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川西行使团的帆影,承载着帝国的期望与忐忑,消失在海平面之下已近半年。京城之中,关于西方奥伦特帝国的种种猜测与想象,在朝野间悄然流传,混合着好奇、不安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大多数官员和民众,仍沉浸在“潜蛟”勘探队带回深海希望的喜悦与“海上力量之梦”的豪情中,潜意识里认为,寒川凭借其独步东方的火器与格物之术,纵使面对远方来客,亦当不落下风。然而,当西行使团的第一批加密急报,由皇家信鸽穿越千山万水,最终呈递到林牧之的御案上时,所带来的震撼与冲击,却远超所有人的预料。这并非捷报,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充满了惊叹号与问号的 《初识奥伦特帝国实录》。

急报的主笔,是使团中的首席技术随员,工造总局青年俊杰、陈烁的得意弟子赵清远。他的笔触,不再是平日的冷静客观,而是充满了身临其境的震撼与深刻的忧思。

“……臣等乘‘破浪号’,历尽风涛,耗时三月余,终抵奥伦特帝国东部重要港口‘金岸城’。甫一入港,举目所及,臣……几疑身入幻境!”

奏报的开篇,便定下了基调。赵清远详细描述了金岸港的景象:石质巨堤绵延数里,其工整坚固,远超我望海港;港内桅杆如林,船只形制各异,不仅有类似其使团船只的三角帆快船,更有体型巨大、多层甲板、装备数层炮窗的巨型战列舰,其威势令人胆寒。码头起重机并非纯靠人力畜力,竟有利用水力或复杂齿轮组驱动的迹象!城内建筑,多以白石砌成,宏伟高耸,拱顶、廊柱样式奇诡,街道宽阔以石板铺就,且有疑似公共排水系统。市集之上,货物琳琅满目,其玻璃器皿之纯净剔透、金银器雕刻之繁复精美、呢绒布料之色泽鲜艳质地均匀,皆在我之上。更有一种名为‘印刷机’之物,可快速复制书籍,满街可见书摊,市民识字者似众……

字里行间,描绘出的并非一个“蛮荒”或“略逊一筹”的文明,而是一个在城市建设、港口工程、机械应用、手工业乃至文化普及程度上,都展现出高度成熟和独特优势的强大帝国。

“……奥伦特人待我使团,礼仪周全,然其眼神之中,自带一股审视与……居高临下之意。其学者与我等交流格物之学,谈及天体运行,竟有‘日心’之假说;论及几何算术,其体系严谨,符号精炼,似有独到之处;其医者,对人体构造之了解,绘图之精细,令人咋舌,虽无我磺胺之速效,然其外科手术器具之精良,理论之系统,亦不可小觑……”

这部分内容,更是在基础科学和理论体系层面,给寒川带来了冲击。奥伦特帝国并非只有“奇技淫巧”,其在自然哲学、数学、医学等基础学科上的积累和思维方式,似乎与寒川偏重实用技术的路径有所不同,甚至在某些理论认知上更为超前。

“……尤其令臣心惊者,乃其海军操演。受邀观其一部战舰演习,其舰队阵型变换之娴熟,旗语通讯之高效,炮火齐射之威势,以及其火炮之射程与精度,虽在爆炸威力上或不及我‘雷龙炮’,然其整体协同与标准化程度,极高!且其海图绘制之精确,对远洋航行经验之丰富,绝非我水师短期内可及。臣暗观其船厂,其采用标准化部件预制、流水组装之法,效率惊人……”

这是在军事组织、工业生产模式上的对比,指出了奥伦特在体系化、标准化方面的优势,这正是大规模工业化的雏形。

奏报的最后,赵清远写下了沉重的结语:

“陛下,臣等此行,方知天外有天!奥伦特之强,非止一器一物之利,乃在其数百年之文明积淀,在于其系统之学问、成熟之制度、高效之组织与开拓之野心。我寒川虽有火药、蒸汽之萌芽,锐意进取,然在诸多基础领域、在体系化建设与海洋经验上,与之差距,恐非朝夕可弥补。此次接触,非为示弱,实为警醒!若欲与之并立于世,我寒川之路,犹远且艰!万望陛下与朝中诸公,深察之,慎处之!”

这份急报,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寒川朝廷刚刚因内部成就而升温的头脑上。林牧之在御书房内,将奏报反复看了三遍,每一次阅读,脸色便凝重一分。他独自一人,在巨大的寰宇图前站立良久,图中奥伦特帝国的区域,不再是模糊的轮廓,而是被赵清远的描述填充上了令人敬畏的细节。

三日后,一次范围极小的最高层级密议在静思殿举行。与会者仅有林牧之、王玄策、陈烁、皇甫嵩,以及被紧急召回的、尚未卸去风尘的西行使团正使李璟。殿内气氛压抑得几乎令人窒息。

林牧之将赵清远的奏报传给众人阅览。王玄策看后,倒吸一口凉气,喃喃道:“竟……竟至如斯境地?其国富庶,制度井然若此?” 他首先感受到的是经济与治理层面的差距。

陈烁的双手微微颤抖,他作为一名顶尖的技术官员,更能体会到赵清远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技术细节所带来的冲击。他尤其关注标准化生产、基础理论和水力机械的应用。“陛下……臣……臣以往确有些坐井观天了。其基础之扎实,体系之完备,尤在格物理论层面……我寒川,偏重实用,根基恐有不及啊!” 他的自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皇甫嵩面色阴沉,他从中看到的是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潜在的军事威胁:“陛下,如此帝国,其志必不在小。观其港口舰船,其扩张之势已显。我寒川,恐已成其东顾之目标。”

使团正使李璟则补充了更多细节,描述了奥伦特宫廷的奢华与礼仪的繁复,以及对方官员在交谈中流露出的、对东方“神秘国度”的好奇与隐隐的优越感。“对方虽以礼相待,然其态度的确……颇有俯视之意。且其对我磺胺、火药兴趣极大,探问甚详。”

众人的汇报,拼凑出一个比想象中更强大、更成熟的文明形象。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笼罩在静思殿内。

林牧之始终沉默地听着,直到众人言毕,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一张张写满震惊与忧虑的脸庞。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脸上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是一种异常冷静的清明。

“诸卿,”他的声音平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赵清远此报,字字千钧,乃是用双眼为我寒川窥见了真实的世界。此非丧钟,而是警世良言!”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央,语气逐渐变得激昂:

“以往,我等或沉醉于鹰坠崖、风滚原之胜,或欣喜于深海取样之成,自以为科技兴邦,已近大成。今日方知,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 奥伦特之强,在于其整体文明之高度!此非仅兵甲之利,乃是学问、制度、技艺、野心之综合体现!”

他看向陈烁:“陈爱卿,尔等格物之士,可曾想到,几何算术亦可成严密体系?可曾想到,水力齿轮竟能驱动千斤重物?此乃根基之重要!”

他又看向王玄策:“王爱卿,可曾想到,其城市治理、商贸流通、文化普及,竟至如斯程度?此乃制度之力量!”

最后,他看向皇甫嵩与李璟:“其舰队之威,扩张之势,乃国力之延伸!”

“然!”林牧之话锋一转,眼中爆射出锐利的光芒,“奥伦特之强,非令我寒川沮丧退缩之由,反是激励我辈奋起直追之动力!”

“其一,正视差距,方能知耻后勇。 我寒川起步虽晚,然锐气正盛,更有火药、蒸汽此等利器为突破口,未必不能后来居上!”

“其二,知己知彼,方能取长补短。 奥伦特之长处,正是我寒川可学之处!其基础科学、其机械原理、其标准化生产、乃至其市政管理,皆可为我所用!此次接触,非为受挫,实为开启一扇学习之窗!”

“其三,坚定道路,方能发挥优势。 我‘科技兴邦’之策,方向无误!当下之要,乃在夯实基础、完善体系、加速创新!既要保持火药、蒸汽等优势领域的领先,更要大力补强算学、几何、物理等基础学科!格致学院需改革,须理论与应用并重!”

“其四,保持自信,方能从容周旋。 奥伦特虽强,然我寒川亦非弱者!我有其未备之磺胺,有其未精之火药,更有举国上下励精图治之决心!与之交往,当不卑不亢,以师其长,以御其锋!”

林牧之的总结,将一场可能引发恐慌的危机,转化为了一次深刻的战略反思和动员。他没有被差距吓倒,反而从中看到了更清晰的追赶方向和更强大的前进动力。

“传朕旨意!”林牧之决然下令,“李璟、赵清远等使团成员,归国后立即闭门撰写详细见闻录,呈送内阁与格致学院,令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及格致学院所有讲师以上人员,必须研读! 朕要让我寒川上下,都看清这世界,都明白肩头之重任!”

“陈烁,工造总局与格致学院立即着手,系统研究奥伦特之长技,尤其是其基础科学理论与机械原理,设法引入、消化、再创新!”

“王玄策,礼部与户部需制定长远方略,如何在与奥伦特的交往中,最大程度获取我所需之知识、技术与资源,同时保护我之核心利益。”

“皇甫嵩,情报司之重心,须极大向西方倾斜,不惜一切代价,深入了解奥伦特之政治、经济、军事详情,及其与周边势力之关系。”

一场由初次深度接触引发的内心地震,在林牧之沉着有力的领导下,迅速转化为推动寒川加速前行的强大动能。与更先进文明的接触,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寒川的不足,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寒川的“科技兴邦”征程,在经历了这次灵魂冲击后,非但没有停滞,反而被注入了更深刻的危机感、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坚定的决心。真正的竞赛,现在才刚刚开始。第二卷的故事,就在这种认清现实、知耻后勇、面向世界的宏大格局中,落下了意味深长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