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川帝国以“力量与责任”并重的新思维,成功化解西北羌戎边衅,化干戈为玉帛,不仅巩固了边防,更在周边区域树立起一种既强大又讲原则、既威慑又怀柔的崭新形象。然而,寒川这种依托“龙心”等革命性技术悄然崛起的态势,尤其是其在“新时代宣言”大典上公开展示的科技肌肉与流露出的远大抱负,不可能永远被隔绝于国际视线之外。当寒川自信地调整着自身姿态时,外部世界,特别是那个一直将其视为潜在竞争对手的西方霸主——奥伦特帝国,也正在以一种愈发警惕和强硬的眼光,重新评估着这个东方巨人的实力与意图。一场源于技术差距焦虑和战略猜忌的 “外部反应升级” ,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向寒川席卷而来。
这场升级的序幕,由一场精心策划的 “技术展示与威慑” 拉开。
初春,一支规模庞大的奥伦特帝国特混舰队,在其声名显赫的海军上将阿尔瓦罗的率领下,以“友好访问”和“联合反海盗演习”为名,抵达了寒川东海最重要的港口及海军基地——镇海港。这支舰队阵容豪华,包括其最新锐的“胜利级”三级战列舰旗舰“皇家雄狮号”,以及数艘护卫舰和补给舰,其帆装整洁,炮窗森然,水兵操练娴熟,刻意展现着奥伦特传统海军的雄厚底蕴与纪律。
欢迎仪式盛大而隆重,寒川方面由水师都督郑啸海(郑知远之子)主持,依足了外交礼节。然而,在表面的觥筹交错之下,暗流汹涌。奥伦特特使费迪南德伯爵(已是第二次来访)在宴会上,言辞间充满了看似友好实则施压的机锋。
“郑都督,”费迪南德举着酒杯,面带微笑,眼神却锐利,“贵国近年来发展迅猛,令人惊叹。尤其是贵国皇帝陛下在‘新时代宣言’中展示的……嗯,那种新型动力机械,实在令人印象深刻。不知我是否有幸,能参观一下贵国应用了此类技术的舰船?也好让我等开开眼界,学习一番。” 他的请求,看似恭维,实则直指寒川的核心机密,试探意味十足。
郑啸海沉稳应对,滴水不漏:“伯爵阁下过誉了。我寒川不过是在前人基础上略有寸进,些许微末技艺,难登大雅之堂,岂敢在贵国海军面前班门弄斧?此次贵舰队来访,舰容壮盛,才真正让我水师将士受益匪浅。”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回对方舰队的观摩上。
阿尔瓦罗上将则更为直接,在参观寒川港口设施时,指着港内停泊的、仍在大量使用的风帆战舰和一些早期明轮蒸汽舰,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郑将军,贵国港口规划井然有序,令人佩服。不过,如今海上霸权,终究要靠坚船利炮。我奥伦特最新一级战列舰,已全面采用强化帆装与改良火炮,航速与火力均非昔日可比。听闻贵国也在致力海军革新,不知进度如何?这海疆万里,没有强大的舰队,终究是难以守护啊。” 这番话,既是炫耀,也是隐晦的警告。
寒川方面安排奥伦特使团参观了港口和部分公开的造船设施,但核心的“龙心”轮机研制基地和“洪荒级”战舰船坞,则被以“军事禁区”为由婉拒。奥伦特人员虽表面表示理解,但暗中利用一切机会观察、打探,其随行工程师和学者更是对寒川港口的起重机、轨道车等工业设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频频记录。
这次访问,表面上维持了和平,实则是一次赤裸裸的实力展示与情报搜集。奥伦特意图很明确:提醒寒川谁才是海上传统霸主,并尽可能摸清寒川的真实技术底细。
访问结束后不久,外部反应的升级开始以更实质性的方式显现。
首先是在贸易与技术封锁领域。奥伦特帝国联合其几个主要盟国和附庸,突然宣布对一系列“敏感物资”实施出口管制,清单上不仅包括高精度机床、特种合金原料、大型舰用蒸汽机核心部件等传统禁运品,更首次将“与高速动力相关的技术资料与专利许可”列入其中。同时,奥伦特商人在与寒川的贸易中,开始刻意压低寒川出口的丝绸、瓷器等传统商品价格,并试图抬高精密仪器、优质煤炭等寒川急需物资的售价。
户部尚书王玄策拿着最新的贸易报告,眉头紧锁地向林牧之汇报:“陛下,奥伦特此举,意在掐我咽喉,滞我发展!虽我自有替代渠道且工造司已能生产大部分物资,然其顶尖设备与特殊原料的输入受阻,势必会拖慢‘洪荒级’战舰及一些精密项目的进度。且其压低我出口货价,亦有损我国库收入。”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地缘战略空间的挤压。
情报司主官皇甫嵩呈上了更令人不安的密报:“陛下,奥伦特正加速其在南洋的军事存在。其舰队频繁访问暹罗、爪哇等邦国,并提供军事援助,修建补给基地。更有迹象表明,其正与我国西南山地的一些部落秘密接触,煽动叛乱,意图在我后院点火。其战略意图,乃是构筑一条从海上到陆地的对华包围圈,限制我向海洋及南方发展空间。”
甚至在外交场合,奥伦特的态度也日趋强硬。在一次多边商贸会谈中,奥伦特代表公然质疑寒川的专利制度,称其“保护了来源不明的技术”,影射寒川窃取其技术成果,并要求寒川“开放市场,公平竞争”,实则欲打压寒川新兴的工业。
面对这一系列步步紧逼的升级反应,寒川朝廷内部再次出现了不同声音。
以大将军郑知远为代表的部分军方将领,主张强硬回击:“陛下!奥伦特欺人太甚!分明是惧我崛起,故行此卑劣手段!我水师虽新舰未成,然现有舰队亦有一战之力!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加强南海巡逻,展示武力,对其附庸施加压力,甚至可考虑支持其海外殖民地的反抗力量,让其也尝尝后院起火的滋味!”
而王玄策和部分文官则忧心忡忡,主张谨慎:“陛下,奥伦特底蕴深厚,树大根深。若此时与之全面对抗,恐正堕其彀中,将我拖入军备竞赛与冲突泥潭,极大消耗我国力,延误我发展大计。不若暂避其锋,加强内功,广交朋友,破其孤立之策。”
工造总局会办大臣陈烁则从技术角度提出担忧:“陛下,外部封锁虽带来困难,但亦可能激发我自主创新。然,若应对不当,引发全面冲突,则我辛辛苦苦营造的和平发展环境将毁于一旦。需寻一既能维护尊严与利益,又不至全面摊牌之策。”
朝堂之上,争论激烈。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林牧之,等待他的战略决断。
林牧之静听各方陈述,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地图上奥伦特那遍布全球的殖民据点与海军航线,又看了看寒川那正在奋力向海洋延伸的触角。他深知,这是寒川崛起道路上必须经历的考验,是力量增长必然招致的反弹。
良久,他缓缓起身,声音沉稳而坚定,定下了应对的基调:
“奥伦特之反应,早在朕意料之中。此非坏事,恰证明我寒川之路,走对了!然,应对之道,不可逞匹夫之勇,亦不可一味退让。”
“朕意已决,采取 ‘内外兼修,刚柔并济’ 之策:
对内: 加速‘洪荒级’战舰与‘九州通衢’铁路建设,工造司全力攻关技术瓶颈,实现关键物资自给。此乃根本,任他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
对外:
一、 外交上,保持定力,广结善缘。 主动加强与波斯、天竺等奥伦特非核心盟友的关系,扩大贸易,分化其阵营。对南洋诸国,加大经济文化援助,展示我合作诚意,破其孤立。
二、 军事上,有限示强,精准反击。 水师加强在近海关键航道的存在,举行针对性演习,展示扞卫海疆之决心与能力。但对奥伦特核心利益区,暂不主动挑衅。对其煽动叛乱,则坚决清剿,毫不手软。
三、 舆论上,掌握主动,阐明立场。 通过官报、使节,向外界清晰传达我寒川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之理念,揭露奥伦特霸权行径之实质。
四、 技术上,开放与保护并重。 在确保核心机密的前提下,可适度扩大非核心技术的交流,展现自信,吸引人才。”
林牧之的策略,体现了一种成熟的大国智慧:既不回避冲突,也不轻易陷入对抗;以我为主,稳住阵脚,利用对手的压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同时运用综合手段化解围堵。
旨意下达,寒川帝国这艘巨轮,在外部风浪骤然升级的环境中,调整航向,更加坚定地向着既定目标驶去。奥伦特的反应升级,非但未能遏制寒川,反而像一块磨刀石,让寒川的战略神经更加敏锐,让寒川的崛起意志更加凝聚。一场围绕科技霸权与地缘战略的、更深层次的博弈,已然展开。外部世界的压力,正在成为淬炼寒川帝国真正成色的又一重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