是灵魂。剃了发,就等于不再是武士,甚至不再是日本人。

“怎么?舍不得你那把头发?” 募兵官冷笑一声,把饭团扔回筐里: “那就滚一边去饿死!大明的粮食,不养留着辫子的废物!”

年轻武士浑身一颤。他想起了家中饿得哭不出声的孩子,想起了为了换一升米已经把自己卖去吉原(妓院)的妻子。 尊严? 尊严能当饭吃吗?

“我……我剃!” 他噗通一声跪在雪地里,解开了发髻,闭上了眼睛,两行浊泪流下。

“唰——” 冰凉的剃刀划过头皮。 黑发落地,混入泥泞的雪水中。

“好!算你识相!” 募兵官扔给他一套灰色号衣,指了指旁边的大锅: “去吃吧!吃饱了,去那边领枪!” “从今天起,你就是**‘大明东瀛警备队’**(皇协军)的一员了!你的命,是大明的!”

年轻武士捧着热粥,狼吞虎咽,滚烫的粥水烫得他食道发疼,但他感觉不到痛,只感觉到一种活过来的快感。 他摸了摸光溜溜的脑袋,眼中的羞耻感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的凶光。

……

二条城,天守阁内。

李苏站在窗前,看着广场上那一个个正在剃头的日本人,神色淡漠。

“大人,这样做……会不会激起民变?” 孙元化站在一旁,有些担忧: “强行让日本人剃发易服,这是在挖他们的根啊。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初阳兄。” 李苏打断了他,转过身,手里端着一杯热茶: “你太高看他们的气节了。” “在饿死面前,根算什么?”

李苏走到地图前,指着那些代表着**“警备队”**驻地的旗帜: “我们的神机新军太贵了,每一个士兵都是金子堆出来的,不能消耗在无休止的治安战里。” “这种巡逻、催粮、镇压暴乱的脏活,得让日本人自己去干。”

“可是,他们靠得住吗?”孙元化问,“给他们发枪,万一反水……”

“不会。” 李苏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弧度: “因为他们交了投名状。”

“投名状?”

“对。” 李苏指着窗外那些刚刚换上灰色号衣、正在狼吞虎咽的“新兵”: “我给他们下的第一道命令,不是去打幕府军。” “而是让他们回自己的家乡,去向那些还没投降的村子征粮。” “让他们去抢自己同胞的粮食,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李苏的声音冷得像冰窖里的风: “一旦手上沾了自己人的血,他们就回不去了。” “他们会被同胞视为**‘日奸’**(虽然当时没这个词,意指叛徒),被唾弃,被仇视。” “到那时,他们唯一的活路,就是死心塌地跟着我们。” “这叫——孤立。”

孙元化听得背脊发凉。 这不仅是杀人,这是诛心。这是把这些人的灵魂抽出来,揉碎了,再塞进一个名为“大明走狗”的壳子里。

“报告王爷!” 孙得胜大步走进来,一脸喜色: “第一批警备队五千人已经整编完毕!这帮剃了头的倭人真狠啊!刚才去城西抄了一个抗税的大户,杀得比咱们还凶!”

“很好。” 李苏点了点头: “把咱们淘汰下来的火绳枪(在通州缴获漕帮的,以及幕府战败丢弃的)发给他们。每个人只发十发子弹。” “告诉他们,想要更多的子弹,想要银元,就拿叛乱者的人头来换。”

“是!”

……

深夜。京都街头。

宵禁令下,街道上一片死寂。 一队身穿灰色号衣、头顶光秃秃的“警备队”士兵,正提着灯笼巡逻。 他们不再说日语,而是学着几句蹩脚的汉话,以此为荣。

巷子里,几个躲在暗处的浪人武士,看着这群背叛了祖宗的同胞,眼中喷出怒火。 “国贼……不知羞耻的国贼!” 一名浪人拔刀冲了出去。

“砰!” 警备队的小队长毫不犹豫地开枪了。 浪人倒在血泊中。

“八嘎!敢袭击皇军(大明军队)!” 小队长冲上去,狠狠地补了一刀,然后熟练地割下首级,挂在腰间。 他摸了摸怀里的大明银元,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什么武士道?什么幕府? 那是吃饱饭的人才讲究的东西。 现在,他是大明的兵,他只想活着。

城楼之上。 李苏看着这一幕,轻轻合上了窗户。 “长庚(宋应星)。”他对着阴影里的人说道。 “在。”

“这种‘剃头令’,推行到所有占领区。” “另外,通知郑芝龙。” “下一批运往天津的船队,除了银子,再给我装三千名年轻力壮的日本战俘。” “本溪的矿山缺人,修铁路也缺人。” “既然他们这么能打,那去挖煤肯定也是把好手。”

“是。”

风雪更大了。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日本人的血,成了大明工业机器最廉价的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