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 > 第248章 少年班的天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川对女性才智的接纳与发掘,如同为科技兴邦的宏图增添了新的色彩,使得人才基础的广度和多样性得以拓展。然而,就在社会逐渐认同“巾帼不让须眉”之时,另一种更为特殊、也更具争议的人才现象,开始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闯入寒川决策者的视野——那些天赋异禀、才智远超同龄人的少年天才。

这一发现,起初带有几分偶然与传奇色彩。

事件一,源于户部一次寻常的田亩清算。在寒川北部一个偏远郡县,县令为核对复杂的新垦梯田赋税,正对着一堆错综复杂的田契和测绘图纸焦头烂额。一名随主簿前来送文书的小书童,年仅十二岁,名叫陆九章,在旁静立时,目光扫过图纸,竟脱口而出指出一处田亩面积计算有误,并心算出了正确数值。主簿斥其胡言,县令却觉有趣,随手出了一道更复杂的叠田面积核算题考他。陆九章略一思索,便以清晰的口诀和在地上画出的简易几何图形,迅速解出答案,其思路之奇、速度之快,令满堂皆惊。县令大惊,连夜修书将此事上报州府,最终惊动了格致学院的山长墨翟。

事件二,发生在麒麟工业区。工造司大匠石老锤的工坊里,一台用于加工精密齿轮的“分度盘”因内部机括磨损,精度失准,多名老师傅束手无策,面临停产。石老锤十三岁的孙女石莹(与前文石老锤之女同名,实为孙辈,突显家族天赋传承),自幼浸淫工坊,对机械有超常直觉。她趁夜无人时,偷偷拆开分度盘,观察良久,竟用自制的简易工具和一套异想天开的调整方法,成功修复了精度,其手法之精妙,甚至超越了一些资深匠师。此事被禽滑略得知,亲自考校,发现石莹不仅动手能力极强,对杠杆、齿轮传动等原理的理解也远超其年龄。

事件三,则在药石司悄然上演。华棠在整理一批新采集的草药时,发现一名在药圃帮忙的孤儿云芝(与云苓无直接关系,取其名喻灵秀),年仅十一岁,却能仅凭嗅觉和观察,准确分辨出数种外形极其相似、药性却迥异的草药,甚至能说出其大致生长环境和采摘时令。华棠有意试探,教她一些简单的药性配伍,云芝竟能举一反三,提出连华棠都未曾留意的微妙反应。

这些“神童”的事迹,如同野史笔记中的传奇,接二连三地通过不同渠道汇集到林牧之的案头。起初,朝臣多视为奇闻轶事,一笑置之。然而,禽滑略、华棠、墨翟这些顶尖的学者,却从中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孩子所展现出的惊人天赋、独特思维方式和强大的学习吸收能力,是普通教育模式难以企及的。若能加以正确引导和系统培养,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成就,或将不可限量,甚至可能引领寒川科技实现跨越式的突破。

禽滑略激动地向林牧之进言:“主公!非常之人,必待非常之法。 此等璞玉,若埋没于乡野,或按部就班于寻常学堂,恐如明珠投暗,其光渐泯。需设特殊之法,集中优质资源,助其早日成才!”

华棠也从医道传承的角度补充:“医道精深,非惟苦功,更需悟性。云芝之能,近乎天性,若得明师指点,假以时日,其成就或在我辈之上。此乃天赐寒川之瑰宝,岂可轻忽?”

然而,反对之声亦随之而来,且理由更为深刻和现实。以御史大夫孔文渊为首的保守派忧心忡忡:“主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此等幼童,心智未熟,骤得大名,易生骄矜之心,或沦为方仲永之流,岂不可惜?且集中优渥资源于数人,恐引‘不公’之议,寒了天下寒门学子之心!”

就连王玄策也从实务角度提出疑虑:“集中培养,耗费必巨,若成效不彰,或半途夭折,则投资巨大,如何向朝野交代?再者,少年得志,心性不稳,若将来恃才傲物,不服管束,岂非养虎为患?”

争议的焦点在于:是遵循“有教无类、循序渐进”的普遍规律,还是对极少数天赋异禀者采取“特殊培养、提前开发”的非常手段?这既关乎教育公平,更关乎对这些特殊个体命运的责任。

林牧之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他深知,寒川的科技事业正面临瓶颈,急需突破性的创新力量。这些少年天才,或许正是打破僵局的希望之火。但如何点燃这火,又不使其灼伤自身或引发不公,需要极高的智慧和谨慎的权衡。

他召见了陆九章、石莹、云芝等孩童,亲自与他们交谈。陆九章对数字的敏感、石莹对机械结构的痴迷、云芝对草木灵性的感悟,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这些孩子清澈而专注的眼神中,看到了普通孩童所没有的纯粹求知欲和独特的世界感知方式。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林牧之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远见的决定,“然,非常之事,需待非常之策。 朕意已决,于格致学院内,特设 ‘天才少年班’ ,遴选此类天赋超常之幼童,进行特殊化、精英化培养。然,必须辅以周全之策,防其弊,扬其利!”

一项极具探索性的“天才教育”实验,在林牧之的亲自主持下启动,其设计充满了谨慎与智慧:

1. 严格且多元的遴选机制:并非仅看早慧或记忆力,而是由禽滑略、华棠、墨翟等大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面试、实操、情境观察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估其天赋领域、思维能力、求知欲和心性稳定性,宁缺毋滥。

2. 特殊的培养模式:

? 小班化、导师制:每期仅招收极少数学生(如五至七人),为每人配备一位顶尖学者作为“学术导师”(如墨翟指导陆九章,禽滑略关注石莹,华棠亲自教导云芝),进行一对一或小组式的深度教学和科研启蒙。

? 个性化课程:打破常规学制,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方向和接受能力,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允许提前学习高深知识,并早期接触前沿研究课题。

? 注重心智与品德教育:特别加强挫折教育、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由德高望重的儒师负责其品德修养,防止其滋生傲慢情绪,强调“天才更需修身”。

3. 建立评估与退出机制:定期对少年班学员进行综合评估,不仅考察学业,更关注其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若发现其不适应此种高压、特殊的培养模式,或出现严重品行问题,则果断调整,甚至劝其转回普通班级,确保其身心健康。

4. 营造相对隔离又适度融入的环境:少年班有独立的学习和生活区域,避免过度曝光和干扰,但同时安排他们定期与普通学子进行文体交流,防止其脱离社会,培养其平常心。

少年班的成立与运作,充满了挑战与关注。

初入少年班的孩子们,面临着远超同龄人的学业压力和期望。陆九章在墨翟的指导下,开始钻研高等算学,时常废寝忘食;石莹在禽滑略的工坊里,接触最精密的机械,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打击;云芝跟随华棠辨识药草,背诵典籍,辛苦异常。外界质疑的目光始终存在,担心他们“拔苗助长”。

然而,在导师们的悉心引导和特殊环境的滋养下,这些天才少年的潜力开始惊人地迸发。陆九章在协助墨翟修订历法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插值算法,简化了计算;石莹根据对现有机床的观察,设计了一种提高装夹效率的小工具,被工坊采纳;云芝则发现了一味常见草药此前未被重视的消炎功效。

当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有学员因压力过大而情绪波动,或因一时成功而沾沾自喜,但在导师及时的疏导和严格的品德教育下,逐渐学会了平衡。

数年后,当林牧之视察少年班,看到这些已褪去稚气、眼神中充满智慧与沉稳的少年们,正在与导师探讨高深课题时,他对禽滑略等人感慨道:

“昔日之神童,今已初具栋梁之材。 朕心甚慰。然,此路艰辛,如履薄冰。”

“天才之育,非为造神,乃为国器。 我等今日之精心栽培,非为满足一己之好奇,而是为寒川之未来,储备可能改变时代的种子。”

“传朕之意:少年班之实验,当慎之又慎,然其探索不可止步。 愿此星星之火,假以时日,可成燎原之势,照亮我寒川科技之前路!”

寒川“天才少年班”的设立,是其人才培养体系走向精细化、分层化的重要探索。它承认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并尝试以最大的责任感和智慧,去呵护和引导那些极其珍贵的特殊天赋。这条道路充满争议与风险,但其背后所体现的对顶尖创新人才的渴望与尊重,以及不拘一格育人才的魄力,正是寒川科技兴邦事业能够不断突破自我、迈向更高峰的关键所在。这些少年天才的命运,将与寒川的国运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