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川城,不,如今应该称之为昭明王朝的临时都城,沐浴在春末夏初的暖阳下。

城内的主干道,昔日坑洼的黄土路早已被平整的石板路取代,车马行人络绎不绝。

道路两旁,新开设的各式店铺招牌林立,伙计们热情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还有那叮叮当当的铁匠铺打铁声,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市井交响乐。

一座二层茶楼的雅间里,林牧之临窗而坐,手中端着一杯清茶,目光沉静地俯瞰着街景。

他今日未着官服,只穿了一件普通的青灰色长衫,但挺拔的身姿和锐利的眼神,依旧让偶尔瞥见的路人感到一股不凡的气度。

“主公,看来您推行的新币和商税法令,成效显着。”

坐在对面的苏婉清放下手中的账册,素手轻抬,为他续上热茶。

她今日也是一身简便的素色衣裙,发髻简单挽起,气质温婉如水,但眉宇间却比几年前更多了几分干练与从容。

“账面流通的铜钱和银两比上月又增加了三成,市面上的货物种类也丰富了许多。尤其是江南的丝绸、闽地的茶叶,如今在寒川也能轻易买到了。”

林牧之微微颔首,指尖无意识地在茶杯边缘摩挲着。

“货币统一,商路畅通,只是基础。婉清,你看那边。”

他伸手指向街道尽头一处热闹的工地。

那里,一座颇具规模的建筑正在兴建,框架已经搭起,工人们喊着号子,协力将一根粗大的梁木架上去。

“那是新建的‘蒙学堂’?”

苏婉清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眼中流露出赞许。

“正是。按照新政,凡适龄孩童,无论出身,皆可入学,蒙学三年,束修全免。光是这都城,此类学堂就已规划了五所。”

林牧之的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那是看到理想一步步照进现实带来的满足感。

“知识不应是士族门阀的专利。开启民智,方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只是……阻力依旧不小。”

他话音未落,雅间的门被轻轻敲响。

“进。”

身着便装,面容刚毅的郑知远推门而入,额角那道疤痕在光线映照下更为明显。

他先是抱拳行礼,然后才坐下,习惯性地将手按在腰间——虽然并未佩刀。

“主公,苏姑娘。刚收到边境军报,拓跋宏部族已完全接受了我们划定的牧场边界,互市也已顺利开启,边境近来甚是安宁。”

“辛苦了,郑大哥。”

林牧之点点头,将一杯茶推到他面前。

“边境安宁是好事,可以让我们更专注于内政。不过,内部的‘边境’,未必就全然安宁。”

郑知远闻言,浓眉微蹙,掌心微微出汗。

“主公是指……那些旧士族的残余?”

“不止。”

接话的是苏婉清,她指尖轻轻拨弄着算盘珠子,发出清脆的声响。

“昨日户部议事,仍有几位老臣对新颁的《均田令》和《雇工律》颇有微词,认为‘尊卑有序,古制不可轻废’。尤其是关于佃户可自主择主、雇工需订立契约保障最低酬劳的条款,他们觉得是撼动了根基。”

林牧之冷哼一声,瞳孔微缩。

“撼动?我们要建的,本就是一座与旧朝截然不同的新大厦!他们的根基,是建立在无数佃户、工匠的血汗与屈辱之上的,如今不过是把本该属于人的尊严和权利,还回去罢了。”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也有一丝因守旧势力阻挠而产生的愠怒。

这时,雅间的门再次被推开。

赵铁柱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工装上还沾着些许新鲜的铁屑,敦实的身材像一座铁塔。

他见到几人,习惯性地就想抬手行礼,却被林牧之用眼神制止了。

“铁柱,坐。工坊情况如何?”

赵铁柱喉结滚动了一下,似乎有些激动,话也说得比平时快了些。

“主公,成了!您上次给的‘标准化’图纸,第一批按照统一规格打造的螺栓、齿轮,已经试产出来了!各个工坊出来的零件,真的能互换使用!”

他反复说着“成了”,脸上因为兴奋而泛着红光。

“这样一来,以后器械维修、部件更换,效率能提升数倍不止!几个大工坊的管事看了,都说这是‘神技’!”

这个消息,让房间里的气氛为之一振。

林牧之眼中的愠怒散去,露出了真切的笑意。

“好!这才是真正的进步!不是空谈礼法,而是实打实地提升效率,改善民生。”

他站起身,再次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

人群中,他看到一名穿着粗布衣服的汉子,正拿着新领到的工钱,在货摊上为女儿挑选一朵鲜艳的绢花;看到几个刚下工的年轻工匠,勾肩搭背地说笑着走进一家面馆;还看到一名老农,赶着驮满粮食的驴车,脸上是掩不住的丰收喜悦。

这些平凡的景象,此刻在他眼中,比任何捷报都更令人动容。

苏婉清不知何时也站到了他身侧,轻声说道:

“夫君,你看那位老伯。我记得几年前,寒川的百姓面有菜色,见到官兵唯恐避之不及。如今,他们脸上有了笑容,眼里有了光。”

她耳尖微微泛红,这声在私下场合才用的“夫君”,包含着深深的理解与支持。

林牧之深深吸了一口气,街面上传来的,不只是各种气味,更是一种名为“希望”的蓬勃生机。

“是啊,笑容和光。这才是我们奋斗的意义所在。”

他转过身,看向屋内的三位核心伙伴,目光灼灼。

“郑大哥,继续加强新军纪律教育,务必做到秋毫无犯,赢得民心即是巩固国防。”

“铁柱,标准化要全力推广,同时不能放松安全规程,产能提升绝不能以人命为代价。”

“婉清,财政方面你多费心,确保惠民政策能落到实处,税款要用在刀刃上,学堂、医馆的建设不能停。”

三人齐齐肃容应道:“是,主公!”

林牧之的目光重新投向窗外,投向那片他亲手参与缔造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土地。

社会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它发生在蒙学堂的朗朗读书声中,发生在工坊标准化零件的精密咬合里,发生在百姓逐渐充盈的钱袋和绽放的笑脸上,也发生在与旧观念不断碰撞、突围的每一次朝议和法令推行之中。

道路且长,但行则将至。

他知道,旧的坚冰正在融化,新的秩序,如同这春末的草木,正在顽强地生长。

而他和他的伙伴们,将继续是这场伟大进步的守护者与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