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 > 第329章 人才梯队的形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体系化的威力”如同一部精密的机器,在寒川帝国的肌体中高效运转,将科技、军事、工业、民生等各个部件有机地联结起来,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协同力量。然而,林牧之与他的核心智囊们深知,任何宏大的体系,其最根本的支撑,终究是人。科技需要人去研发,制度需要人去执行,创新需要人去推动。寒川的“科技兴邦”战略能否持续,宏伟的“凌云计划”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源源不断的、能够理解、掌握并发展这套体系的人才梯队。幸运的是,历经十余年的耕耘,寒川在教育、选拔、历练人才方面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终于开始结出累累硕果,一个老中青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覆盖多领域、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的人才梯队,已蔚然成形。

这一日,春和景明,林牧之在工造总局会办大臣陈烁的陪同下,轻车简从,来到了帝国人才的摇篮——格致学院进行视察。他们没有惊动太多人,信步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感受着这里蓬勃的朝气。

他们首先来到了蒙学部。一群十岁左右的孩童,正围在一具巨大的蒸汽机模型前,听一位年轻的讲师讲解基本原理。孩子们眼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争先恐后地提问:“先生,为什么锅炉里的水烧开了就能推动轮子转动?”“那个叫‘活塞’的东西,是怎么一来一回工作的?”讲师耐心地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解答,甚至让孩子们亲手操作一个简化版的模型。林牧之驻足观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陈烁低声道:“陈爱卿,你看这些娃娃,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蒸汽机、望远镜于他们而言,如同我们幼时眼中的水车、纺车一般自然。科技之种,已深植于下一代心田,此乃我寒川最大之希望。”

接着,他们移步至高等算学馆。这里的气氛更为专注和深邃。二十余名青年学子,正在导师的带领下,研讨一道关于曲面几何的难题。黑板上写满了复杂的符号和算式,学子们时而凝神思索,时而激烈辩论。林牧之认出了其中几人,有当年在“仰望星空”争论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学者,也有在“天工计划”中参与弹道计算的后起之秀。陈烁介绍道:“陛下,此届学子,多有参与实际项目的经历,他们不仅学理论,更知如何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譬如那位穿蓝衫的学子,其关于流体阻力的论文,已直接应用于新式舰船的设计优化。”

最后,他们来到了格致学院与工造总局合办的“高级研修班”。这里的学员,多是已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中年工匠或低阶技术官员。他们回到学堂,系统学习最新的科学理论和管理知识。一位来自“龙魂号”船坞的资深工匠班长,正向学员们分享如何将新的标准化流程应用于复杂部件的装配,并提出了几条改进建议,引得讲师和同学们纷纷点头。陈烁感慨道:“陛下,此乃‘教学相长’。老工匠的经验,与新知识的碰撞,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

视察完毕,林牧之在学院静室召见了学院的几位山长(院长)和杰出教师代表。他动情地说:“朕今日所见,心潮澎湃。蒙童启智,青年锐进,中年砥柱,三者相继,生生不息。 此人才梯队之形成,比我寒川多添十艘‘龙魂号’,更令朕感到踏实与自豪!”

然而,人才梯队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平日的教学与研究中,更在应对突发挑战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数月后,一场意外考验了这支梯队。寒川主要的磺胺生产基地——“百草堂”工坊,其核心反应釜因长期高负荷运转,内部一种特殊的催化涂层出现大面积剥落,导致产量骤降,质量也出现波动。而此时,正值边军换防和南方疫病高发期,磺胺需求极大。若供应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工坊总监是位经验丰富的老药师,他试图用传统方法修复,但效果不佳,急得团团转。消息迅速上报至工造总局和药石司。

面对危机,寒川的人才体系迅速启动:

第一梯队(经验应对): 工造总局立即派出数名资深材料工程师和化学师赶赴现场,他们凭借多年的经验,稳住了基本生产,防止了事故扩大。

第二梯队(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药石司首席华棠想到了自然哲学研究院。她亲自致电陈烁求助。陈烁立即指派了研究院内专攻材料表面处理和催化机理的青年研究组(组长正是当年在基础科学呐喊中迷茫的陆明远)火速支援。这些年轻人带着先进的检测仪器和理论模型抵达工坊,他们不再仅仅依赖经验尝试,而是通过分析涂层成分、反应条件,快速定位了问题的根源——是反应温度控制模块的一个微小偏差,长期累积导致了涂层晶格结构的疲劳损伤。

第三梯队(创新解决): 定位问题后,陆明远团队没有止步于修复。他们与工坊的老工匠、工造司的工程师紧密合作,利用其对材料科学的深刻理解,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涂层配方和改进的温度控制算法。虽然新配方的应用需要冒险,但在老总监的权衡和支持下,进行了紧急试验。结果令人惊喜,新涂层不仅解决了剥落问题,甚至将磺胺的产出效率提升了近百分之五!

第四梯队(系统保障): 在整个过程中,户部的物资调配渠道确保了新配方所需原材料的快速供应;格致学院化学科在校师生也参与了部分辅助计算和数据整理工作;情报司则密切关注外界动向,防止技术泄露。

一场可能引发药品供应危机的突发事件,在短短十天内,被这支多层次、跨部门的人才团队协同化解,并且实现了技术上的意外升级。老总监握着陆明远的手,老泪纵横:“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若无你们这些学院派的精准诊断,老夫就是磨破嘴皮子也找不到症结!” 陆明远则谦逊地回答:“前辈过奖,若无您和工匠们的实践经验,我们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

消息传回京城,林牧之览报后,良久不语,最终对近侍感叹道:“今日方知,人才梯队之威,乃体系化威力之灵魂! 老者的经验,如同磐石,稳住了阵脚;青年的锐气,如同利刃,剖开了迷雾;中年的担当,如同桥梁,连接了古今。更可贵者,他们能协同作战,各展所长,而非互相掣肘。此役,非一器一药之胜,乃我寒川育才、用才之道之大成!”

他随即下旨,重奖了此次事件中的所有有功人员,从老总监到陆明远的年轻团队,乃至提供后勤保障的各方。并特别旨令格致学院和工造总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跨代交流与合作,完善人才选拔与激励机制。

寒川帝国人才梯队的形成与成熟,标志着其“科技兴邦”战略获得了最可持续、最富活力的动力源。它意味着,寒川的崛起,不再依赖于个别天才或明君的昙花一现,而是建立在了一套能够不断自我复制、自我优化、自我超越的人才生产与赋能系统之上。这支梯队,如同奔流不息的活水,将为寒川的巨轮注入永不枯竭的前行动力,支撑着它驶向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这无疑是林牧之及其团队,在“科技兴邦”征程中,所取得的最为深远和宝贵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