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州城西站,汽笛长鸣。
首列货运蒸汽火车缓缓驶入站台,车头喷出的白雾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月台上等候的工人们立刻忙碌起来,开始卸下满载的货物。
林牧之站在二层的观景台上,看着这一幕,嘴角微扬。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苏婉清捧着账本走到他身边,素裙被微风轻轻吹动。她顺着林牧之的目光望去,眼中满是欣慰。
“铁路贯通后,货运成本降低了七成。以往需要半个月才能运到的货物,如今三日可达。”
她翻开账本,递到林牧之面前。
“上月,仅寒州一地的商税,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五倍。”
林牧之接过账本,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数字。
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纸页边缘。
“百姓生活如何?”
他合上账本,目光转向苏婉清。
“粮价稳中有降,布匹、铁器等日用品价格也因运输便利而降低。普通农户人家,如今也能偶尔添置新衣,改善饮食。”
苏婉清耳尖微红,声调不自觉地提高。
“更重要的是,铁路修建招募了大量民工,工坊也吸纳了许多闲散劳力。百姓有了稳定收入,消费能力自然提升。”
林牧之点头,目光又转向楼下繁忙的景象。
一箱箱货物被整齐地码放上车,运往城中各处。
“货币统一进展如何?”
“昭明通宝已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旧朝铜钱、银两已基本回收熔铸。新币铸造精良,防伪措施完善,百姓接受度很高。”
苏婉清从袖中取出一枚新铸的银币,递给林牧之。
银币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泽,正面刻着“昭明通宝”,背面是齿轮和麦穗交织的图案,象征着工农并重。
“很好。”
林牧之将银币递还,瞳孔微缩。
“接下来要扩大银行网点,推动存贷业务。让死钱变活钱,加速资金流动。”
赵铁柱从楼梯口走来,工装上还沾着些许油污。
他敦实的身材在阳光下投下短短的影子。
“主公,新一批机床已调试完毕。采用标准化生产后,效率提升了三倍不止。”
他喉结滚动,反复说着“成了,成了”。
林牧之转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带我去看看。”
三人走下观景台,乘上马车,前往城东的工业区。
马车行驶在新铺的石板路上,平稳而快速。
道路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
有卖时新布料的,有卖精铁锅具的,还有一家店面正在出售新式的火柴。
几个孩童围在店前,看着店主演示划燃火柴,发出阵阵惊叹。
“那是周雨晴弟弟开的店。”
苏婉清指着火柴店说道。
“他学了化学知识后,自己琢磨出了安全火柴的配方。如今已雇了十来个工人,日产火柴百箱,供不应求。”
林牧之微笑点头。
科技普及的成果,正在民间开花结果。
马车驶入工业区,高大的烟囱映入眼帘。
但与以往不同,烟囱冒出的黑烟明显少了许多。
赵铁柱注意到林牧之的目光。
“按主公的要求,加了除尘装置。虽然成本高了点,但工人咳嗽的少了,生产效率反而提高了。”
他憨厚地笑着,手掌上的厚茧在阳光下格外明显。
工厂内,机器轰鸣。
崭新的机床排列整齐,工人们专注地操作着。
生产出的零件规格统一,可以轻松互换。
“以前每个工匠都有自己的标准,现在全国统一。”
赵铁柱拿起一个刚加工好的齿轮,递给林牧之。
齿轮表面光滑,齿距精确。
“不错。”
林牧之仔细检查后称赞道。
“接下来要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从螺丝螺母到铁轨规格,都要有统一标准。”
他语速加快,眼中闪着光。
“标准化是工业化的基石。”
参观完工厂,林牧之提议去附近的农户看看。
马车驶出工业区,沿着新修的官道前行。
道路两旁,稻田金黄,水车缓缓转动。
一处农舍前,几个工匠正在安装新式水车。
这种水车结合了齿轮传动,效率比传统水车高了一倍。
户主老李见林牧之到来,连忙迎了上来。
“大人,这新水车真好用!以前浇一亩地要半天,现在一个时辰就够。”
他手扯着衣角,激动地说。
“而且这水车还能带动磨盘,磨面省力多了。”
老李指着屋后的磨坊,脸上满是笑容。
林牧之走进农舍,见桌上摆着新买的铁锅,墙角堆着新收的稻谷。
老李的妻子正在织布机上忙碌,织的是新式的花色布匹。
“这织布机也是新买的?”
林牧之问道。
“是啊大人。”
老李的妻子停下手中的活计。
“现在布好卖,我一天织的布,能换半斗米呢。”
她指着织布机,语气中带着自豪。
“以前哪有这等好事?能糊口就不错了。”
林牧之点头微笑。
经济腾飞,最终要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改善上。
离开农舍,夕阳西下。
返回寒州城的路上,林牧之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沉默良久。
苏婉清轻声汇报着更多数据。
“今年以来,全国新建工坊三百余家,新增就业五万余人。商税同比增长四倍,关税收入翻番。”
她指尖轻轻拨弄算盘珠子,发出细微的声响。
“更重要的是,民间投资活跃。百姓看到机会,纷纷投身工商业。仅寒州一地,就有平民开设的工坊五十余家。”
林牧之目光远眺。
铁路如血脉般将各地连接起来,货物其流;工坊如心脏般跳动,生产着各种商品;百姓如血液般活跃,创造着财富。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经济真正开始腾飞。
回到府衙,郑知远已在等候。
他手按腰间刀柄,面容刚毅。
“主公,边境贸易市场火爆。北狄、西域商人云集,我们的商品供不应求。”
他眉峰上挑,掌心微微出汗。
“尤其是火柴、线膛枪和精钢制品,外商出价是国内的三倍以上。”
林牧之点头。
“但要控制敏感物资的出口。核心技术,不能外流。”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的贸易路线。
“同时,要扩大一般商品的出口。瓷器、丝绸、茶叶,这些传统优势产品,要利用新式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夜幕降临,寒州城灯火通明。
新安装的煤气灯将街道照得亮如白昼。
商铺依旧营业,人流如织。
林牧之站在窗边,看着这座焕发活力的城市。
十年前,这里还是穷山恶水,百姓食不果腹。
如今,已是天下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苏婉清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
“今日收到奏报,又有三个国家请求建立贸易关系。我们的商船,已经航行到了从未到达的远方。”
林牧之目光深邃。
经济腾飞,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它为新朝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但他也清楚,繁荣之下,暗流涌动。
外邦的忌惮,旧势力的残余,都是潜在的威胁。
“明日召集经济会议。”
林牧之转身,对苏婉清说道。
“我们要制定下一步的经济发展规划。同时,也要完善监管机制,防止过热和投机。”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窗框,眼神坚定。
经济腾飞是好事,但必须稳扎稳打,不能重蹈另一个世界的历史覆辙。
苏婉清点头记下。
她知道,林牧之总是看得更远。
夜色渐深,寒州城却依旧喧嚣。
工厂的机器仍在轰鸣,码头的船只仍在装卸货物,街市的商铺仍在迎来送往。
这是一个不眠的城市,一个经济腾飞的时代缩影。
林牧之站在窗前,久久没有离去。
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更加宏大的蓝图。
而这经济腾飞,只是开始。