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薪火相传”的深谋远虑,如同在寒川科技大厦的基石之下,又浇筑了一层确保其历久弥新的精神合金。林牧之与元老们为制度延续和人才梯队所做的精心布局,虽不似刀光剑影般壮怀激烈,却以其沉静而坚韧的力量,悄然塑造着寒川未来的气质。寒川科技与发展委员会(科发委)的运作日渐成熟,元老的智慧与年轻精英的锐气在辩论中激荡出新的火花;《科技精神训》的碑文前,一批批学子庄严宣誓;《治国箴言》、《工造心得》等典籍的编纂,系统沉淀着开创者的经验与教训。寒川的科技巨轮,似乎已经装备了能够自我校正的罗盘与深谋远虑的航海图,足以应对未来的风浪。

然而,历史的洪流从不因精心的准备而放缓脚步。就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一场并非源于内部治理或技术瓶颈,而是来自地缘格局剧变的外部战略性挑战,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寒川推到了必须做出根本性抉择的十字路口。

这一挑战的讯号,最初由皇甫嵩的情报网络以最高密级呈递至林牧之的案头。情报并非单一的军情急报,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令人心惊的战略动向拼图:

? 北方,老对手萧铁心部在经历了鹰嘴崖的惨败后,并未如预期般消沉,反而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其派往极西之地的使团带回了更先进的火器图纸和擅长铸造大型攻城器械的工匠,正在秘密加紧练兵,复仇之心炽烈。更令人不安的是,萧铁心似乎正试图与更北方的“冰原巨熊部落”结成同盟,后者拥有寒川急需的优质皮毛和特殊矿产,且民风彪悍。

? 东南海上,琉渊城邦的水师提督高鹏举,在其内部权力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他极力鼓吹的“寒川威胁论”已成为主流。琉渊的舰队正在大规模更新,其新型炮舰的航速与火力据报已对寒川 nascent 的水师构成潜在优势。他们同时加强了对通往南方富庶海域商路的控制,对寒川的海上贸易构成了钳制之势。

? 西南方向,一直与寒川保持若即若离关系的“高原诸部联盟”,因其内部权力更迭,新上台的年轻首领态度转向强硬,不仅提高了过境关税,更开始扣押寒川商队,索要包括火药配方在内的技术作为赎金,其背后隐约有第三方势力挑唆的影子。

这三股势力,原本相互牵制,如今却因寒川的快速崛起带来的共同威胁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战略呼应态势。寒川,这个昔日偏安一隅的势力,在成功实现科技兴邦后,已然成为区域格局中的重要变量,但也因此成为了众矢之的。它面临的,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局部的边境冲突,而是一个潜在的、多方向的战略包围圈的雏形。

消息在科发委的最高层会议上公布时,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凝重气氛。年轻的委员如陈远、云苓等人,面露忧色,深感压力;而禽滑略、华棠等元老,则眉头紧锁,他们从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嗅到了远比以往任何技术难题或内部治理更为严峻的危机气息。

朝堂之上,针对如何应对,迅速分化为截然不同的战略主张:

以大将军郑知远和部分少壮派将领为首的 “主动出击派” ,主张先发制人。他们认为,寒川军力正值鼎盛,科技优势明显,绝不能坐视包围圈形成。应集中精锐,选择威胁最大、实力相对最弱的萧铁心部,发动一场灭国之战,一举荡平北患,震慑东南、西南,打破合围之势。其口号激昂:“以战止战,打出寒川百年太平!”

而以户部尚书王玄策和部分文官为首的 “韬光养晦派” ,则力主 “战略忍耐”。他们指出,寒川虽强,但同时应对三线压力,国力难以支撑。东南水师未成,西南山险难越,北伐纵然获胜,也必是惨胜,且占领广袤北地后将陷入治理泥潭,给东南、西南可乘之机。主张应以外交斡旋为主,暂时让步,换取时间,全力发展水师,经营西南商道,积攒足够实力后再图后举。其论调务实:“小不忍则乱大谋,时间在我,待我水师成、国库盈,何惧宵小?”

两派争论激烈,互不相让,将抉择的重担,完全压在了林牧之的肩头。

这一次的决策,远非以往任何一次技术路径选择或内部改革可比。它关乎寒川的国运走向:是继续以“科技兴邦”为主轴,侧重于内部建设与和平发展?还是必须转向“铁血争霸”,以军事扩张作为破解困局的主要手段?这不仅是战略选择,更是国家身份的重新定位。

林牧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独自登上观星阁最高处,俯瞰着脚下这片他亲手缔造、日益繁荣的土地。工坊的烟火,学堂的灯火,农田的稻浪,交织成一幅太平盛世的画卷。这画卷,凝聚了他与无数臣民半生的心血。他比任何人都渴望这份安宁能够持续。

然而,他也比任何人都清楚,国际政治的残酷逻辑:一味的退让只会助长贪婪,软弱的和平终将被铁蹄踏碎。寒川的科技优势,既是守护和平的盾牌,也可能成为引人觊觎的珍宝。若不展现出足够的力量和决心,周边的饿狼只会越聚越多。

他召见了禽滑略和华棠,进行了一次深夜长谈。没有讨论具体战术,只探讨根本原则。

禽滑略坦言:“主公,科技可富民,亦可强兵。然,若外部环境恶化至无法安心发展,则一切科技成果,终将成为他人嫁衣。剑,须有出鞘之时。”

华棠则忧心道:“然兵者凶器,生灵涂炭。我寒医药,救人之术,岂愿见其用于疗战场之殇?若能以最小代价换和平,方为上策。”

林牧之聆听着,目光扫过阁内悬挂的巨幅寒川疆域图,以及旁边那幅更为广阔、标注着周边势力却仍有大片空白的世界舆图。他的心中,渐渐有了决断。

翌日,太极殿朝会,文武百官肃立。林牧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殿堂的寂静:

“诸公之论,朕已深思。郑卿欲以雷霆之势破局,王卿欲以时间换空间,皆为国谋,赤诚可鉴。”

“然,朕观今日之势,已非单纯战和可决。我寒川,已至继往开来之十字路口。”

“‘科技兴邦’之路,乃我寒川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此志绝不可移! 任何决策,不得损害此根基。”

“然,树欲静而风不止。 豺狼环伺,若我只知埋头建设,无异于稚子怀金行于闹市。和平,非乞求可得,需以实力扞卫!”

“故,朕决意:寒川之国策,将转入 ‘以科技为根基,以武备为后盾,积极进取,破解困局’ 的新阶段!”

他环视群臣,下达了奠定未来十年寒川战略方向的纲领性指令:

1. 军事上,采取“重点突破,威慑全局”之策:暂不发动灭国之战,但向北境增派精锐,陈兵耀武,进行大规模实战演习,展示‘破军铳’阵列与新型城防炮之威,务求以泰山压顶之势,震慑萧铁心,使其不敢妄动,力争将北线稳住。

2. 外交上,推行“远交近攻,分化瓦解”之谋:遣能言善辩之使臣,携重礼与通商优惠,远赴南海诸国,结交可争取之力量,牵制琉渊;对西南高原诸部,则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对友好部落给予贸易优惠,对挑衅者实施精准的经济制裁和有限的军事报复,显示决心与能力。

3. 内政上,启动“临战体制下的科技加速计划”:举国之力,优先保障军工与水师建设。工造司全力攻关大型战舰龙骨铸造与远射程舰炮技术;格致学院定向培养航海、水文、外交、军事工程人才;户部统筹资源,确保战略项目供应。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科技攻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