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川县衙后院,临时搭建的工棚里炉火正旺。
林牧之盯着手中刚刚成型的枪管,眉头紧锁。连续三根枪管都在试射时出现裂纹,这问题不解决,火铳量产就是空谈。
“少爷,赵铁柱来了。”苏婉清轻声提醒,手中算盘珠子轻轻拨动,“他已经在外面站了半个时辰。”
林牧之抬头,透过工棚的缝隙看见那个敦实的身影。赵铁柱是寒川最好的铁匠,也是最难请动的匠人。
“让他进来吧。”
赵铁柱走进工棚,目光立刻被工作台上的枪管吸引。他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枪管表面的裂纹,眉头紧皱。
“这裂纹...是淬火时温度不均所致。”
林牧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一个古代铁匠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
“赵师傅好眼力。”
赵铁柱没有接话,而是拿起一根废掉的枪管,对着火光仔细端详。
“少爷这锻铁之法,与我等平日所用不同。”他转头看向林牧之,“铁质更纯,韧性更佳,只是...”
“只是什么?”
“淬火之法不对。”赵铁柱语气坚定,“这等精铁,需用温水缓淬,而非冷水急淬。”
林牧之心中一震。这个问题他在现代资料中见过,却因材料限制一直无法解决。没想到赵铁柱竟能一语道破。
苏婉清停下拨算盘的手,轻声问道:“赵师傅可愿助少爷一臂之力?”
赵铁柱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工棚里堆放的废料。
“三日前,少爷改进的锻打法,解了我铺子里兵器易断的难题。”他声音低沉,“这份情,赵某记着。”
林牧之想起前几天偶然经过铁匠铺时,顺手指出的一种锻打技巧。没想到赵铁柱一直记在心里。
“那是小事。”
“对少爷是小事,对赵某却是大事。”赵铁柱抬头,眼神坚定,“我爹当年因打造兵器断裂,被官府问责,郁郁而终。这心病,困扰赵某十余年。”
他走向火炉,拾起一根铁条。
“少爷若信得过,这枪管的淬火,交给我。”
林牧之注意到赵铁柱握铁条的手微微发抖。这不是紧张,而是激动。
“需要什么材料?”
“石灰、油脂,还有...”赵铁柱顿了顿,“需要改造淬火池。”
苏婉清立即拨动算盘:“石灰库房有存货,油脂需要采购,约需二两银子。”
林牧之点头:“婉清,你去安排。”
苏婉清应声离去前,深深看了赵铁柱一眼。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个一向沉默的铁匠今日格外不同。
工棚里只剩下两人。赵铁柱开始调配淬火用的石灰水,动作熟练而精准。
“少爷可知,为何寒川铁器总比外地的脆?”
林牧之摇头。这是他穿越以来一直困惑的问题。
“寒川的水质特殊,含盐量高。”赵铁柱舀起一勺水,“普通淬火法,会让铁器表面产生细微裂痕。”
他将水慢慢倒入石灰水中,仔细观察着混合液的变化。
“我爹生前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可惜...”
林牧之静静听着。他明白,赵铁柱这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信任。
“赵师傅,若我们合作,不仅解决枪管问题,寒川的铁器质量也能提升。”
赵铁柱停下手中的动作。
“少爷真要量产这火铳?”
“不仅要量产,还要让寒川的工匠都掌握这门技艺。”
这句话让赵铁柱愣住了。在这个时代,手艺人都将技艺视若性命,从不外传。
“少爷说笑了。”
“不是说笑。”林牧之神色认真,“寒川要强大,不能只靠一两个匠人。我们要建立工坊,培养更多工匠。”
赵铁柱沉默地搅拌着石灰水,但林牧之注意到他耳根微微发红。这是激动的表现。
“少爷可知,这话若是传出去,会得罪多少匠人?”
“知道。”林牧之微笑,“但寒川要走的,本就是一条新路。”
这时,苏婉清带着材料返回。她敏锐地察觉到工棚内气氛的变化。
“赵师傅同意了?”
赵铁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调配好的淬火液倒入特制的池中。
“试试便知。”
他拿起一根刚刚锻造成型的枪管,小心地放入炉中加热。火光映照下,他额角的汗珠闪闪发光。
林牧之注意到,赵铁柱在加热过程中不断调整枪管的角度,让受热更加均匀。这是现代机械加工中才有的理念。
“赵师傅这手法...”
“家传的。”赵铁柱简短回答,全神贯注地盯着枪管颜色的变化。
当枪管烧至橙红色时,他迅速将其取出,放入温热的石灰水中。
“滋啦”一声,白雾蒸腾。
赵铁柱屏住呼吸,仔细观察着淬火过程。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这是紧张时的习惯动作。
待枪管冷却后,他小心地取出,对着光亮处仔细检查。
“成了。”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工棚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
林牧之接过枪管,表面光滑,没有任何裂纹。他轻轻敲击,声音清脆均匀。
“赵师傅好手艺!”
赵铁柱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但很快又恢复严肃。
“少爷方才说的工坊,是何意思?”
苏婉清接过话头:“少爷计划在城西建一座大型工坊,集中寒川最好的匠人,统一生产。”
她拿出算盘,快速计算着:“初步估算,需银五百两,占地十亩,可容纳匠人五十名。”
赵铁柱眼中闪过震惊。这么大的规模,远超他的想象。
“谁来掌管?”
林牧之与苏婉清对视一眼,心中已有答案。
“若赵师傅愿意,这工坊总匠师的位置,非你莫属。”
赵铁柱愣在原地,喉结不自觉地滚动。这是他激动时的特征。
“我...只是一个铁匠。”
“是一个能解决枪管淬火难题的铁匠。”林牧之拍拍他的肩膀,“寒川需要你的手艺,更需要你培养更多匠人。”
工棚外,夕阳西下。赵铁柱望着天边晚霞,久久不语。
苏婉清轻声补充:“工坊建成后,赵师傅可拿利润的一成作为分红。”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赵铁柱经营铁匠铺多年,深知这一成意味着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转向林牧之。
“少爷真愿将如此重任交给赵某?”
“信得过赵师傅的人品和手艺。”
赵铁柱的目光扫过工作台上那些曾经困扰他多年的断裂兵器,最终停留在林牧之坦诚的脸上。
“好。”
一个字,重如千钧。
苏婉清微笑:“那我现在就去草拟契约。”
她离开时,脚步轻快。算盘珠子随着她的动作发出清脆声响,仿佛在庆祝这个重要的时刻。
工棚内,赵铁柱开始收拾工具。他的动作比来时轻盈许多,时不时还哼起小调。
林牧之看着这个即将改变寒川工业命运的铁匠,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明日我让人送工坊图纸过来。”
赵铁柱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
“这是我爹留下的淬火笔记,或许对少爷有用。”
这个举动让林牧之深感意外。在这个时代,匠人的手艺笔记比性命还珍贵。
“赵师傅...”
“少爷既信我,我自当坦诚相待。”
林牧之郑重接过笔记。册子边缘已经磨损,可见赵铁柱经常翻阅。
“这份信任,我必不负。”
夜幕降临,工棚里的炉火渐渐熄灭。但寒川工业的火焰,却在这一刻真正点燃。
赵铁柱离开时,背挺得笔直。这个沉默寡言的铁匠,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苏婉清从暗处走出,轻声道:“恭喜少爷,得一良匠。”
“是寒川得一良匠。”林牧之望着赵铁柱远去的背影,“有了他,我们的军工计划才能真正起步。”
远处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川的夜晚,似乎比往常更加明亮。
“明日开始,全力筹建工坊。”
“是。”
星光下,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走向县衙。寒川的未来,正在他们手中悄然改变。
而赵铁柱回到铁匠铺后,破天荒地点灯熬夜,开始绘制工坊所需的工具图纸。
这一刻,铁匠的心,真正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