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川城头,新铸的“昭明”旗帜在春风中猎猎作响。
林牧之一身简便的青衫,与苏婉清并肩而立,俯瞰着这座焕然一新的城池。
城墙之下,不再是昔日饥民羸弱的景象。
取而代之的,是车水马龙的商队,和脸上洋溢着希望笑容的百姓。
“牧之,看这景象,真像一场梦。”
苏婉清素手轻抚城垛,语气中满是感慨。
短短数年,从一座边陲绝境小县,到如今雄视天下的新朝心脏,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林牧之目光深邃,微微颔首。
“是啊,战火终于平息了。”
“但这和平,来之不易,更需用心维系。”
他转过身,看向苏婉清。
“婉清,户部的统计出来了吗?”
苏婉清从袖中取出一份报表,指尖点着上面的数字。
“出来了。战后第一个季度,各州府商税同比战前增长了三成。”
“尤其是铁路沿线的城镇,贸易活跃度极高。”
“得益于你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农税减免,百姓手里有了余钱,市面自然就繁荣了。”
林牧之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民生为本,科技兴国。这八个字,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只有让最普通的百姓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和平的根基才算稳固。”
他顿了顿,继续问道。
“工坊那边的产能跟得上吗?”
“赵铁柱昨天还来抱怨,说订单排到了明年。”
苏婉清轻笑,眼中闪过一丝揶揄。
“他说你再不想办法扩大生产线,他就要带着铺盖卷睡在工坊里了。”
林牧之也笑了。
“这个赵铁柱,还是老样子。”
“不过,这种‘抱怨’,我听着高兴。”
“说明我们的新技术、新产品,有市场,有需求。”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汽笛声由远及近。
两人循声望去。
只见一列冒着白色蒸汽的火车,正缓缓驶入寒川火车站。
车身上,“昭明号”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车厢里,满载着来自西域的香料、皮货,以及从中原各地汇集而来的粮食、布匹。
“铁路网,才是真正将天下连成一体的血脉。”
林牧之感慨道。
“下一步,我们要把铁路修到更偏远的州县去。”
“让繁荣,不仅仅局限于中枢和沿线。”
苏婉清点头表示赞同。
“郑知远将军已经派兵清理了主要干道附近的匪患,筑路队的安保不成问题。”
“只是,这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
“资金的事,你来统筹。”
林牧之果断地说。
“我们可以发行一期‘建设债券’,面向民间募集资金。”
“用未来的铁路收益作为担保和偿还。”
苏婉清眼睛一亮。
“这倒是个好办法!既能解决资金缺口,又能让民众分享国家发展的红利,增强认同感。”
“我回去就着手制定细则。”
两人正商议着,一名侍卫快步登上城楼。
“君上,郑知远将军在议事厅求见。”
“说是有要事禀报。”
林牧之与苏婉清对视一眼。
“看来,我们的郑大将军也闲不住。”
议事厅内,郑知远一身戎装,风尘仆仆,但精神矍铄。
他刚刚结束了对北部边境的巡视。
“牧之,边境防线已经按照新的标准重新构筑完毕。”
郑知远指着沙盘上的标记。
“依托棱堡群和铁路,形成了纵深防御。”
“即便北狄再有异动,我们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林牧之仔细查看着沙盘。
“辛苦了,郑叔。”
“不过,我们现在的主要方向,是和平发展。”
“对于拓跋宏的部落,以及周边其他势力,要以安抚和贸易为主。”
郑知远抱拳。
“末将明白。”
“武力是保障,但繁荣才是目的。”
“我已经下令,在几处主要边境关口开设大型互市。”
“用我们的布匹、铁器、茶叶,换取他们的牛羊、马匹和毛皮。”
“效果很好,双方百姓都很欢迎。”
林牧之赞许地点头。
“这就对了。”
“让边境百姓都能从和平中获利,他们自然会成为和平最坚定的维护者。”
郑知远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只是……探子回报,海外那个古国,似乎并未死心。”
“他们虽然在上次海战中受挫,但仍在暗中积蓄力量。”
“而且,似乎还在试图接触一些旧朝的残余势力。”
林牧之的眼神锐利起来。
“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知远,海军的新式战舰列装进度如何?”
郑知远立刻回道。
“三艘新式蒸汽铁甲舰已经下水海试,性能远超旧舰。”
“后装舰炮的射程和精度也大幅提升。”
“足够震慑宵小。”
“很好。”
林牧之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继续保持威慑。”
“同时,通过外交途径,向他们传递明确的信号。”
“昭明王朝渴望和平,但绝不畏惧任何挑战。”
“谁想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就要做好承受毁灭性打击的准备。”
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郑知远肃然领命。
“末将遵命!”
郑知远退下后,林牧之走到窗边,再次望向窗外繁荣的景象。
苏婉清走到他身边,轻声问。
“在担心海外的威胁?”
林牧之摇摇头。
“不完全是。”
“我是在想,和平时期,我们面临的挑战,或许比战争时期更加复杂。”
“战争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胜利。”
“而和平发展,千头万绪,民生、经济、科技、教育、外交……每一项都关乎国运,都马虎不得。”
苏婉清将手轻轻放在他的手臂上。
“但至少,我们现在有机会去解决这些‘甜蜜的烦恼’了。”
“而且,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有赵铁柱、郑知远、周雨晴,有寒川学堂培养出的无数人才,还有这天下期盼安宁的亿万百姓。”
林牧之转过头,看着苏婉清坚定而温柔的目光,心中的些许沉重悄然消散。
他反手握住了她的手。
“你说得对。”
“科技兴国,民生为本。”
“只要牢牢抓住这两点,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昭明的未来,必定是海晏河清,盛世永昌。”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长。
城下,寒川城华灯初上,炊烟袅袅,一派安宁祥和。
和平的画卷,正在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而新的故事,也注定将在这和平之中,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