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战术推演研讨会”的激烈讨论,如同在寒川军事思想的湖面上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更深、更广的领域。当将领们还在消化那些基于新装备的突破性战法时,一场关乎帝国未来百年国运的、更高层级的思考,已经在皇帝林牧之与其最核心的智囊团心中酝酿。战术的革新,终究服务于战略的布局。当寒川掌握的科技力量,从“利器”层面跃升到近乎“道”的层面时,其所支撑的国家大战略,也必然面临一场根本性的重构。

初雪悄然而至,将寒川主城装点得银装素裹。皇宫深处,温暖如春的“文渊阁”内,一场仅有林牧之、内阁首辅王玄策、大将军郑知远、工造总局会办大臣陈烁和情报司主官皇甫嵩五人参与的最高层密议,正在悄然进行。没有繁文缛节,没有沙盘推演,只有君臣五人围炉而坐,但讨论的内容,却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为惊心动魄。

林牧之拨弄着炭火,目光沉静地扫过四位重臣,开门见山:“近日,朕观陈爱卿所奏之技术进展,再思郑爱卿所论之新战术,心中常有一问:昔日我寒川立国于北境,强敌环伺,故定‘科技兴邦’之策,旨在自强御侮,固本培元。如今,鹰坠崖、风滚原诸役,已显我科技之锋;互市堡、望海港之设,亦展我怀柔之策。然,放眼将来,待我蒸汽铁舰纵横四海,电报网络沟通九州,微观之眼洞察入微之时,我寒川之立国根本、强国目标、乃至与天下相处之道,是否亦当时移世易,有所更张?”

这个问题,直指国家战略的核心,沉重而深远。阁内一时寂静,唯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老成持重的内阁首辅王玄策率先沉吟开口,他代表着传统的治国理政与外交平衡思维:“陛下此问,振聋发聩。老臣以为,科技虽利,然国策当以稳为要。我寒川今日之盛,来之不易。当下之策,当以消化既有成果、巩固周边藩篱、厚植国力为主。凭借技术优势,我可以威服人,以利诱人,与诸邦建立以我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使其畏我之强,贪我之利,从而保境安民,开创百年太平。此乃稳健渐进之策,风险最小。” 他的观点,倾向于利用技术优势构建一个以寒川为宗主的区域性霸权体系。

大将军郑知远则目光炯炯,带着军人特有的开拓锐气,他代表着武力和扩张的诉求:“陛下!王相所言,虽是老成谋国之道。然,我寒川既有擎天利刃,岂能甘于偏安一隅?昔日因粮草不济、路途遥远而不可图之远疆,因海路艰险而不可至之彼岸,今以蒸汽巨舰、迅捷通讯,皆成坦途!老臣以为,当制定更宏大的战略目标!譬如,打通西向陆路,直抵富庶西域;组建远洋舰队,探索未知海域,开辟新航路、新领地!将寒川之文明与秩序,推及更广阔天地!此乃开疆拓土,创立不世之功业之策!” 他的构想,充满了帝国扩张的雄心。

工造总局会办大臣陈烁的思考则更为深远,他站在科技发展的本身规律上看待问题:“陛下,王相与郑将军之策,各有道理。然,臣从格物之道观之,科技之力,犹如活水,唯有流动、碰撞、交流,方能保持活力,不断进步。闭关自守,或可享一时之安,然终将导致技术僵化,被他族后来居上。臣以为,寒川未来之战略,核心在于主导并引领一场波及天下的科技变革潮流。我不仅要以技术获利,更要以技术立规则、定标准、塑文明!例如,我寒川制定的度量衡、我倡导的专利制度、我推行的卫生标准,若能为天下所共遵,则我寒川之影响力,将深入骨髓,远超刀兵所能及。此乃文化技术输出,掌控文明进程之策。”

情报司主官皇甫嵩阴冷的声音响起,他洞察的是战略背后的阴暗面与风险控制:“陛下,诸公之论,高瞻远瞩。然,卑职所思,在于隐患与反制。科技扩散,乃双刃之剑。我之标准若成天下共遵,固然有利,然亦使我技术细节暴露于外,易被模仿甚至超越。远洋探索,固然壮阔,然亦可能引来未知强敌。故,未来战略,必须包含严格的核心技术保密体系、对潜在挑战者的预警与遏制机制,以及应对技术扩散后地缘格局变化的预案。优势的维持,比优势的获取更为艰难。”

四位重臣,从稳健守成、积极扩张、文明引领、风险控制四个不同维度,阐述了科技背景下可能的国家战略方向,各有侧重,也各有风险。

林牧之静静聆听,手指无意识地在紫檀木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炭火映照着他深邃的眼眸,其中仿佛有星辰运转,山河变迁。良久,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悬挂着巨幅寰宇图的墙壁前,目光扫过寒川的疆域,以及那片广袤的、标注着未知的海洋和大陆。

“诸卿之见,皆有其理,令朕深思。”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的力量,“王爱卿求稳,乃社稷之基;郑爱卿图进,乃强国之魄;陈爱卿谋远,乃文明之翼;皇甫爱卿虑危,乃久安之盾。”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四人:“然,朕以为,科技之于战略,非是四选一之题,而是如何融会贯通,形成一体之策。”

他指向地图,语气坚定而充满张力:

“其一,战略目标必须升华。 寒川之目标,不应再局限于守土开疆,或建立区域性霸权。而应是——利用科技优势,引领并塑造一个全新的天下秩序! 此秩序,当以我寒川之科技文明为核心,以合作开发、规则共守、风险共担为纽带,将以往依靠武力征服和朝贡维系的关系,转变为基于技术依赖、经济互利和文明认同的深度捆绑共同体!”

“其二,战略手段必须革新。 郑爱卿的铁舰利炮,是我之后盾,而非先锋。王爱卿的怀柔贸易,是我之渠道,而非目的。未来,我寒川拓展影响力之主要手段,当是陈爱卿所言之技术标准与文明输出! 我要让天下人欲用精良之器,必循我寒川之制;欲求强国之道,必学我寒川之学;欲享安康之福,必遵我寒川之规!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其三,战略边疆必须重定。 以往之边疆,在山川险隘,在海岸线。未来之边疆,在技术代差之处,在标准通行之处,在信息可达之处! 皇甫爱卿,你司之职责,将不仅在于探查敌情,更在于监控技术流向,维护我技术边界之安全!”

“其四,战略心态必须转变。 我寒川,当有容纳百川之胸襟与引领时代之自信!不惧模仿,因为我在持续创新;不惧挑战,因为我有体系优势。我们要的,不是孤独的霸权,而是被追随、被模仿、被依赖的领导地位!”

林牧之的阐述,将四位重臣的观点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构建了一个以科技为核心、兼具进取性、包容性和高度自信的宏大战略框架。

王玄策深吸一口气,叹服道:“陛下圣虑,如日月之明!老臣方才之见,确显狭隘了。以技术文明立秩序,实乃万世之基!”

郑知远也激动道:“陛下!若以此为目标,臣之铁舰,便为开拓文明之路的先锋,意义更重!”

陈烁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陛下,此战略若成,寒川将不仅是强国,更是文明的火炬手!”

皇甫嵩深深一躬:“卑职明白,情报司未来之使命,将更为复杂与关键。”

林牧之点头,决然道:“既如此,便以此为新战略之基!王爱卿,着你牵头,会同各部,制定《寒川未来五十年发展纲要》,将今日所议之精神,细化为政、经、文、军各领域之具体国策!”

“郑爱卿、陈爱卿,新军建设与技术研发,需紧密围绕此战略展开!”

“皇甫爱卿,扩大情报网络之覆盖范围与深度,重点关注全球技术动态与潜在挑战者!”

“我寒川之‘科技兴邦’,自此将进入以科技塑造天下的新阶段!诸卿,共勉之!”

文渊阁的炉火,映照着五张坚定而充满历史责任感的面庞。一场由科技飞跃引发的国家战略大讨论,至此尘埃落定。寒川这艘巨轮,在完成了内部的艰难铸造后,终于明确了驶向深蓝的航向——不再仅仅是寻求自身的强大,而是要凭借科技的力量,去重新定义强国的内涵,去亲手开启一个属于寒川、也必将改变整个世界的新时代。科技改变的,不仅是战术战法,更是国家命运的轨迹和文明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